贯彻课标新理念 构筑数学新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u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解决,从根本上来讲是把前面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的过程,并且这种运用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操作,而是一种对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应以新理念为指导创造性组织教学活动,建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实施问题解决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设疑诱错,激活问题解决的动力
  学生对数学问题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水平。对于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动力激发,不仅可以通过媒体演示、表扬激励、有趣故事等外在的“外因”来达成,还可以通过问题本身的“内因”来激励,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促进学生获取、维系持续探究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经验特点,巧妙设计一些“坎坷”,诱使学生失误出错,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化错为利,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纸箱,里面能装几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大部分学生说出的答案是:(6×4×5)÷(1×1×1)=120(个),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再次设疑,问:如果里面改装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呢?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不就是(6×4×5)÷(2×2×2)=15(个)嘛!”,“果然中计”。接着,我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草图,标上长度,学生很快感觉这个答案是不对的,只能是12个。这样的教学,教师适时抓住教学中的有利时机,设置疑问,诱导学生出错,并利用这一“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提升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体验数学的解题过程,这样的教学往往比告诉学生怎样解题更加有效果。
  二、倡导实践,拓展问题解决的空间
  新課程倡导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因为“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物质化的实践中,拓展数学问题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再创造”,满足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在问题解决中,要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变“听”为“做”,在实践活动中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让学生的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示个性。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时,一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成5倍关系的线段)。如果照此看图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因此,课后我对此素材进行改进:每人红色、黄色纸条各一条(成倍数关系),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黄纸条的几倍。这样,把教材化静为动,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出了三种方法:(1)先量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2)用黄纸条在纸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次量完就说明红纸条是黄纸条的几倍;(3)折红纸条,折得和黄纸条的长度一样,展开红纸条就可以看出红纸条是黄纸条的几倍。这样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可见,静态的知识用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活学,而且能达到将所学知识活用,用活这一目的。
  三、经验感悟,丰富问题解决的方式
  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建立在特定的经验背景基础上的。这就告诉我们,要重视让学生经验感悟中参与问题解决,不仅要重视了解学生的数学经验背景,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化,体验感悟数学的价值魅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妈妈这个月的收入是1612元,爸爸这个月的收入是1372元,我家这个月的生活费共1980元,这个月节余多少元?在解决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1612 1372-1980这个算式,可是一位同学却用画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的启发下,另一位同学又想出了另外一种方法:1372-(1980-1612)。他画了一个图后说:“这个图就象一个大口袋,装着爸爸的钱和妈妈的钱,这个月的生活费先不用爸爸的钱,先用妈妈的钱,结果发现妈妈的钱不够用,还差1980-1612=368(元),于是再从爸爸的钱中拿出368元补上,这时还剩下1372-368=1004(元)。”老师大力赞扬了他们,能借助图形使问题变得形象了、具体了。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利用了来自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获得了数形结合思想。从而使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学以致用,提升问题解决的体验
  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实际,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背景、策略、模式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要跳出“数学”教数学,让学生具体的运用中丰富问题解决的体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后,出示这样的练习题:“制作一节长8分米,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形铁皮烟囱,需铁皮多少平方分米?”部分学生照套圆柱体表面积公式,求烟囱的表面积(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烟囱制成上下两个底面都用铁皮封住的话,烟怎么排呢?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悟出了道理:联系排烟的部分,只能求烟囱的侧面积。接着,老师再出示下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下列物体是求它的哪个部分(连线):
  制一个圆柱形月饼盒所需铁皮量
  制一个圆柱形油桶所需铁皮量 侧面积
  制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盖)所需铁皮量 表面积
  圆柱形柱子所需油漆部分 1个侧面积 1个底面积
  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所压路面面积
  这样,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亲身体验数学的价值。
  总之,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为数学问题解决注入的新生机与活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经验背景和问题解决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动力,拓展问题的思考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探究体验,这样才能达到以问促思,以探促学,从而有效地构建和谐、有效的“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为主要导向的竖笛教学活动中,传统被判定为贬义的"滥竽充数"学吹竖笛的现象,具有新的正面的含义,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应在良好的合作氛围,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享学习成果。它体现了重视学习过程与承认学习差异的教学观,对于搞好竖笛教学,促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颇有意义。  关键词:滥竽充数 激发兴趣 宽松氛围 合作学习 共享成果  "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开启孩子心门的人,打开孩子的心灵,再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这才是教育万变不离的根本。  【关键词】教育纯真心灵交流  林格,当代中国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家,他大胆新奇的教育观念给中国教育刮来一阵清新的风。在教育专家林格看来,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从来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身上
教学诸如《唐雎不辱使命》等文言文,只要我们做到下列三个方面,就有可能构建精彩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一、创设情境激情邀趣;二、深品细究其义自现;三、关注体验平等对话等。  新课改理念下的《2012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故此,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入选了众多题材不一、内容丰富、情感美丽、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主题鲜明等文质兼美的中国
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属于特教人的幸福?从毕业到现在,工作已经两年多,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有过挫折,有过失败,苦过、累过、哭过、笑过,却从来没有问自己一句:"幸福么?"  在我眼里,这些生来残疾的孩子就像是被大海遗弃的小海星,等待着重生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恰恰是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所能够给予的。让一个个不幸的生命看到幸福的曙光,也许这就是我们特教人的幸福。  因为选择,所以幸福。选择特殊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键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强语感靠反复的体会。体会的步骤分为教师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体会从文章概貌(课文梗概)入手,继而段落、句子、词语。关键是采用适当方法做到感同身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阅读教学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感弱。怎样增强学生的语感呢?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体会,体会,还是体会。先说明“体会”的内涵:根据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新编
【摘 要】兴趣和热情是推动学生作文的内部动力,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部条件。就初中生写作文而言,老师更应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写作文是愉快的、轻松的,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几种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和热情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 作文 需要 培养 轻松 愉快 兴趣 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不论做什么事,人们只有从内心产生了兴趣,投入了十分的
【摘要】本文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介绍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谈了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式兴趣实验设计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实验阶段,现阶段我们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注重科学探究,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在物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代表、道德人格的楷模、引导学生的专家,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几乎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普通人的眼里,教师更是似乎无所不能的。然而美国心理学家威尔逊说过,“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教师在关心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呢?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复习更有效?复习究竟该做哪些事?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沟通联系、“串线织网”……道理似乎大家都懂,可操作起来却又难逃题海战术、吃大锅饭,很难分层施教,真正做到“因生而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其实,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这就给复习与整理教学增加了难度。课堂上难以顾及全班同学的个性需求,课堂上“因生而异”的查漏补缺工作也很难进行。“学生的问题就是资
一、案例背景:  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理解韵文内容和識字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形象准确的理解韵文内容、生字笔顺错误等。下面通过培智校本语文韵文《司马光》一课,我将结合理解韵文内容和识字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案例描述: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学生理解韵文大意,掌握生字的音形意,能正确书写。其中,重点是理解韵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