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学校教育与生活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3342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与生活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一)教育与生活的界定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广义的教育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计划、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即学校教育。本文所探讨的是学校教育。生活在《辞源》中被解释为“生存”、“生计”、“泛指一切饮食起居动作”、“工作、手艺”。 生活是人的生命不断有意义的展开过程,是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通过人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只有上升到生命和人生的意义,人的行为才能使成为人的生活。
  (二)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1、教育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教育
  生活中包含着教育的因素, 教育中也渗透着生活的特性。生活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教育,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教育对积极生命意义的引导,就表现在使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进而学会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教育为生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是发生在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生活之中的,教育引导人积极追寻生命的意义。
  2、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的发展变化表现在生活的情境中,生活当中处处都体现着教育的力量,可以说生活的历程就是教育的历程,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是由人持续不断的活动所延续的历程,教育作为伴随人终生的、促使生活更新的活动,会贯穿于人的一生,连接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整个教育历程就是生活的历程。生活能转化为教育,教育能给生活积极的引导,是因为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双方已经包含着相互渗透、贯通的基本因素,即生命意义。因而,生活不仅是教育的起点和依凭,也是教育的直接指向。
  二、现代学校教育中生活的缺失
  陶行知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袁振国《教育新理念》一书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向全班学生提问:我们的教室的体积有多大?学生们回答:“告诉我们长、宽、高。”老师说不知道。学生们说:“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反问学生们:“你们能想想办法吗?比如,量一量?”学生们又说:“你给我们尺。”老师说没有。“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再次提示:“难道你们浑身不都是尺吗?”“对啊!我们的身高、臂长、掌宽都是尺啊。”很快,问题解决了。
  我们的很多学生从来不曾有过实地“量一量”的经历,缺少亲自动手的体验与技巧。教育源于生活, 远离生活的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 终将会枯竭而无生命力。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人过美好的、有意义的生活。学校教育需要与生活相结合,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教育离生活越来越远。
  (一)学校课堂教学远离生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书本的知识是抽象的, 学生很多时候并不理解它, 只是机械的记住,这样的知识没有融入学生的经验系统, 它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学生所学的知识脱离生活, 学生常会疑问所学知识对他们有什么用, 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产生厌倦。很多时候学生仅懂得理论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做, 很多知识也都是需要经过实践才能掌握的。所以说学生如果仅是懂得理论而不懂得如何把理论应用于生活, 那么学生就不算受过真正的教育。
  (二)现代人对学校教育的误读
  儿童从开始接受教育那天起, 就被教师家长灌输一个思想: 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 为了将来过上好的生活。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传授知识, 学习课业的场所。这种教育只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非适合儿童的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缺乏对儿童当下生活的关注。我们需要尊重儿童天性的发展,目前这种教育将儿童束缚住, 让儿童整天与书本知识接触,这不但没能促进儿童发展, 而且压抑了儿童的天性。学习如果是强迫的,对儿童是一种压抑。以痛苦的心情去学习, 终会使儿童产生厌学, 甚至会导致儿童对学习、自我、生活失去信心。
  目前,学校教育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它在制度上逐渐地忽视或者排斥了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多是以升学率为主, 升学率又以书本知识的考核为主, 因此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关注知识的传授, 很少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这些才应是教育的本义。
  杜威曾指出:“要避免过分学校式的和形式的教育观念”。我们习惯于将学校等同于教育,这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误读,这使得学校与人的生活隔离、疏远了。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为丰富、真实、坚实的教育就在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
  三、学校教育应当走进生活
  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交给人们生活的技能和规范,而在于引导人们去自主地构建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教育就是构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活动。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 教育需要与生活相结合, 以便让学生能在知识与生活间架构起一座桥梁, 赋予知识以生活的意义。
  (一)打破学校与校外生活的隔离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创造机会让学生参观并参与各种社会生活, 让学生接触、感受、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学校和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我们不能把孩子当作弱者而把他们与社会隔离起来“保护”他们,而应该信任他们,并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思考、判断、选择, 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只有这样, 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
  (二)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
  教育不应该为了将来的生活而忽视学生当下的生活。将来的生活是不确定的。而当下的生活是真实的, 是可以把握的。人应该凭着自己对生活理解的逐渐积累与反思走向属于他的真正的生活, 而不是被牵引着走向一种既定的生活模式。教育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反思生活, 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 也是教育的归宿。科顿姆认为我们必须树立“教育无用性”的观点,所谓的教育无用性是指教育是超功利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能对世界多一份认识、对生活多一份智慧、对人生多一分乐观的态度, 从而让儿童能更积极的创造新的生活。学校教育唯有走进生活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咳嗽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但肺癌引起的咳嗽不同于一般的感冒、“老慢支”、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它是一种顽固性呛咳,痰少,可带血丝,初起时全身无明显不适.此种癌性咳嗽,如
有一个人买了一栋带有花园的房子.一搬进去,他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拾,将杂草、杂树一律清除干净,改种上自己新买的花卉.有一天,原来的房主来做客,进门大吃一惊,问道:“那些牡
嵊州,一个传统的农业强县,围绕“和谐惠民”这一工作主线,借助农民信箱这一信息化平台,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将一桩桩实事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截至去年底,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它既是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要求本文在对此作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必须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把握世界发
一、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以缓解农村信用社资金瓶颈约束问题,使其能够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一要调整目前各大商业银行设在县及县以下营业网点的单纯吸储
自从平台启动以来,大受业内欢迎,目前已有4000多家中小微企业与它建立合作关系。下一步,“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将根据中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探索新的业务
期刊
创新并不意味着从零做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更易接近顶峰,而起点应该锁定为业内已有的成熟、先进的成功经验。 Innovation does not mean starting from scratch, standin
2008年以来,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的四年,也是河南对台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四年。四年来,全省对台工作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具
实现技术创新体系的突破rn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凝聚与积累的保障,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体系运行高效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历史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