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香港回归夜的“国家庆典”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香港回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末最重要的国家事件之一,在当时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仅热切关注7月1日凌晨的政权交接仪式,更是准备了各种庆祝活动,使香港回归夜(1997年6月30日18时至1997年7月1日凌晨四时)变成举国欢腾的“国家庆典”。本文以国内部分报纸在1997年7月1日对相关香港回归事件的报道为基础,试着从报纸报道的“国家庆典”的主要形式;报纸媒体的报道方式及重心;民众参与,报纸报道所反映的和渲染的庆典效果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这场旷世盛典。
  【关键词】:香港回归;国家庆典;报纸
  一、报纸所报道的庆祝香港回归的主要方式
  从1997年7月1日的国内报纸上可以看到,庆祝香港回归的主要方式有歌舞晚会,民众自发地到所在地广场上庆祝游行,守候“回归牌”,倒计时,观看电视直播等。
  由于当日国内大部分报纸转载新华社通讯,我们主要看《人民日报》对香港回归的庆祝的报道。该日的《人民日报》国内版和海外版的头版和二、三版均用整版篇幅报道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董建华等人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仪式、宣誓仪式的讲话,并加以评论。国内版的第五、六版分别刊载两篇整版文章《不夜的香港——民间万众庆回归》和《北京祝福你,香港》介绍欢庆的盛况,海外版加以全文转载。
  《不夜的香港——民间万众庆回归》介绍了6月30日晚香港地区的庆祝活动。如在尖沙咀开展的“龙的光辉——庆祝香港回归大汇演”;各国记者聚焦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民众自发走上街头庆祝;倒计时牌前最终倒计时活动;警员更换新警徽;回归后凌晨的新生婴儿;各地对香港回归的祝福:尖沙咀广场“九龙戏明珠”灯饰,配以香港市民冒雨观看灯饰的照片(此照片被国内多家报纸转载),300多名海外华侨代表齐聚香江等。
  而《北京祝福你,香港》主要介绍北京地区欢庆香港回归的盛况:天安门广场的表演,22时的烟火表演等。参加的活动群众超过十万,来自首都各界。人们守候在有着“北京祝福你,香港”七个大字的倒计时牌下等待,零时绽放烟火等。记者采访了现场等待回归时刻的人群,报道着重描写了人们对香港回归“雪耻”和“不做亡国奴”的心态。该文第四部分是纪念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做出的伟大功绩,赞颂江泽民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第五部分是祝福香港。《人民日报》国内版的第七版介绍了当夜各地格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上海举行青少年书画、知识、文艺汇演等活动;南京市长参与的静海寺155次敲钟活动;6月30下午,嘉陵集团1997辆摩托车骑游重庆城区庆祝回归的活动。
  《人民日报》报道的庆祝活动可概括为两部分:一是香港地区、香港人民的庆祝活动;二是以北京为首的全国各城市和全国同胞的庆祝。
  地方报纸的庆祝报道大多引用新华社通讯,转载其对政权交接仪式,江总书记的讲话、李鹏总理的讲话等报道,以及对香港和全国主要城市庆祝活动的报道。此外多是与北京、香港类似的庆祝活动(如文艺晚会、回归倒计时等)和地方特色庆祝活动(如说《羊城晚报》报道的香港沙田“万人信鸽竞飞”活动,美食街破例摆放电视直播新闻等)。
  二、报纸媒体的报道方式及重心
  报纸媒体报道香港回归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政治事件瞬间时刻,如政权交接仪式,江总书记、李鹏总理的讲话。报道庆祝活动,运用采访、记录、电话访谈、新闻评论等多样方式;地域涵盖国内主要城市,边远山区甚至境外;报道人群包含社会各层面,各种职业背景;新闻稿件撰写既体现新闻事件即时性,记述性,也体现重大事件的历史性。报道主要特点是快速、广泛。[1]
  《人民日报》7月1日对于香港回归的庆祝形式报道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对于民众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呢?当时《人民日报》“香港回归庆典报道团”的领队副总编辑张虎生说:“《人民日报》的报道设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大开大合,全面翔实反映香港的沧桑巨变,反映港人对香港回归的心态和感受;二是突出报道作为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的香港与内地血脉相连的关系;三是充分宣传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完成澳门顺利回归以及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四是宣传香港的光明前景,突出报道香港人的明天会更好。” [1]在此原则下《人民日报》的记者们奔赴香港和祖国各地,以迅速且全面地报道各地回归庆祝活动。报道充满了欢天喜地,盛世祥和的氛围,为香港回归祖国盛事渲染色彩。通过报道让民众看到了香港的回归,祖国各地的欢庆,国家的强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三、民众的参与,报纸报道所反映的和渲染的庆典效果
  大部分的庆典仪式如文艺汇演晚会、“回归牌子”、政权交接仪式等活动是精心准备的,已排练多次。回归前媒体报道便已开始对香港回归庆祝的预热。如早在1996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开辟了《迎九七话香港》专栏和《“九七”回归倒计时》专栏。同年下半年,又把《台港澳》版从每个月一期增加到每月四期。《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了《港事论坛》、《东方之珠扫描》等数个专栏。[1]全国各地更有一周年回归倒计时文艺节目等。
  香港回归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一項重大政治事件,党和国家对于此事件的庆祝有着整体的计划与安排。各省、市级政府按照中央指示召开会议,准备活动。各社会群体和单位或接受政府请求、指派,或自发地组织形式参与庆祝活动。这种国家倡导、群众响应,涉及全国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迎接香港回归的准备,共同构成了香港回归夜“神话”的基础。群众在参与准备和最终的庆祝活动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增强了国家归属感、荣誉感。不曾参与庆典准备活动的个人,或被席卷在回归夜的庆祝大潮中,或者被广播电视媒体、报纸影响,或被身边庆典参与者感染,大部分同样受到了香港回归喜讯的“冲击”。笔者曾在回归夜同父母走上街头观看为庆祝回归的烟火表演和在“回归牌”前驻足,被人群欢乐的气氛感染同化,为着香港回归而欢欣鼓舞。
  群眾在回归夜的国家庆典中的表现可归为三类:一是各种形式庆典活动的准备者、参与者,他们在准备庆典的同时逐渐强化个体对香港回归事件的认识;二是先前未参与准备活动,但在香港回归夜一同参与庆祝的群众:如走上街头、观看表演的群众;三是对会对活动关注较少的少部分群众。
  新闻媒体和媒体人不仅是香港回归的见证者,也是“回归神话”的主要参与者。报道回归事件对于各报纸来说既是任务也是“战争”,各家报纸纷出奇招加强自家报纸的竞争力。方法有出创刊号、特刊、号外、纪念刊、铜版纸、胶版纸,甚至绢报、丝绸报、纯金报等,成为香港回归报纸时尚。[1]是《广州日报》当天出了97个版面在创了当日大陆报界“版面之最”。香港的《大公报》出了超过300个版面的“实时”报道。[2]报纸报道与广播电视报道一起传递了有关香港回归的各种重要信息,记录了香港回归的盛况,让每一位看到报纸的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到香港回归的盛况和意义,有助于对民众的国家荣誉感,使命感和国家凝聚力的塑造。报纸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亦作为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成为构建香港回归历史记忆的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如今关于香港回归日纪念报纸的收藏热便可看出。
  参考文献:
  [1] 祝晓虎:《满怀激情 整装待发<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报道准备工作侧记》,《新闻战线》,1997年第5期,第10页。
  [2] 曲实强:《见证十七年前“七一”香港回归祖国的中文报纸》,中国质量新闻网, http://www.cqn.com.cn/news/zggmsb/diqi/920089.html,2014年7月2日
其他文献
【摘要】:行政复议前置制度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立法者在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是为了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解决行政纠纷中的比较优势,通过上级行政机关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合理性审查把纠纷效率、公正的解决。但在现实中,行政复议前置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标准的设置不明确、一些法条设置不合理、行政机关复议前置效率低下导致救济权利无法保障等。当前的行政复议前置制度是否需要改变,如何进行改变才能使得
期刊
【摘要】: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准备。传统的备课方式存在教师备课意识淡薄、“形式主义”、“拿来主义”、时空限制等缺陷。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更加方便、更加便捷的备课方式——网络备课。基于此,本文将探究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备课的发展新形式。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备课;集体备课;思考  一、
期刊
【摘要】:法庭片作为法律电影这一类型电影的一个分支,在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从2013年开始,影片《全民目击》和《圣诞玫瑰》的出现使我国法庭片呈现出萌芽状态。法庭片能够满足类型影片的一般要求,有巨大的创作与投资空间,对社会的转型和文明的进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其中,中外法庭片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法庭片;类型化;中外文化  法庭片顾名思义是以展现法庭审判场景为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视觉”和“图像”的转向已成为一全球性的热门话题。随着消费社会在中国的确立,影视、网络和商业图书等传播媒介已构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图像的大肆扩张,改变了我们观看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代艺术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视觉文化时代的特征及其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观看艺术的方式所带来
期刊
【摘要】: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介面临巨大的挑战,各国媒体纷纷探索转型之路。本文对BBC、《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进行深入解析,以供我国传统媒介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BBC转型;《纽约时报》;数字化转型;传统媒介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正在探索媒体融合的具体路径,融合的基础是依托数字技术的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纵观BBC 和《纽约时报》一直在积极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坚定的走数字化转型的道
期刊
【摘要】:当前时代包含多种多样的新闻传播媒介,如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其中,广播电台具有独特的优势,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播音主持的声音,因此,与其他可视化媒介相比,由于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播音时并无法利用肢体动作、表情等,需要新闻播音主持具备高超的播音主持技巧,以提升新闻资讯传播时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受众。本文中重点探讨了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应掌握的技巧。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技巧  前
期刊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段分裂动荡的时期,它是东汉王朝崩塌之后的一个长期战乱的时代,神州分裂为南北,同时南北的文化也在激烈的对峙与合并,构成了這个时代与以往不同的历史特点。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接唐宋,虽然处于这么一个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时期,不过艺术却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不仅没有倒退,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因此,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古代服饰美学发展的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期刊
【摘要】:近年来,《芈月传》等剧掀起了一阵古装历史传奇剧热潮,深受各年龄阶层观众的喜爱。剧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改写和虚构,使观众对当时历史情况有了错误的认识。本文从《芈月传》中的主要人物关系、背景、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服装配饰角度出发,从该剧对历史的“忠”与“悖”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广大观众正确认识该剧中涉及的战国时期历史事实。  1.《芈月传》对历史的“忠”与“悖”研究  《芈月传》是部基于历史事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产电影从早期的政治电影、主旋律电影慢慢蜕变,正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对于国外优秀电影的借鉴和移植不可缺少,起源于美国的西部类型片独特的风格使其具有极大的借鉴和仿效意义。  【关键词】:西部片;本土化; 中国式解读  引言  西部片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其酣畅淋漓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豪放粗犷的叙事风格,模式化的结构与西部环境背景以及特有的深层符号及象征意蕴,都给人带来
期刊
【摘要】:随本文坚持辩证的观点,探讨了新媒体的利弊,作出了“当前乃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传统媒体依然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优势”的判断,并就如何实现传统与新媒体的容和互补发展提出了三方面富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互补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大众化运用和普及,为顺应新兴电子产品用户需要而研发的社交和新闻网站、博客论坛、微博微信、手机报、电子书、媒体客户端、手机电视、数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