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红野果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的、圆润的、甜蜜的野果,明明就生长在那里,但是我好像永远寻找不到它们。它们会雾散,它们会土遁,它们长有翅膀,它们奔跑起来比野兔还快。
  也许是因为家乡的土壤太贫瘠,野果只生长短短一段时间,就忍耐不住,趁着黑漆漆的夜色搬迁到另一个地方。
  也许野果跟童话故事中的小精灵一样,对我,它们既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每当我有意无意靠近它们时,它们就一边默默地嘲笑我,一边神秘地躲藏起来。
  越是野果难觅,越是要渴望见上一面。虽然我不该垂涎偶尔到嘴的甘甜,野果的红令我心疼、焦躁,但那一盏盏玲珑奇妙的小灯笼经常燃烧在我童年的暗夜里。也有橙,也有紫,甚至有黑,不过我最喜欢浑身通红的野果,像野兽的眼睛那么红,还像罕见的宝石那么红。红色更有趣味,更值得追寻。
  我的童年称得上快乐无忧,但只缺一样宝贝——水果。我口渴的次数本就比其他孩子要多,而且嗜甜,总喜欢把一些平平常常的东西想象成甜的:泉水在地上哗哗地流淌着,瓶子里的酒水倾倒到杯子里,一个孩子从大人手中接过一把瓜子,牛羊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咬断青草……它们一定都是甜的,甚至是非常非常甜的,我却无法品尝,也不愿意品尝,因为害怕自己会失望。
  那么就到村庄之外去寻找野生的水果吧,要红,要甜,最好全部是多汁的果肉,仿佛一颗野果本身就是一眼小小的甘泉。
  我孤身前行,道路变得坚硬、陌生,庄稼地变得荒凉,庄稼苗稀稀疏疏。继续往前走,便没有多少我能够叫得出名字的植物了,灌木藤条牵连不断,树木翠竹高大粗壮,随着光线的减弱,周围显得更加安静,只能听见一声一声的鸟鸣,却不见鸟的踪影。轻手轻脚地走着,有时候猫腰,有时候则吸紧肚皮,侧着身子钻过树丛。这是一道深深的山谷,应该生长有各种各样的野果,我鼓足勇气顶着一阵凉风钻进去。
  带刺的荆棘勾住我的衣裤,手腕和脚踝都被划出一道道伤痕,汗水黏黏的,蚊子嗡嗡直叫唤,可是一直找不到我渴望拥有的野果。那些青色的、瘦小的野核桃,我一点儿也不稀罕,毛茸茸的山桃更讨厌,我只要那种鲜红的、饱满的、甜软或者甜脆的野果,里面有一个个小果核也没有关系,我会在吸吮完果肉中的蜜汁后,笑嘻嘻地把果核吐射到一丈之外。
  我瞪大眼睛找啊找,也无暇顾及蚊子对我的袭击。这么大的一个野地,这么深的一处山谷,不可能没有躲避人烟才能更好存活的野果们。我在激流中捉过狡猾的鱼,在茫茫雪夜里追过机警的野兔,爬树、钻山洞我都擅长,而采集野果不需要这些技能,只需要我多一些耐心,再多一点运气。可眼前的地面却滚涌出无边无际的绿波,掩盖住星辰一样的野果:青草们长有脚,踩住野果,不让它们露面;树木们长有手,捂住野果,不让它们露头……我折断一根树枝,这里敲敲,那里打打,可是除了惊飞几只蚱蜢外,连不可食的毒蘑菇也没有发现。
  在进入山谷前,我倒瞧见过一片红艳艳的野草莓,看上去又寂寞又热烈,我丝毫没有心动。我曾经吃过野草莓,觉得它滋味稀薄。听说野草莓也叫蛇莓,蛇喜欢在野草莓成熟的时候前去野餐一顿,餐后还习惯吐一口唾沫作为标记,我悄悄地远离了蛇莓。蛇是我最忌惮的动物之一,只有傻瓜才会跟蛇争东西吃,何况野草莓并不是我梦想中的红野果。
  然而究竟寻找到哪些野果才会满足呢?我偏偏又回答不清楚。
  我走了这么远,竟然什么也没有发现,既没有碰见红山楂,也没有邂逅红樱桃,青的香蕉不会有,青的柠檬也不会有。野果们都躲在白云那里吗?还是都戴上了寻常草木的面具?不能责怪野果们,也不能责怪脚下的泥土,就像不能責怪童话不是真的。我并不感到悲伤,只是出奇的安静,停住脚步,慢慢地转过身……野果难觅,我却一点儿不后悔,对野果的梦想和渴望仍会吸引我到别的地方去找一找,我相信野果在世界上的存在,也照样喜欢有关野果的故事。
  我在书上读到:在遥远的非洲,人们喜欢咀嚼一种叫“神奇果”的浆果,咀嚼后会品尝不出任何酸的东西:柠檬变甜了,酸酒变甜了,大黄变甜了……是的,我正在寻找的红野果也是这样,只要找到它、吃下它,再吃其他东西,许多发酸发苦的东西就都会变得甜美。
  孙君飞:2015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得者。发表诗歌、散文、童话、杂文、小小说多篇(首),著有短篇童话集《鱼孩子》。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其他文献
1  村庄在山中,村头是树林,村脚是梯田。  站在村中的任何一个角落放眼看去,前方都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每座山的脊梁,遍布着一片一片的稻田,一丘连着一丘,像阶梯顺着山势次第而下。这就是故乡的梯田。  在广袤的梯田间,零星散落着一些茅草屋,那是哈尼人家特有的田棚。  哈尼人家的田棚,每户都不同,有土墙盖着茅草屋顶的,有竹篱笆抹上牛粪做墙再盖茅草的,有杉树木板搭建的,有简陋,有精致,不管是哪一种,点缀
期刊
每一个村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荡气回肠的沧桑往事,只不过大多都被岁月的河流淹没,或被后人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毫无疑问,我从小生活过的壮志公社红星四队,就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我的这些漫漶而遥远的记忆,都是父亲老了之后和我闲聊,才在我记忆的储存卡上确认并铭记的。六年前那个北风呼啸的凄厉酷冬,父亲满脸通红,大口大口地拼命喘着气,被无情的寒冷彻骨的西北风刮走了,留下了母亲和我们兄妹仨,以及红瓦砖墙的四间老屋,
期刊
1  上课铃声一响,张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好!”  “张老师好!”  “又到了本周的生活与劳动课了,上周布置给同学们的家庭作业都完成了吗?大家有没有带上自己做的饭菜过来呀?来,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让张老师看看。”张老师走下讲台,和同学们亲切地说着。  顿时,教室里传来“噗嗤噗嗤”揭开饭盒盖子的声音,什么咖喱土豆、土豆肉丝、红烧土豆、油炸土豆条,应有尽有,真是色香味俱全。瞬间,教室里飘着浓郁的食物香
期刊
说到美食,许多人眼前浮现出的可能是鱼翅海参、刀鱼螃蟹或其他什么山珍海味。而我首先想到的则是蛳螺。尽管蛳螺这样的菜,上不了什么大台盘,但我还是认定了它。  蛳螺,是我们无锡人的通俗叫法,外地也通常把蛳螺说成螺蛳。我们吃蛳螺也不叫吃,而叫“嘟”。如果菜肴也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的话,那么,蛳螺只能归入“下里巴人”一类了。蛳螺,尽管在菜肴这个大家庭里显得很不起眼,但它却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期刊
我的家乡在黄海之滨,多年来看过许多海,唯独没见过家乡的海,这次回去总算看到了,领略到了黄海的磅礴气势,缥缈烟波,辽阔博大。黄海是那样的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里是海盐最早的故乡之一。当年生活在海边的先民,开始并不知道盐为何物,只是被海滩上那些白花花的晶体所吸引,他们将其放入嘴中,敏锐的味蕾立刻迸发出怒放的心花,海盐就此成为流连唇齿之间的绵绵不绝的千年咸味。  1  早
期刊
这一蓬蓬小蘑菇  撒在城市森林的角角落落  你在雨中探頭探脑  扒开一帘绿色  张望着什么  是希望云妈妈  给个大拥抱吗  这一把把小花伞  是甩开绿色脚丫的树丫头  一季又一年  小鸟的雨点  怎么也啄不破的大雨披  歪着脸问春天的感叹号  什么时候来场雪花的冰激凌  卸下这一大袋茂密的书包  回到冬天的城堡烧烤童话  等着圣诞老人送红通通的春节  谭红林:江苏省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 闫
期刊
我把每一個困难都当作石阶  我是执着的攀登者  我成了虔诚的信徒  只在意石阶  在意自己脚下  多年后,当我站在山顶  仿佛困难从未出现过  仿佛我  天生就是一位挑战者  欧正中: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期刊
如果说,祖国是一朵花,  我们就是一只只小蜜蜂,  忙着授粉,酿出甜蜜的生活。  如果说,祖国是一本书,  我們就是一群群小书虫,  用心阅读,又添笔让她变厚。  如果说,祖国是一幅画,  我们就是一名名小画手,  勾勒底色,用粉彩描画锦绣。  如果说,祖国是一个家,  我们就是一个个小成员,  相亲相爱,齐心让她更和美。  竺子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实验小学四年级(6)班学生  指导老师:张炎 
期刊
我怎样才能把秋天找到  问一棵小树  小樹对我摇头晃脑  好像在说不知道  我问一只小鸟  小鸟喳喳喳地说了半天  见我还是愣着  它一生气  拍着翅膀飞走了  我来到一片草地  看见小草开始枯黄  只有一片狗尾巴草  还在风中快乐地摇呀摇  那尾巴毛茸茸的  我上前一把抓住它们  秋天,看你还往哪里逃  你的尾巴已被我抓住了  谭清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多家报刊,出版诗集《穿过
期刊
父亲用钝锈的镰刀  磨亮了黎明  农事又掀开新的一页  满畈的稻香  随风挤满了门口  父亲大踏步地走向田野  一个季节  就倒在他的脚下  偶尔父亲抬起头  与稻子默默地对视  谛听和回味着  鐮刀和稻秆摩擦的声音  那种声音  亲切又饱满  在父亲的酒呓里  酣醉了整整一个冬季  收割季节谷粒如金  我跟在父亲身后  弯腰拾金灿灿的穗子  像一只欢乐的蚱蜢  林蓝:农民,儿童文学作家。  编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