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不锈钢表面硼化物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一层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熔覆层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表征,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熔覆层的硬度分布,并对熔覆层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硼化物熔覆层与304不锈钢界面处没有宏观裂纹、孔洞等缺陷,形成冶金结合;熔覆层平均显微硬度为630.4 HV0.5,约是304不锈钢(HV0.5≤200)的3倍,有效提高了304不锈钢表面硬度;304不锈钢和熔覆层在10%HNO3+3%HF酸性溶液中浸泡48 h后,两者的最大腐蚀深度分别为77和9μm,即熔覆层耐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
其他文献
通过体外浸泡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Zn-xLi (x=0,0.5%,0.8%)在人工尿液(AU)中长达28d的腐蚀行为.结果 表明,尽管浸泡过程中,样品依然存在结壳现象,但对比前人研究过的几种金属,Zn/Zn-xLi结壳现象有所缓解,这在输尿管植入应用中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样品在人工尿液中的腐蚀产物为CaZn2(PO4)2·2H2O,电化学测定浸泡28 d后样品的腐蚀速率为0.21~0.34 mm·a-1.
针对培养基对微生物及其腐蚀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对不同的培养基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归纳了主要营养元素的常见来源及其生理功能.同时,对常见腐蚀菌的培养基种类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着重探讨了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分(如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组分PO443-、SO42-、Cl-、Na+、K+、Ca2+和Fe2+)对细菌生长特性以及腐蚀过程的影响.最后,展望了优化培养基组成对探究微生物腐蚀机理的重要性.
选取了9C系列铝合金9C34(挤压成形)和9C37(模压成形)以及美国5083铝合金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拉伸实验及硬度测试对比评估了各铝合金力学性能,通过盐雾实验、极化曲线和阻抗谱测试考察温度和pH对3种铝合金在不同腐蚀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9C铝合金的强度可达550 MPa,硬度为130HB,都显著高于5083铝合金的.在实验的不同温度与DH腐蚀环境中,9C铝合金同时具有与美国5083铝合金相当的优异耐蚀性,作为耐腐蚀结构材料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通过分析成品油输送管线腐蚀产物组成、酸溶特性,利用细菌培养法培养和测定了腐蚀产物中与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相关的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OB)的含量.模拟成品油输送管道厌氧环境和微量水存在情况,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腐蚀失重法结合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X60管线钢在含SRB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 表明,多数管线腐蚀产物中存在SRB和IOB,管道沉积物以Fe3O4、FeS、Fe(OH)3、Fe2O3等形式存在.在含有成品油和SRB菌液的模拟实验中,X60钢表面形成大量疏松多孔的腐蚀产物和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以及Mott-Schottky测试研究了经硝酸钝化后的304不锈钢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耐蚀性.结果 表明,硝酸钝化提高了304不锈钢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点蚀的临界C1-浓度,未钝化处理及钝化0.5,2和24 h的临界Cl-浓度分别为0.05~0.1,4~5,2~4和1~2 mol/L.Mott-Schottky测试结果表明,经硝酸钝化处理后304不锈钢的钝化膜载流子密度减小,膜稳定性增加,耐蚀性提高.
研究了所合成的两种含有苯基基团的席夫碱缓蚀剂(BB-S缓蚀剂和B-S缓蚀剂)在不同温度下对N80钢在0.5%盐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探讨了温度影响席夫碱缓蚀剂的吸附机理.结果 表明,BB-S缓蚀剂和B-S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B-S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在不同温度下始终大于BB-S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表明,两种席夫碱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现象与席夫碱缓蚀剂中苯环较大的空间位阻、分子热运动、分子吸附构型以及前线轨道能级密切相关.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以及U形弯试样浸泡实验研究了不同组织(原始组织、固溶组织与敏化组织)的316L不锈钢在NH4Cl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与机理,分析了NH4Cl浓度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行为和机理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组织的316L不锈钢在NH4Cl环境中均具有明显的SCC敏感性,原始组织、固溶组织、敏化组织的SCC敏感性依次升高;随着NH4Cl溶液浓度升高,316L不锈钢不同组织的钝化膜稳定性降低,原始组织、固溶组织及敏化组织在NH4Cl环境下,破钝电位依次
利用透射电镜、能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喷丸处理后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对喷丸处理前后的TC4钛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与少量喷丸残留物相比,表面粗糙度对耐蚀性影响较大.抛光后的TC4钛合金腐蚀电流密度最低,容抗弧半径最大,钝化膜缺陷最少,耐蚀性最强.喷丸处理后,铸钢丸喷丸表面的钝化膜最稳定,耐蚀性相对较高.因此,光滑表面有助于形成均匀的钝化膜层,增加TC4钛合金的耐蚀性.
以农林废弃物核桃青皮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进行回流提取制得核桃青皮提取物(WGHE);通过全浸失重法研究了WGHE与碘化钾(KI)对冷轧钢在1.0 mol/L柠檬酸(H3C6H5O7)溶液介质中的缓蚀协同性能,并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探究了电化学作用机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钢表面的微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结果 表明,WGHE及KI单独使用具有中等程度的缓蚀作用,最大缓蚀率分别为67.4%和69.3%;当WGHE与KI混合复配使用后,缓蚀性能显著上升,25℃时缓蚀协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Mott-Schottky曲线与表面形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0.5 mol/L NaCl和饱和Ca(OH)2溶液(sCP)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及吸附行为.结果 表明,SDBS浓度在0~8.315×10-4mol/L区间,SDBS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对Q235钢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其缓蚀率随SDBS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室温下添加8.315×10-4 mol/L的SDBS其缓蚀率可达85.72%,且温度从298K升至328K过程中,缓蚀率逐渐降低.SDBS在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