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山装的前世今生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美诸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崛起,清王朝则“强寇侵凌,奸贪当道,悍妇用命,而亿万斯民,沦于水火之中,中华神器,遂有累卵之危”。为救民于水火,则出现不可抗拒的“西学东渐”,然不可避免地带来“西风东渐”。这股“西风”登堂入室,随着带来了西方服饰,并逐渐影响着国民的服饰审美意识。在此时代诞生的中山装,最具有时代气息与政治色彩,并在较长时期成为国家的政治符号和文化代码。中山装初因宣传民主革命的需要,后国共两大政党都将中山装作为正式场合的男性服装。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山装的普及达到顶峰,西方媒体常称为“毛装”。现今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装产业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中山装;服装;孙中山先生
  一、中山服溯源
  据目前历史图片考证,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穿着西服,其式样基本上是日本式学生装的原型,且衣料是用毛呢。最早具有中山装款式特征的服装惟有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孙中山先生穿过一种直立领,胸前左右有两个略上倾的双嵌袋,袋缝线下端口与衣襟第二粒扣对齐,并且袋口夹缝两个笔架型袋盖,其造型特征与之后的中山装笔架袋完全相同。这个笔架型袋盖成为早期中山装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可以初步认定为中山装在发展初期的早期款式样式。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职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希望中华民国自强自大,屹立于世界之林。任临时大总统穿的服装有明显的特征,要代表中华民国的新政权,定不能与其他国家的服装完全相同,而立领搭配前胸笔架型袋盖的款式便发挥了此功能。
  此时“中山服”与形制成熟的中山装有着重要差异,但文化内涵与政治意义已经开始体现在服装上,因此服装可称为未定型的“早期中山装”。
  二、中山服普及与演变
  孙中山先生在重要的礼仪场合与军事活动,穿着的一些服装款式应为公认的“中山装”。1922年会见苏俄代表时所拍摄的图片,与之后一年在其他场合穿着过学生装,表明翻领、四个口袋的“中山装”服饰用于一些特殊场合。这期间孙中山先生本人或黄埔军校的官兵,穿着这类服裝。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不但各类报刊杂志中,甚至国民政府的文件中频频出现“中山装”、“中山服”字样。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因改易服制的需求,中山装又一次得到推广。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宣誓就任东北边防总司令时穿的就是中山装。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依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定前襟四个口袋;依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定前襟五个扣子;依三民主义,定袖口必须为三个扣子。此明确赋予“中山装”文化、政治涵义。中山装的基本特征为:由底领和翻领构成领子,是领角呈八字形的立领;上下有四个加袋盖贴袋,胸袋袋盖呈倒山字笔架型,称为“笔架盖”;下边两个为吊袋,即袋边沿活口的口袋,俗称“老虎袋”(袋边沿有伸展活口的口袋),四个口袋都以纽扣扣合;前门襟五粒明扣(最初七粒);袖口上各有三粒扣子;最初的后背有腰带、背缝和开衩,以后取消了腰带和开衩。
  1949年10月,毛泽东穿中山装站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山装成为新中国标志性的服装,甚至曾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服。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以中山装作为正式服装。20世纪50年代,中山装、人民装(中国初期政府将“人民”的这个词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人民装成为那个时代男装的笼统称谓。此后人民装与中山装的称谓有所混淆。)渐占据服装主流,常常被人民称为“干部装”或“制服”,显然是为“公家人”的干部多穿此服装。这时期中山服已成为红色中国的政治符号。
  从中山装的产生、兴起到普及,积淀了各时期人民的情感与创造。中山装的发展如万物生长般,现今依然屹立在中国服装之林中。
  三、服装产业中的中山装
  中山装,并保留着国人深厚历史记忆、有着辉煌历史的时代产物,在当今振兴民族品牌、振兴民族工业,它又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山装成为男装产业的重要一极。
  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国际文化产业会议上,有专家提出“中山装在全球注册商标,知识产权归中山人民……将文化当做产业来做,才是活路、出路”。意识上将中山装提到很高的地位。最具代表性中山装的品牌:“华人礼服”,其公司对中山装研究开发有着多年历史,探索出适合中山装生产的工艺技术。创办人陈福星说:“我们要把中山装文化传承下去,再做一些新的设计推向市场,然后让中山装不断发扬光大。”
  2008年,由“柒牌”男装的首席设计师武学凯设计的“青花瓷系列”立领礼服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升旗手礼服,是对“中华立领”最大的荣誉与肯定。同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揭晓,“柒牌”凭着“中华立领”高达78.16亿元,名列第77位,高居服装行业之首。
  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如何将孙中山精神、文化与中山产业的“文化+”战略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讨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6月22日,中山市政协组织“中山装与中山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沙溪镇举行。此会议主旨:“中山装”既指特有的中山装服饰,也指中山的服装产业。进一步完善服装产业的“中山造”品牌,要通过文化因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现今男装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国内较知名的男装品牌基本都是西服和休闲品牌,如:劲霸、七匹狼、柒牌、九牧王、海澜之家、卡宾等,这些品牌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男装市场,中山装在夹缝中生长。因中山装主要受众为部分老年人及海外华人,需扩大受众人群。在创造中山装品牌,中山装元素与时装样式结合,设计出具有个性化、艺术化的服装。中山装曾一度成为“国人礼服”,后参照周代礼仪传统进一步赋予中山装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能代表中华民族特色服装。中山装品牌的文化附加值与名族特色,是进入国际服装市场强有利的品牌竞争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创造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服饰。中国服装文化的渊源,也从侧面反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上占重要一席的中山装,中山装的诞生其主要原因是政治需要,后经过几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最终形成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新服装。中山装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指引当今设计师前行的最具代表性的例证。中山装不仅仅是服装这么简单,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象征,国人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和发扬中山装文化。
  参考文献:
  [1] 袁杰英编著.中国历代服饰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 黄能馥.中国服装史[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胡波.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4] 妙观:“中山装之起源”[J].《北洋画报》,七卷第318期,1929年5月14日,第2版.
  [5] “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J].《良友》,1926年11月.
  [6] 袁仄.中山服初考[J].《装饰》,2007年6期:52-55.
  [7] 杨春鹏.中山装制作技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
  作者简介:
  乔紫薇,上海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5级服装表演专业学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共有产权房发展现状,对于住房权的重要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对于共有产权房在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作用、针对人群和独特作用进行论述。最后,针对各地共有产权房地域性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住房权;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房  一、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现状  住房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应然权利角度出发,住房是享有其他物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一个人有了住房后,才能够进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是我国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精神与物质需求的综合体现,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应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有效的动力。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后的今天,文化建设成为了发展的主体。在文化建设中,群体文化为主导文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与实践工作,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大国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便是其中非常重要之一。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了解,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杂技艺术传承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相关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關键词:非遗;杂技;传承  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期刊
摘 要:公路片诞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最初以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精神反叛为主,影片中充斥着暴力、毒品等元素。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想内核,中国的公路影片虽然借鉴国外公路影片,但也根据本土文化和观众欣赏水平做出了一些改变。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西方公路电影在美学特征上呈现出许多不同之处,也反映出了中西方在艺术文化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公路电影;中西方文化;美学特点;文化差别  一、公路片的诞
期刊
摘 要:徐渭,一个巨匠级的人才,名列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传奇般的人生,全才型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研读性的人物。在绘画上,徐渭力求在淋漓奔放的水墨大写意中表现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酒神的诱发下,放任笔墨倾吐胸怀在徐渭那里就更是有如熔漿喷射,势不可挡。在此,本文将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以及巅峰体验理论视角对徐渭的绘画艺术建构进行探究。  关键词:徐渭;艺术建构;需求理论;巅峰体验 
期刊
摘 要:古代景德镇陶工“工匠精神”源自于陶瓷工匠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作为正面的社会意识,“工匠精神”对景德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古代景德镇制瓷技术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外销瓷市场的拓展、经济的繁荣与政治地位的提高四个方面,来讲述古代景德镇陶工“工匠精神”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古代;景德镇;工匠精神;历史价值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是由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提
期刊
摘 要:人品和书品是书画美学中一对重要的范畴,项穆的《书法雅言》是明朝时期的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书中就有对这对范畴进行论述。项穆认为人品和书品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又不是唯一的。人品只是影响书品的一个因素,书品也只是影响人品的一个因素,不应过分夸大。时至今日,人品和书品之间关系的研究依然没有确切结果,但这不能抹杀这对范畴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项穆;书法雅言;人品;书
期刊
摘 要:2000年殷墟花园庄东地M54的发现引起了各方关注,其墓主的身份地位也成为我们了解M54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对M54发掘报告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M54的墓葬面积,殉人、殉牲情况,墓主骨骼情况,墓主骨骼中元素含量情况,随葬青铜器、玉器情况,铭文考释,出土花椒考证等方面着手;将M54与殷墟M5、郭家庄M160、小屯M18三座已出土的完整墓葬进行对比,对墓主身份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扇子在舞蹈中的应用不仅仅只是作为具有美观性的道具表演,更有着深层意义的表达:塑造不同形象、作为情感信物、寄托情感。因此,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成为了特有的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和独具民族审美特征的情感表现模式和具有情感意味的艺术符号。  关键词:起源;表演形式;情感媒介;舞台应用  一、扇子的起源  (一)扇子的起源  扇子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最初是一种礼仪工具,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
期刊
摘 要: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变迁研究相对来说还属于一个比较新鲜的领域。本篇论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服饰文化为个案,以期为民族服饰文化发展提供实例参考,并使民族服饰文化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以至为传统服饰文化如何面向现代化提供可行性资料。  关键词:社会文化变迁;蒙古族传统服饰现状  一、传统蒙古族服饰具有时代的气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穿着  习惯都有所改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