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地(短篇小说)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0急救车驶入大都医院地下一层急救中心的时候,时针正好指在晚六点。这是中秋前的一天,护士兰草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从急救车上跳下来的医生、护士和护工,她知道又有一个高危的病人光顾了。还没等兰草移开脚步,从急救中心外面的台阶上跌跌撞撞跑进一个五六十岁的中年妇女,她哭喊着,丫头哎,你怎么那么想不开,喝什么不好,你干吗非得喝敌敌畏吔!这时,保安上前拦住了中年妇女,说,急救中心,止步,请不要大声喧哗!中年妇女哪里听得进劝阻,双腿一软,瘫倒在急救中心门前,依然大声地哭叫着,闺女哎,你怎么就一点也想不开呦……
  急救中心门口惊心动魄的这一幕,一般的病人或家属看了一定会觉得很刺激,可对于每天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兰草,这是太司空见惯的事了。兰草步履轻盈地走出急救中心,顺着步行台阶,走到一层通道,再沿着门诊通道走50米,就可以走出医院大门了。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兰草低头看了一眼显示屏,见是男朋友孟达打来的,就按了一下,笑眯眯地问,你在哪里,我刚出来。孟达说,我在芳草地西街15号,稍微有点堵,很快就到。兰草说,好吧,我在马克西姆餐厅门口等你。
  大都医院位于京城的东部,其地理位置属于三环的内侧,属芳草地地区。兰草的父亲曾经是芳草地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主任,几年前光荣退休了。兰草从小就想当一名护士,她在高考后第一志愿就填写的北京医科大学护理专业。这让在芳草地第一百货商场当经理的母亲很恼火,她说,她干了几十年站柜台的活儿,总想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结果等了30年,好不容易当上了经理,只坐了两年的办公室,就退休回家了。退休那天,她看着熟悉的转椅,恨不得搬家去再坐坐。这倒不是说她家里没有,家里的转椅再好,也没有坐在单位办公室的那种感觉优雅。
  兰草的家距大都医院也就四五站地,本来她有一辆自己的本田轿车,可她很少开到医院里。这倒不是因为车位紧张,关键是兰草想下班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急救中心本来就在地下一层,空气不流通,抢救大厅里每天都有三四十个危重病人,再加上医生、护士、卫生员、护工、家属,总得有近百人在里边穿梭晃悠。累点脏点兰草不觉得可怕,她所顾忌的就是那里的气氛,死亡带给人们的近乎窒息的气氛。
  兰草到大都医院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她先后在呼吸科、心内科工作过,去年她被调到了急救中心。护理部主任私下里对兰草说,只要在急救中心待上两年,就有可能调到别的科当上护士长。兰草觉得当护士长没什么好的,她就想当她的小护士。她喜欢那种急急火火的节奏,尤其当她把针头准确无误地扎进病人的血管,病人冲她投以赞许的目光时,她就觉得自己挺神圣的。
  孟达跟兰草认识纯属偶然。今年清明过后的一天,晚上十点钟,孟达随着一辆120急救车来到大都医院急救中心。护工和孟达一起抬下的病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人突发脑溢血。当时,兰草正在班上,她亲眼目睹了孟达怎样为老人签字、缴费……等都弄利索了,时间就到了11点。兰草在给老人输液时,孟达问兰草,像钟老师这样的状况,一般要多长时间才能醒过来。兰草听孟达称眼前的老人为钟老师,不由问道,这老人不是你父亲啊!孟达说,他是我中学数学老师,他有一个女儿,在加拿大呢。
  像钟老师这种情况的,兰草在医院见多了。好多老人到医院看病,要么是自己或老伴搀扶着来,要么是亲戚朋友学生带着来。他们的儿女,很多都在国外,有的是求学,有的是工作,也有的是瞎混。兰草母亲的一个同学,为了女儿出国,把在四环的一套房都卖了,老两口回郊区老家盖了三间平房住。据说那地方几年后有拆迁的可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一次,妈妈的同学来医院看病,诊断为胃癌,需要做手术。那位阿姨的丈夫给远在澳洲的女儿打电话,希望她能回来照看一段。可女儿说,她刚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如果回来,再回去就很难找到了。她对父亲说,胃癌是各种癌症中风险比较小的,做完手术注意保养,一般是不会出大问题的。父亲听了女儿的话感到很凄然,说,我们就你这一个女儿,你真的不回来陪陪你妈啦,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女儿说,我不是不想回去,我实在没办法,您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考虑一下。结果,半个月后当母亲真的做了胃癌手术时,女儿也没有回来。有几次。兰草把母亲炖好的鸡汤送给阿姨时,阿姨拉着兰草的手哭了,说我白养了一个女儿,那简直就是白眼狼啊!
  孟达上中学时数学成绩并不好,可他对钟老师很敬重。钟老师是插队知青,后来由于表现好被推荐到首都师范大学,成了工农兵大学生。对于钟老师这一代人,孟达读过不少关于他们的书,譬如叶辛的《蹉跎岁月》、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等。孟达数学不好,不是所有方面都不好,他几何成绩就很好,对代数就糊里糊涂。后来,他听一位作家讲课时说,代数这样的课程,即使是王蒙、从维熙那样的作家也学不好,不是因为个人不努力,主要是人的大脑思维方法出了问题。有了这样的认识,孟达就心安理得地让代数分数始终在五六十分晃悠。为此,钟老师找孟达谈话,问他愿不愿意放学补课,孟达说,他对代数没感觉,即使补了恐怕也学不会。钟老师说,你不补永远也不会,补了兴许会有所提高,咱们试试看。孟达喜欢钟老师的温和,他从来不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你必须怎样。即使是在课堂上,他对同学也是如此。时间长了,有同学就认为钟老师性格软弱,便上课说话搞小动作。钟老师见怪不怪,说你们不爱听,只能说明我讲得不好,你们考试考得不好,影响你们升学,那你们就怪你们命不好,谁让你们摊上我这么个老师呢!
  一个月后,代数测验考试,孟达竟然考了89分,差点进入班上的前三名。钟老师很兴奋,他在班上总结会上说,通过孟达的例证,说明每个人都是可以把代数学好的。不要相信有人说的大脑思维出了问题,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学。孟达的代数成绩上来了,也激发了他其他几科的成绩,等到中考时,他的总分已然是全年级的第五名。当他拿着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去告诉钟老师时,钟老师已然向学校请假,利用假期陪夫人到海南疗养去了。據说他夫人长期患哮喘病,每天半夜都要坐起来咳嗽一两个小时,真不知道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孟达感到很失落,他的幸福没有让钟老师在第一时间分享到。   孟达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上高中、上大学以至参加工作后,他始终跟钟老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钟老师的女儿钟旭去加拿大是在孟达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那一年正好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年初,钟旭母亲的哮喘病突然加重了,经过大都医院的抢救,勉强告别了鬼门关。也就在这时,钟旭的男朋友从加拿大来信说,他把那里的一切都安顿好了,就等钟旭到那里完婚,然后就在加拿大定居。钟旭跟父母说了,钟老师说你能不能在国内多待几年,你妈的病说犯就犯,我一个人可顾不过来。钟旭说,我也不想走,可那边也不容易,如果我不去,他要是变心了,这几年我不是白瞎了。听女儿这么说,钟旭妈就说,等我看完北京奥运会,你就踏实去吧。
  北京奥运会闭幕不久,钟旭妈就犯病了,这次她终于没有熬过来。她走的时候,仔细叮咛钟旭,到了加拿大,两口子要好好过日子,外边实在不好待,就回北京。办完了母亲的后事,钟旭一个月后离开了父亲,告别了北京。那天,孟达陪着钟老师一起乘出租车去的首都机场3号楼。在钟老师上厕所的空隙,钟旭拥抱了孟达,她说,姐这一去加拿大,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我爸所有的事就都托付你了。我知道,在我爸所有的学生中,你是对他最好的,他对你也是最信任的。人世间的事有很多是需要勇气的,能托付终身大事、托付生死的都是生死之交,不论对双方的哪一方,都是一种艰难的选择。看着钟旭的眼泪滴在自己的肩头上,孟达想都没想就说,姐你放心,钟老师所有的事都包在我身上。你在那边就过你的幸福生活吧。
  钟旭到加拿大以后的两年,钟老师一个人的日子倒也风平浪静。孟达还像过去那样,有事没事总要到钟老师家报个到,赶上饭点儿的时候师生还要小酌一杯。钟老师看着孟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想,要是女儿能在自己身边多好。他甚至想,要是孟达能做他的女婿就更好了。可是,天底下的事哪有那么让人顺心的!每当想到此,钟老师就闷闷不乐。
  今年清明前几天,钟旭从加拿大给父亲打来电话,说她想妈妈了,想家了,想北京的烤鸭涮羊肉了。钟老师说想家你就回来住一段。钟旭说着说着就哭了。钟老师问女儿,你怎么了,受了什么委屈了?钟旭那头只是哭,什么也不想说。钟老师急了,说你给我说实话,天塌下来老爸给你顶着。钟旭哭诉道,孩子他爸有外遇,跟一个留学生好上了。钟老师说,你有什么证据吗?钟旭说,那女孩拿着医院诊断证明给她看,已经怀孕3个月了。钟老师听到此,感到一阵眩晕,瘫倒在沙发上。
  钟老师身体虽然不是很强壮,但往日也很少生病。他去医院的日子,几乎都是陪夫人看病。这次他晕倒在沙发上,显然是情急所致,他在沙发上静待了十几分钟,慢慢缓过劲来,他不由愤愤地骂道,畜生!猪狗不如的畜生!骂完后他回味了一下,不由苦笑了起来,猪狗就是家畜,不如猪狗又是什么呢?他自己一时也不起来,拿起电话,想拨孟达的电话,刚按了两个号码,他又放下了。他觉得,钟旭的事不是什么好事,能不让孟达知道最好。孟达如果知道,他会怎样想呢!
  孟达对钟旭的感觉很复杂。钟旭比孟达大两岁,上中学的时候他们就认识。曾经孟达做过无数次的梦,他很想把钟旭娶到手。上学时的钟旭很文静,模样长得当然很好看。不少同学背后都对钟旭想入非非,可遇到钟旭又都不敢吱声。孟达和钟旭第一次说话,是在钟老师的办公室里。那天,钟旭跟父亲要钱,说她要买卫生巾,钟老师说他今天出门钱包忘记带了,放学回家再说。钟旭说,爸您能不能跟别的老师借一下,明天就还给人家。钟老师说,我不好和别人开口,好像我不怎么关心孩子。爸爸的话使得钟旭很不开心,她悻悻地要出门。这时,正巧孟达走进来。老师问孟达什么事,孟达说初中一年级的一个学生得了白血病,学校正组织师生捐款呢。他想问问钟老师,他们班捐多少合适。听孟达这么一说,钟老师叫住钟旭,说你们班也在捐款吗?钟旭说,大家都捐差不多了,我是学生会干部,我想多捐点,又怕您不给。见孟达在旁边,钟旭把要说的话收了回来。见此情形,孟达从兜里掏出一百块钱,走过去递给钟旭说,我这有,你先捐上吧。钟旭将孟达的手推开,说,我不要,我会自己解决的。说完,钟旭头也不回地走出办公室。孟達只好将那一百块钱塞进口袋里。钟老师的脸上有些发红,嘟囔着,这孩子太任性,一点儿都不从实际出发。
  钟旭的任性决定了她的命运。钟旭大学毕业后在区文化局工作,她的男朋友应聘到一家外贸企业搞销售。虽然男朋友的户口还落不到北京,但有了钟旭这个女友,未来买房子、生孩子、上户口、买车也就都不是问题。本来,他们两个计划工作几年后就结婚,可两年后,男友被公司派往国外去做大区营销主管了。这个年代的年轻人谁不想到国外闯闯呢?如果不是考上了公务员,钟旭也想到外面去看看。对男友到国外的安排,她是从心里支持的。只是那时,她还没有想有一天自己也会去国外生活。可时间一长,她发现身边的好多同学、朋友、同事都去了国外求学生活,攀比之心让她不得不蠢蠢欲动。她也曾考虑到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了,但一想到那些出国的人的得意样子,她本能地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她要出去,一定要出去,哪怕在外面待上一年半载,这样她就可以获得平衡,获得满足,否则她将度日如年、焦躁不安,说不定会急出什么病来。男友到国外去了一年后,钟旭感觉他来的电话没那么多了。她几次嗔怒于对方,对方总以工作忙、生活不稳定为借口向她解释。后来,钟旭从同学那里得知,他们有个师妹也在那个国家,是学习还是工作,不得而知,可以明确的是她和男友经常在一起。这让钟旭很愤怒,她必须作出选择,即使她因此对男友失去几分热情也不会让那个不要脸的师妹如愿以偿。这不是竞争,不是嫉妒,这是一场战争,关于男人的战争。她必须胜利,只能胜利。至于父母的事情,只得往后放放,战争来了,一切都得往后放,你别无选择,你必须这样选择。
  关于孟达,这个爸爸的学生,自己的小学弟,钟旭谈不上喜欢,但绝不讨厌。她看到孟达经常到家里来,一个劲儿地叫她姐,她感到很骄傲很满足。很多街坊、朋友甚至是他们的同学、师弟、师妹,原以为他们俩是在交男女朋友呢。每到这时,钟旭就会说,孟达还是个小屁孩,他懂得什么叫爱情?父母也曾经问过女儿,对孟达印象如何,钟旭说挺好的,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父亲问她,你没有想和他处成男女朋友?钟旭笑了,说您想哪去了,我和孟达是姐弟,我从来没动过那心思。钟老师也曾问过孟达,你想过追求钟旭没有?孟达说,钟旭是我师姐,我到您家里来,主要是冲您来的,跟钟旭无关。孟达说这话时铮铮铁骨,其实他内心并不完全如此,他喜欢钟旭,可他实在无法表达。熟人之间很多时间候很好相处,但若想谈情说爱,则往往无所适从,无法下手。孟达想到一首诗的几句:如果爱你/我就默默地注视你/你消失在人群里/我消失在对你的记忆里。   钟旭最终选择了去国外,是为了爱情,也是为了捍卫爱情这个领土。至于为此付出的代价值不值,除了钟旭自己,没人为她算这个账。假如钟旭不去国外,她选择孟达,也不失明智之举。也许有人认为他们需要爱情的基础、火花,但这对于后来她母亲的离去、父亲的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又算什么呢?不要过于相信爱情的力量,在疾病、生命面前,爱情有时显得很脆弱,脆弱得就像一阵风、一个屁,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值。生活就是这个样,包括婚姻,人人都知道那是个坑,可还是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往里跳,跳得烈火中烧,跳得热油里熬。等一切都消失殆尽,自己遍体鳞伤,才知道生活原本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但一切都悔之晚矣,一切都将结束。
  孟达从钟老师那里知道钟旭在国外的遭遇,是钟老师接到钟旭电话突然晕倒后的第二天。本来钟老师是想将钟旭的事保守一段时间的,可晕倒醒来后他就觉得脑子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清晰了。他想,这都是让钟旭那个电话刺激的,或许休息几天就会好。他到社区医院开了脑立清一类的药,吃了几次,感觉稍好些,也没在意。等到了第三天,孟达来家里看他的时候,发现他的脸色有些不对。孟达问老师,您身体怎么了,脸色有些发黑,是不是生病了?老师说,这两天脑子有点懵,可能是累了。孟达说,不行我带您到医院看看吧。钟老师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已经到社区医院开了点药。孟达看着钟老师,从钟老师的眼神里,他发现老师充满了忧伤,有很多难言之隐。他不禁说到,您心里一定有难处,您不妨跟我说说,说出来就痛快了。见孟达这么追问,钟老师长叹了一口气,索性将钟旭的事告诉了孟达。孟达听后,不知怎么回答才能让老师满意,说了句他自己都不满意的话:不行就让钟旭姐回家来吧。钟老师说,钟旭的脾气我知道,她从小就凡事不服输,你让她就这么像打了败仗的将军一样,灰溜溜地回国,那是不可能的。我的女儿我最了解她。
  孟达安慰了一通钟老师后,离开了。他临出门说,您身体不舒服别硬撑着,要去医院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出了钟家的门,孟达看了看外面的天空,雾蒙蒙的。这时,他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眼泪噙满了他的眼眶。或许他真的是爱钟旭的,即使钟旭不爱他,他也不希望钟旭在那边受到委屈。他希望钟旭回来,他会最大限度地温暖她爱抚她。
  孟达没有想到,当天夜里钟老师就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感觉不好,要到医院。等孟达赶到钟老师家,钟老师已经没有开门的力气了。孟达在一连喊了钟老师几声没有听到屋内的声音后,他用足力气将门撞开,进得屋里,他发现钟老师已经斜歪在沙发上。他赶紧拨打120,好在钟老师家离大都医院不远,否则钟老师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
  医生告知孟达,钟老师患的是脑溢血,已经有两三天了。医生问孟达,钟老师患病之前受到什么刺激没有?孟达说,为了他女儿的事,生了点气。医生没有问因为什么,又问,病人以前得过什么大病没有?孟达说,老师身体一直很好,很少到医院看病。不过,他老伴倒是长期生病,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医生说,这和病人脑溢血没什么关系。医生问,病人没有别的家属吗?孟达说,老师就一个女儿,在国外,很少回来。医生说,你老师的病很危险,最好让他女儿尽快回来,有些事你能做主吗?孟达说,我尽快通知,我能做主。
  孟达以学生的身份来负责钟老师在医院的所有事宜,这让兰草和医院急救中心的大夫、护士很敬佩。兰草在下半夜,看着孟达一脸疲倦的样子提示说,明天你找个护工吧,谁也不知道你老师什么时候醒来。孟达说,我坚持两天,不行再说。直到这时,孟达也没有给钟旭打电话,他知道即便他打了,钟旭三五天也不会回来。他想等钟老师苏醒后,情绪稳定些,再打电话告诉钟旭家里发生的一切。
  急救中心里的气氛很紧张,空气也很污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进来一个危重病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个病人就会停止呼吸。在钟老师病床的旁边,有一位快七十岁的老妇人,比鐘老师早来三四天,人已经上了呼吸机。她家没有雇护工,完全由老头和女儿伺候。孟达在当晚就听到女儿和大夫的争吵。大夫对女儿说,你母亲已经进入心衰期,不会坚持很长时间,你们家里要做好准备。女儿愤怒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说,我妈来的时候头脑还是清醒的,怎么才几天就这样了,你们是怎么治的?医生说,病人的身体变化并不是药物全能控制的,作为医生,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女儿说,我对你们的这种说法不能接受,你们不能眼睁睁地让我看着我妈去死,我实在无法接受。老头说,孩子,与其让你妈这样活受罪,我们不妨听医生的,就放弃治疗吧?女儿一听,吼道,你闭嘴,你怎么能这样呢?年轻时你对我妈就不好,到现在还这样,你让我对你说什么好!女儿吼完,双手拉着妈妈的手,头趴在床上呜呜地哭泣起来。看着女孩哭得双肩颤抖的,孟达本能地想过去安慰一下,这时兰草正从旁边经过,她用手势制止了孟达。她小声对孟达说,要理解做女儿的心,想哭就让她哭出声来。这时候你去劝她,她说不定会把一肚子火都撒向你。
  兰草的话让孟达伸了一下舌头。他很温存地看了一眼兰草,此时的兰草也带着体恤的眼神儿看着他。在那一刻,他们都彼此感觉到对方传达出的善意与温暖,因为这善意与温暖,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天很快就熟络起来。以至,兰草利用她在医院的方便,帮助孟达为钟老师从急救中心转到重症监护室再到普通病房。尽管在这期间,孟达也为钟老师请了护工,可兰草每天还要早晚来医院两趟探望,寻问医生钟老师的病情恢复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孟达尽可能和兰草见上一面,哪怕说上三两分钟的话他也会觉得很满足。有几次,孟达还和兰草一起到医院对面的马克西姆茶餐厅吃了晚饭。孟达和兰草都明白,他们的恋爱已经悄然开始了。
  钟老师终于出院了。虽然度过了危险,可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他的左腿怎么也不听使唤,医生说这得回去进行康复治疗。孟达这次犯了难,钟老师目前生活不能自理,他自己虽然是个律师,时间相对自由,可要每天长时间守护,那也不是个办法。他打电话问钟旭什么时间回国,钟旭说她在做最后的努力,如果在加拿大任何希望都没了,她就尽快回来。在钟老师住院期间,孟达把钟老师的病情大致说了一下,但轻描淡写多了,他只暗示钟旭,如果有可能尽早回国,这里毕竟有她的亲人,有她的家。他甚至给她讲,在生命面前,什么面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必须活着,有质量地活着。钟旭说,孟达两年多没见,你怎么一下长大了,成熟了,是个真爷们儿了!   钟旭的话并没让孟达感到高兴,他虽然从心里喜欢钟旭多年,惧怕钟旭,但通过钟旭的离职、对父母的态度,包括婚姻的变化,他可以毫不客气地认为,钟旭的人生是失败的。他自从和兰草好上了,在他心里对钟旭的惦念也就疏淡了很多,他甚至庆幸自己没有和钟旭结合,假如他娶了钟旭,他的一生将是被奴役的、痛苦的、不堪忍受的。他把一切始终藏在心底,对谁都不会讲,永远不会讲,这是他心存的秘密,一个人的最后秘密,就像一株芳草,曾经是那样芳香,如今枯萎了,可是再枯萎,它也曾芳香四溢,你可以不去收割它,可也不至于让它随风而去。
  兰草给孟达一个好的建议,她的一个同学在郊区的康复医院,条件还不错,据说连植物人都收。孟达问医疗费高不高,兰草说,住宿费不高,关键是治疗费,还有护理费,估计一个疗程得2万元。孟达问一个疗程多长时间,兰草说三个月。孟达说,如果在家雇一个全职保姆,一个月至少要5000元。两相比较,还是到康复医院划算。兰草说,费用的事你跟钟老师商量了吗?孟达说,我告诉钟老师了,不过没跟他说那么多,我怕他心疼,我只说了12000元。兰草说,钟老师住院这么长时间,他女儿也该回来了吧?孟达说,快了,再等一段时间,她那边有些事要处理。
  孟达坚持每周都要去看钟老师。兰草跟着去了几趟,见康复医院里的护士不够,她每次去还主动当一天的义工。很多病人、老人,看着孟达和兰草双双出入康复医院,都投来赞美的目光。那意思好像说,谁家里要是有这么一对小夫妻,那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了。
  前几天,钟旭给孟达打来电话,说她已经买了回国的机票,大约在今天晚上十点到达首都机场。孟达很高兴,他约上兰草,要一起去接钟旭。孟达的律师事务所,也在芳草地,下午他接了一个离婚案。一对老夫妻,都六十多了,前一段女儿在三里屯酒吧跟一个外国小伙子好上了。本来小伙子说好要来登门拜访的,谁料前些日子姑娘回来说小伙子得了一种怪病,让姑娘陪他回国治疗。想不到的是,手续还未办完,公安局刑警队就来人通知,说自己的女儿被几个外国人轮奸了,女孩羞辱难当,投湖自尽了。老两口被吓懵了,这是从何说起呢。等他们到了医院的太平间去辨认,发现那冰柜里的僵尸确实是自己的女儿。老两口抱头痛哭,要求警察必须严惩那几个流氓老外。警察说,案件目前还在调查中,究竟什么时间结案,是一个未知数。老两口说,如果不结案,他们就不将女儿的尸体火化。警察说,你们愿意等结果就等,这样的案子办起来确实有难度。
  女儿没了,老两口一起整理女儿的遗物。在翻箱倒柜时,老婆意外发现一个箱子,打开一看,是一百多封信件。她抽出几封一看,发现竟是同一个女人在十几年中给她丈夫的情书。老婆看罢火冒三丈,跟老头扭打起来,最后她决定,必须跟老头离婚。孟达听到这个离奇的故事,劝了一下午,说你们女儿的事情还没解决,还有心思闹离婚。老婆哭诉道,我女儿没了,老头十几年心里一直装着别的女人,你说我活得多失败,我也不想活了,我先离婚,离完婚我就跳河,我决不让这个老东西给我收尸!孟达说,您说的都是气话,老伴十几年一直有别人,说明您老伴还有魅力,您可要往宽处想,您老伴外面再火,可锅底的肉还不是在您嘴里。这婚您最好不离,老伴老伴,归根结底,老了还得有个伴。我跟您说,我的一个中学老师,人很优秀,可现在如何,老伴没了,孩子出国了,前些日子得了脑溢血,在医院抢救都没有一个亲人在场。想想这些,您就都明白了。我给您三天时间,回家好好想想,如果非要坚持离,我免费给你们写离婚协议。
  在马克西姆餐厅,孟达和兰草面对面坐下,兰草闻着孟达的身上有一股芳草的香味。她不由问道,你身上怎么有一种芳草的味道?孟达说,我给钟旭买了一束花,毕竟从国外回来嘛。兰草说,你可真够浪漫的,咱俩认识这么长时间,你还没给我买过花呢!孟达笑了说,你也出国,回来我拉一车花迎接你。说笑间,墙上悬挂的电视荧屏已经显示到了新闻联播时间。熟悉的音乐,熟悉的播音员,只见男女播音员互相播诵着今天新闻内容。在最后一个国际新闻报道中,女播音员一脸严肃地说,今天下午15时,在西太平洋有一架从加拿大飞往北京的客机发生劫机事件,造成2死15伤,劫机歹徒被当场击毙,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听到这个消息,孟达和兰草都感到十分惊愕,兰草哆嗦着对孟达说,赶紧查看一下,看出事的是不是钟旭坐的那趟班机。孟达连忙打开手机,去搜索有关加拿大到北京班机的情况,经过紧张的搜索,他终于露出了笑脸说,不是钟旭坐的那架班机。兰草听后,移出自己的座位依在孟达的肩上,双眼噙满泪水说,太可怕了,要真的是钟旭乘坐的飞机,我们该向钟老師怎么说呢?孟达顺势将兰草搂在怀里说,亲爱的,别那样想,我们的心里一直是有光明的,钟老师和钟旭也是有光明的,有光明的地方就会长满芳草。
  兰草说,我们快点到机场吧,我想见到钟旭。孟达也说,是的,我们快点到机场,去晚了鲜花就不鲜了。说完,他们二人手牵手走出了餐厅。导航显示:从芳草地到首都机场3号楼56公里。
  红 孩:1967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30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爱情脊背》,短篇小说集《城市的海绵》,散文集《阅读真是的年代》《东渡 东渡》,文艺随笔集《拍案文坛》《理想的云朵有多高》,诗集《笛声从芦苇中吹来》,散文鉴赏集《铁凝散文赏析》等专著10部;主编《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女人坊——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赏析》《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建国60周年——中国抒情散文100篇》《全国争鸣小说年选》等书系;长期担任全国冰心散文奖、漂母杯全球华人母爱散文大赛等多项散文评奖负责人;文艺评论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现供职中国文化报社,兼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委员。
  责任编辑 张 鸿
其他文献
风  伸出一只清凉的手  太阳晒久了  我们不再需要多少温柔  你摇曳而来  用松涛的沙沙音韵  重重吻过我的额头  面对你 我懂得了出路在于  旋转和奔跑  喧哗而过的火  焚碎过天边的森林  降温之后  一场风就是一场蓝色的预示  不能说累了  风很年轻 我的祖国就很年轻  风锋所指  亿万双眸子随之蜿蜒前行  风的语言以启示而不朽  树叶动了  我也要起舞 還有龙的种族
期刊
通往瓦尔登湖的路  这些年买了不少书,有的书,买了一直放着,从未读过;有的书,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读完,仅限于翻一翻;还有一些书,早已经读完了,却还是在重读中……这些,都是书的用途。  对于我来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适合于重读的书。  我手上有三本不同版本的《瓦尔登湖》:一本英文版,另外两本中文版的。分别由徐迟(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和戴欢(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翻译。三个版本。都先
期刊
徐世宁的日子刚刚开始。  拆下第一块门板,徐世宁伸头往外看,日光未现,天色暗沉,扫过鼻头的风有点重。母亲徐凤子在里屋唤他,声音含含糊糊,意思是还早,让他再休息一会儿。徐世宁转头朝里哎了一声,继续拆门板,离开学校后,他每天都是这条街最早开店门的。徐凤子认为没必要,早也没顾客,店里又不是卖早点的,她让徐世宁多睡会儿,年轻人最贪睡的。徐世宁整理着货品,转脸冲母亲一笑,第二天仍早起。  从学校毕业后,徐世
期刊
霧漫清晨  堵塞了每一个方向 每一缕晨风  只能透过指缝  隐隐张望旅途背后想象过的风景  不能有了路才上路  我必须背上行囊在雾色中穿行  似乎在竹林深处一闪而过的小径  蜿蜒进看不清的黑夜或黎明  也曾忐忑和躁动  那是我遗落在雾原之上的风铃  雾散了  回望身后才发现阡陌纵横  没有路  才有人生
期刊
没有云层  没有大地和天空  释放的灵魂  不再舞蹈于所谓的风景  穿行在宁静的黑洞  時间粉碎  终于可以聆听  宇宙和自己的声音  依然是孤独的生命  沉思成为这个黑夜的象征  即使在天堂的高度  梦也无法破译星星  黑夜  心在高空飞行  宁静给了我一双翅膀  好用它追赶黎明
期刊
我的科尔沁哟  再次面对你  我喋血的文字仓皇奔突  心中的笔  已无法挽留消逝的美丽  云雀飞走了  天籁之音在记忆中哭泣  那么 满眼拥挤的野花呢  还有彩虹背后  起落的雉雞  视线已无处栖息  正如某个梦沦陷了诗意  那就学会忘却吧  沉重再也换不来  花香和鸟语  我的科尔沁哟  叩问长天  大鹏离去时 未许归期  远望梦中的背影  诗句贫血而死  责任编辑 高 鹏  王松禄:原名王松禄
期刊
打讲(闲聊)  外公在世时,我注意到一个事实,他对喜欢的老人最高评价就是,“这个老倌子好打讲(发‘港’音)”。外公因为要吃炒肉,而外婆坚持要吃炖肉,两人经常发生争吵,当外公以失败告终时,他常常气得绷着一张脸,不断地嘟囔:“这个阿婆子怎么这样不好打讲?”  外公在世时,是一个公认好打讲的老人。他认识的人很多,每次早晨起床,坐在阶基上乘凉时,总有冲里的老人跟他打招呼:“岳爹,你老人家好早啊!”外公照例
期刊
写在前面  因为天气热,这个暑假绝大多数时间,我过的是一种昼伏夜出的生活。白天不出门或很少出门,晚饭后去老校区操场上转圈,每圈400米,一般转八到十圈,出点汗,将一天累积在皮下甚至内脏的暑气浊气流出来,据说这有益于健康。运气好的话,还会遇见同样来转圈的斗老和韶华兄,他们俩转龄比我长,转得也比我专业。往往头几圈我让他们先转着,我在后面不疾不徐地跟着。只是到最后两圈,我才叫他们把速度降下来,大家边走边
期刊
王威廉身为“80后”作家,却与通俗概念中的“80后”有着云泥之别,正如王威廉这个名字一样,看似为英译名,带有“洋范儿”,却来自传统。据王干在《“山”“海”之外的王威廉》所透露:王威廉这个名字是他爷爷取的,源自明代郭允礼《官箴》中的“公生明,廉生威”,与英国王子同名,纯属巧合。仅以名字为例,就可见王威廉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作家。  说他传统,因为尽管王威廉与韩寒、郭敬明处同一时代,却显然无法化
期刊
潘新年爬到九楼的楼顶,连累带紧张,不免有些气喘。这座办公楼装有电梯,潘新年没敢乘电梯。他的穿着不太好,棉袄皱皱巴巴,有些破旧。他的脸也没洗干净,鼻洼子里和耳朵眼里还有煤灰。而在办公楼里上班的都是公家人,都是干部。干部们都穿得板板正正,头发都梳得油光溜滑。他要是敢进电梯,说不定人家会把他赶出来。爬楼梯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别说九层楼,就是十八层楼,对一个靠干体力活儿吃饭的人来说,也不在话下。爬到楼顶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