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了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历史沿革、建筑和外部空間布局特点,其中重点分析了江汉关大楼、日清轮船公司大楼和日清洋行大楼等优秀历史建筑特色。
【关键词】江汉路;外部空间;商业步行街
1江汉路概述
江汉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是著名的商业步行街。江汉路从东南向西北线形铺开,东南起自汉口沿江大道的江汉关大楼,向西北延伸,经过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沿路分别与黄陂路、洞庭街、鄱阳街、花楼街、铭新街、吉庆街相交。江汉路步行商业街两侧店铺达400余家,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店铺、知名品牌专卖店、连锁店。江汉路犹如一座汉口街头博物馆,见证着江城武汉的沧桑巨变。游人到这里购物的同时能领略到丰富多彩的近代历史建筑风韵。
2百年历史
江汉路这个地方最早是一条叫广利巷的土路。开埠后,英国人在相邻的地盘上建立租借,为方便商贸,汉口当局将广利巷扩展成碎石马路并改名为“太平路”。后来,因为刘歆生与英租界当局合作,使英租界地盘得以扩大。租界当局为了褒奖刘歆生,经报请英国政府同意,将“太平路”改名为“歆生路”。因为这条路的特殊位置优势,特别是海关建立之后,在汉口进出的货物经过这条路流向它们的目的地,江汉路的地位优势日益突出,逐渐演变为一条商业繁华之路。辛亥革命之后,随着华人资本家的兴起,江汉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变为繁华的商业街。
历史上的江汉路是中国人与洋人的一条分界线。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和大兴路一带分布是中国人开设的店铺、作坊、食品店。江汉路临街是外国人、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1927年,国民政府通过签订《汉口英租界协定》正式收回英租界。上世纪30年代,汉口市政当局在碎石路面的江汉路上铺上沥青,赋予了它武汉第一街的地位。
上世纪末,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继开街,2000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武汉江汉路也以风姿绰约的鹤发童颜迈进了都市步行街的华尔兹。至此,武汉的江汉路就和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哈尔滨中央大街并称中国大都市的“五朵金花”。
3走读老建筑
江汉路根据街区的氛围和建筑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从江汉关至鄱阳街口的街道,这里的建筑物以金融业、保险业为主。这一段相对人流量小些,有着典雅、悠闲安静氛围和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从鄱阳街至中山大道段,老建筑比较多,特别是曾经有不少百年老店汇聚,现在增加了不少热闹现代的时尚店铺。中山大道处的天桥不仅漂亮而且解决了人车的交通问题。
从中山大道至江汉四路,有不少大型商场,老建筑逐渐减少,现代气息基本盖过了老房子。
方方在《汉口的沧桑往事》说“如果说江汉路因商业而繁华,那么它是因房子而美丽。”的确,江汉路可以说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的博物馆,这条商业街相较其他那些现代的或是仿古的商业街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幢挨一幢的老建筑散发出的历史气息。让我们从江边向解放大道方向走起吧。
3.1江汉关大楼(现为武汉海关)
江汉关大楼绝对是江汉路步行街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大楼耸立在江汉路的南端,设计者据史料有说是英国建筑师斯九生。1922年开始施工.一年多后建成。大楼平面为正方形,四层高,大楼之上有一三层钟楼。东面是有八根科林斯式立柱的主立面,中间为两组双立柱,三层楼高,非常有气势。这个巨柱加塔楼的主立面照片似乎出现在无数关于武汉的资料中,也许这个形象已经化成汉口的一个标志符号了。
“在大英帝国本土及殖民地,它的海关建筑都是这种造型,上海的海关大楼与汉口的就极其相似。汉口江汉关大楼雄浑挺拔、庄重大气,在旧时代中国海关大楼中,它都是出类拔萃的。”
日军占领汉口后,江汉关大楼成为日军第二船舶运输司令部汉口支部。新中国成立后,江汉关改名武汉关,仍然行使对外贸易征税职能。改革开放后武汉关由关闭状态重新恢复。现在它貌似常年大门紧锁,我在它的门口看到的牌子上写着“武汉海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日清轮船公司大楼(现为好百年饭店)和日清洋行大楼(现为欧美旅馆)
在江汉关斜对面,就是日清轮船公司,1928年建成,而日清洋行则要老的多,1916年建成。日清轮船公司属日商公司,大楼由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它立在江汉路拐角处,拐角处的顶部建了一座两层圆形塔亭。外墙采用花岗岩石材,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整个大楼的外观严谨庄重。日清洋行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清楚它的设计和营造者是谁了。整栋大楼三段式的构图,壁柱分格,拱门长窗,线条分明,朴素而又繁华。
3.3中国实业银行大楼(现为中信银行)和四明银行大楼(现为某证券公司)
这两座大楼都是建筑大师卢镛标建筑师事务所的成名之作和代表作,属于现代主义作品。在设计时运用了当时欧美建筑界的最新思想,注重建筑的内部功能与结构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四明银行,是华人在武汉设计的第一幢钢混楼房,被认为是汉口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揭开了武汉建筑历史新篇章。与江汉路上的左邻右舍相比,他似乎特别标新立异,以表现自己的不同凡响。
设计大师卢镛标曾经在汉口著名的设计所学习过,然后去美国学土木工程,在那里接受了欧洲新建筑的思想。实业银行大楼红色的外衣和简化的窗户令人惊奇,四明银行简洁而不单调的形体经久耐看。在今天人看来,这两座大楼也许没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地方,但他们确实在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伟大意义,成为中国建筑思想进步的一种标志和记忆。
3.4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楼(现为工商银行)
1920年建成,古典主义风格。整个建筑对称、稳重、大气,精美华丽但不显张扬。它的每一层楼的窗户形状设计都不相同,一楼的稳定,二楼的华贵,三楼与四楼的周正而渐小,适合人们的视觉感受,能使大楼显得高大。二楼的窗户外有一小型露台,设计有精美的廊柱和护栏,增加了大楼的华贵之气。日军占领武汉市期间,这里成为日军军用电台的工作场所。
4江汉路步行街空间分析
百年前,江汉路因为汉口的开埠、外商等等原因产生发展成为汉口第一街,而且一直繁荣辉煌持续近百年,原因是什么呢?江汉路除了历史“商脉”,还有什么优势呢?
从街道尺度上来看。步行街的街道宽度约为10至12米, 作为商业步行街,街道宽度既保证了人流密度的需要,又不过于拥挤。街道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值约等于1。在这样的街道尺度中,人和建筑的关系更为亲密,获得一种既内向又不至于压抑的感觉,而且人非常容易清晰地观察到建筑的细部。同时,这样的高宽比使得步行街道较大部分处于建筑物的投影之下,在炎炎夏日形成荫蔽。现在的江汉路为全步行街,给购物、休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会受到机动车辆的干扰,商铺沿街道线形展开,购物流线简洁清晰,这方面相比武汉中南、街道口、武广等商业区有较大优势。另外,江汉路虽是线性的空间,但有收有放,空间节点分布较均匀,每隔约400米就有放大的休息广场,购物的人群走走停停,空间布局丰富、合理。
参考文献
1.《武汉市步行街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卢文平,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
2.《汉口的沧桑往事》,方方著
3. 《重塑都市人性化公共空间——关于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调查与分析
,[期刊论文]《城市问题》,2006年 谢宏杰
4《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江汉路;外部空间;商业步行街
1江汉路概述
江汉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是著名的商业步行街。江汉路从东南向西北线形铺开,东南起自汉口沿江大道的江汉关大楼,向西北延伸,经过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沿路分别与黄陂路、洞庭街、鄱阳街、花楼街、铭新街、吉庆街相交。江汉路步行商业街两侧店铺达400余家,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店铺、知名品牌专卖店、连锁店。江汉路犹如一座汉口街头博物馆,见证着江城武汉的沧桑巨变。游人到这里购物的同时能领略到丰富多彩的近代历史建筑风韵。
2百年历史
江汉路这个地方最早是一条叫广利巷的土路。开埠后,英国人在相邻的地盘上建立租借,为方便商贸,汉口当局将广利巷扩展成碎石马路并改名为“太平路”。后来,因为刘歆生与英租界当局合作,使英租界地盘得以扩大。租界当局为了褒奖刘歆生,经报请英国政府同意,将“太平路”改名为“歆生路”。因为这条路的特殊位置优势,特别是海关建立之后,在汉口进出的货物经过这条路流向它们的目的地,江汉路的地位优势日益突出,逐渐演变为一条商业繁华之路。辛亥革命之后,随着华人资本家的兴起,江汉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变为繁华的商业街。
历史上的江汉路是中国人与洋人的一条分界线。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和大兴路一带分布是中国人开设的店铺、作坊、食品店。江汉路临街是外国人、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1927年,国民政府通过签订《汉口英租界协定》正式收回英租界。上世纪30年代,汉口市政当局在碎石路面的江汉路上铺上沥青,赋予了它武汉第一街的地位。
上世纪末,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继开街,2000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武汉江汉路也以风姿绰约的鹤发童颜迈进了都市步行街的华尔兹。至此,武汉的江汉路就和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哈尔滨中央大街并称中国大都市的“五朵金花”。
3走读老建筑
江汉路根据街区的氛围和建筑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从江汉关至鄱阳街口的街道,这里的建筑物以金融业、保险业为主。这一段相对人流量小些,有着典雅、悠闲安静氛围和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从鄱阳街至中山大道段,老建筑比较多,特别是曾经有不少百年老店汇聚,现在增加了不少热闹现代的时尚店铺。中山大道处的天桥不仅漂亮而且解决了人车的交通问题。
从中山大道至江汉四路,有不少大型商场,老建筑逐渐减少,现代气息基本盖过了老房子。
方方在《汉口的沧桑往事》说“如果说江汉路因商业而繁华,那么它是因房子而美丽。”的确,江汉路可以说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的博物馆,这条商业街相较其他那些现代的或是仿古的商业街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幢挨一幢的老建筑散发出的历史气息。让我们从江边向解放大道方向走起吧。
3.1江汉关大楼(现为武汉海关)
江汉关大楼绝对是江汉路步行街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大楼耸立在江汉路的南端,设计者据史料有说是英国建筑师斯九生。1922年开始施工.一年多后建成。大楼平面为正方形,四层高,大楼之上有一三层钟楼。东面是有八根科林斯式立柱的主立面,中间为两组双立柱,三层楼高,非常有气势。这个巨柱加塔楼的主立面照片似乎出现在无数关于武汉的资料中,也许这个形象已经化成汉口的一个标志符号了。
“在大英帝国本土及殖民地,它的海关建筑都是这种造型,上海的海关大楼与汉口的就极其相似。汉口江汉关大楼雄浑挺拔、庄重大气,在旧时代中国海关大楼中,它都是出类拔萃的。”
日军占领汉口后,江汉关大楼成为日军第二船舶运输司令部汉口支部。新中国成立后,江汉关改名武汉关,仍然行使对外贸易征税职能。改革开放后武汉关由关闭状态重新恢复。现在它貌似常年大门紧锁,我在它的门口看到的牌子上写着“武汉海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日清轮船公司大楼(现为好百年饭店)和日清洋行大楼(现为欧美旅馆)
在江汉关斜对面,就是日清轮船公司,1928年建成,而日清洋行则要老的多,1916年建成。日清轮船公司属日商公司,大楼由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它立在江汉路拐角处,拐角处的顶部建了一座两层圆形塔亭。外墙采用花岗岩石材,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整个大楼的外观严谨庄重。日清洋行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清楚它的设计和营造者是谁了。整栋大楼三段式的构图,壁柱分格,拱门长窗,线条分明,朴素而又繁华。
3.3中国实业银行大楼(现为中信银行)和四明银行大楼(现为某证券公司)
这两座大楼都是建筑大师卢镛标建筑师事务所的成名之作和代表作,属于现代主义作品。在设计时运用了当时欧美建筑界的最新思想,注重建筑的内部功能与结构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四明银行,是华人在武汉设计的第一幢钢混楼房,被认为是汉口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揭开了武汉建筑历史新篇章。与江汉路上的左邻右舍相比,他似乎特别标新立异,以表现自己的不同凡响。
设计大师卢镛标曾经在汉口著名的设计所学习过,然后去美国学土木工程,在那里接受了欧洲新建筑的思想。实业银行大楼红色的外衣和简化的窗户令人惊奇,四明银行简洁而不单调的形体经久耐看。在今天人看来,这两座大楼也许没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地方,但他们确实在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伟大意义,成为中国建筑思想进步的一种标志和记忆。
3.4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楼(现为工商银行)
1920年建成,古典主义风格。整个建筑对称、稳重、大气,精美华丽但不显张扬。它的每一层楼的窗户形状设计都不相同,一楼的稳定,二楼的华贵,三楼与四楼的周正而渐小,适合人们的视觉感受,能使大楼显得高大。二楼的窗户外有一小型露台,设计有精美的廊柱和护栏,增加了大楼的华贵之气。日军占领武汉市期间,这里成为日军军用电台的工作场所。
4江汉路步行街空间分析
百年前,江汉路因为汉口的开埠、外商等等原因产生发展成为汉口第一街,而且一直繁荣辉煌持续近百年,原因是什么呢?江汉路除了历史“商脉”,还有什么优势呢?
从街道尺度上来看。步行街的街道宽度约为10至12米, 作为商业步行街,街道宽度既保证了人流密度的需要,又不过于拥挤。街道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值约等于1。在这样的街道尺度中,人和建筑的关系更为亲密,获得一种既内向又不至于压抑的感觉,而且人非常容易清晰地观察到建筑的细部。同时,这样的高宽比使得步行街道较大部分处于建筑物的投影之下,在炎炎夏日形成荫蔽。现在的江汉路为全步行街,给购物、休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会受到机动车辆的干扰,商铺沿街道线形展开,购物流线简洁清晰,这方面相比武汉中南、街道口、武广等商业区有较大优势。另外,江汉路虽是线性的空间,但有收有放,空间节点分布较均匀,每隔约400米就有放大的休息广场,购物的人群走走停停,空间布局丰富、合理。
参考文献
1.《武汉市步行街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卢文平,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
2.《汉口的沧桑往事》,方方著
3. 《重塑都市人性化公共空间——关于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调查与分析
,[期刊论文]《城市问题》,2006年 谢宏杰
4《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