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三种胆道支架长度测量方法的对比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内镜下3种胆道支架长度测量方法精确性、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性。

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和随机对照表将120例需留置胆道支架患者随机分入A组、B组及C组,3组患者分别采用内镜导丝测量法、切开刀测量法和公式测量法测量所需胆道支架长度。

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种类及胆道支架材料等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C组患者操作时间(9.4±2.47) min短于A组(15.8±1.71)min和B组(16.2±2.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手术并发症胆管炎发生率[A组7.5%(3/40),B组5.0%(2/40),C组5.0%(2/40)]和胆道支架长度测量的精确率[A组100.0%(40/40),B组95.0%(38/40),C组97.5%(3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下3种胆道支架长度测量方法都精确、安全,在临床实用性上公式测量法更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ERBD)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肝门部胆管癌(HAC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成功行ERBD及ENBD的87例H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后患者胆管炎发生率、术后4周内胆管再梗阻发生率、总胆红素下降情况及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BD组与ENBD组术后重症胆管炎发生率[29.2%(14/48)比10.3%(4/39),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内镜下切除术(EP)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系统回顾2007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E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P患者的临床特点、EP技术特征、EP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接受EP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患者43例。病灶平均直径(22.8±1.2)mm,其中整块切除32例(69.8%),分片切除11例(25.6%)。术后3例(7.0%)患者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钛夹及尼龙绳预防肠道较大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息肉切除的病例,息肉均>10 mm。将病例分为4组,A组为粗蒂息肉切除前预先用钛夹夹闭的病例,B组为粗蒂息肉切除前预先用尼龙绳套扎的病例;C组为较大的平坦或隆起型非粗蒂息肉切除后用钛夹夹闭的病例,D组为较大的平坦或隆起型非粗蒂息肉切除后未用钛夹夹闭的病例。分析每组病例的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及临床病理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巨大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2月至2016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STER治疗(STER组,n=17)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ESD组,n=15)的巨大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病变最长径≥3.5 cm)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32例患者的内镜治疗均顺利
期刊
目的探讨将胃镜和超细胃镜作为徒手直接经口胆道镜(DPCS)在胆道疾病诊治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不明原因胆总管狭窄和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根据十二指肠乳头情况和胆总管宽度进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扩张完成后退出十二指肠镜,然后采用胃镜或超细胃镜不借助辅助工具经口进入胆总管进行检查,并根据镜下影像进行激光碎石或组织活检,记录患者一般资料、ERCP诊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