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基地,艺术专业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艺术人才。高校艺术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途径。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来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待激发,教学活动方式需要改善与改革。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任何一门学科设置的目的都是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艺术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体功能,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需要创新与改革,除此之外,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环节。文章将从现阶段高校艺术教学情况出发,重点阐述在教学中学生的美术思维拓展的方法,将实践与教学融合在一起,以期能够为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术实践;美术教学;教学思维;创造力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着忽视系统理论学习的现象,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影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艺术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学生的成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教学效果的获得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名艺术专业的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质疑、探索教学实践问题,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艺术实践的现状与必要性
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以传统方式为主,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临摹艺术作品,而对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却不多。学生临摹艺术作品能够训练他们的专业技巧与能力,巩固基本功。但是,艺术作品的成型不仅仅依靠专业技巧与专业能力,还需要创造灵感与创造思维的加工,而创造灵感与创造思维则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中大量积累生活经验和阅历。美术教育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增加丰富的阅历,能够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美术思想理论的理解更加具体化、细腻化。作者在设计与构思专业作品之时,如果仅仅靠自我的理解去把抽象的美术理论融入到所构思的作品中,那么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将失去灵魂与质感。把抽象的美术理论运用于艺术实践加以理解,并通过美术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转化,学生才能算是真正学到了理论知识,才能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专业上的难题。
然而,高校培养的艺术创作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与具体、超然与实然、写生与写意等综合能力。从传统写实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师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教学,缺乏课堂生成性资源,虽然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进行多次练习之后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然而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受到阻碍。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成为了当代主流的教育价值取向。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美术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课程改革质量。高校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美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艺术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它符合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符合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校美术教学思维的拓展
(一)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写生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避免了自我摸索的这一过程,学习的效率更高,学习目的性更明显。不利之处在于一切学习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生们创新思维会被阻碍,形成思维定势,创造能力会下降。美术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对作品进行临摹,美术课程临摹时间分配基本上有一年左右的時间,长时间的临摹会让学生丧失创作的个性和新意,这与美术人才培养的初衷相违背,也不利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应当树立起“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深入了解每一个同学的个性特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精挑细选,应该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艺术表现性、构思新颖的内容,以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引导学生们在创作之时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学生们的思、想、行处于同一个节奏才能够真正使自己的创作达到最佳的水平。
(二)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被动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性发展。通常我们认为,在课堂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任何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应该建立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促进学生往积极方面发展的前提之上。美术课程是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开设,它存在的目的是与智育平行发展。美术课程的灵活性较强,其内容的系统性与生活实践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美术课程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主动发展的意识与个性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主要显现在学生的自主创作的欲望之中。
(三)通过室外写生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高校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其原因在于优质作品的形成建立在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之上,它凝结了作者的辛勤劳动与高超智慧,也反映出了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与缜密的分析能力。学生美术智慧的获取仅仅依赖于美术理论的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必须有实践这一环节。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不了,他们的创造思维也很难发展。因此,对一名美术教师而言,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训练,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是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写生。写生是美术专业学习者最基本、最重要的创作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它为学生专业创作打下了基础。室外写生实践课程,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形式,调节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利于他们对美术专业兴趣的产生;另一方面,室外写生课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源泉,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潜能,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以及发展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在写生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是简单布置任务让学生们独自去探讨,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们的专业学习。 (四)建立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关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美术科学体系的建立也将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之下融入当下多元化的内容。美术这门艺术作为社会发展的要素之一,呈现出的多元化格局越来越明显,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培养合格的美术人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学习是一种提升学生们创作水平有效的方法。高校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专业人员,更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且具有高德行的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们的全方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与整合高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在高校美术人才培养中,专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对于一个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多种画风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画种,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中国画技能。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水粉画、水彩画等画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以及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知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心积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拓宽他们的创作源泉,进而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准。
综上所述,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高校美术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學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依托于教师的科学引导与细心培养。高校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体会、多观察、多思考,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使学生满足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洋,门芸.美术创作创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72-73.
[2]郝非非.略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92,97.
[3]包艳华.高校美术教育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探究:评《当代美术教育与实践》[J].教育评论,2017(11):165.
[4]张云峰.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开放性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82-83.
作者单位: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关键词:艺术实践;美术教学;教学思维;创造力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着忽视系统理论学习的现象,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影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艺术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学生的成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教学效果的获得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名艺术专业的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质疑、探索教学实践问题,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艺术实践的现状与必要性
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以传统方式为主,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临摹艺术作品,而对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却不多。学生临摹艺术作品能够训练他们的专业技巧与能力,巩固基本功。但是,艺术作品的成型不仅仅依靠专业技巧与专业能力,还需要创造灵感与创造思维的加工,而创造灵感与创造思维则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中大量积累生活经验和阅历。美术教育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增加丰富的阅历,能够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美术思想理论的理解更加具体化、细腻化。作者在设计与构思专业作品之时,如果仅仅靠自我的理解去把抽象的美术理论融入到所构思的作品中,那么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将失去灵魂与质感。把抽象的美术理论运用于艺术实践加以理解,并通过美术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转化,学生才能算是真正学到了理论知识,才能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专业上的难题。
然而,高校培养的艺术创作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与具体、超然与实然、写生与写意等综合能力。从传统写实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师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教学,缺乏课堂生成性资源,虽然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进行多次练习之后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然而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受到阻碍。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成为了当代主流的教育价值取向。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美术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课程改革质量。高校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美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艺术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它符合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符合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校美术教学思维的拓展
(一)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写生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避免了自我摸索的这一过程,学习的效率更高,学习目的性更明显。不利之处在于一切学习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生们创新思维会被阻碍,形成思维定势,创造能力会下降。美术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对作品进行临摹,美术课程临摹时间分配基本上有一年左右的時间,长时间的临摹会让学生丧失创作的个性和新意,这与美术人才培养的初衷相违背,也不利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应当树立起“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深入了解每一个同学的个性特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精挑细选,应该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艺术表现性、构思新颖的内容,以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引导学生们在创作之时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学生们的思、想、行处于同一个节奏才能够真正使自己的创作达到最佳的水平。
(二)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被动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性发展。通常我们认为,在课堂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任何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应该建立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促进学生往积极方面发展的前提之上。美术课程是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开设,它存在的目的是与智育平行发展。美术课程的灵活性较强,其内容的系统性与生活实践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美术课程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主动发展的意识与个性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主要显现在学生的自主创作的欲望之中。
(三)通过室外写生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高校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其原因在于优质作品的形成建立在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之上,它凝结了作者的辛勤劳动与高超智慧,也反映出了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与缜密的分析能力。学生美术智慧的获取仅仅依赖于美术理论的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必须有实践这一环节。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不了,他们的创造思维也很难发展。因此,对一名美术教师而言,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训练,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是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写生。写生是美术专业学习者最基本、最重要的创作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它为学生专业创作打下了基础。室外写生实践课程,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形式,调节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利于他们对美术专业兴趣的产生;另一方面,室外写生课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源泉,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潜能,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以及发展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在写生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是简单布置任务让学生们独自去探讨,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们的专业学习。 (四)建立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关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美术科学体系的建立也将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之下融入当下多元化的内容。美术这门艺术作为社会发展的要素之一,呈现出的多元化格局越来越明显,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培养合格的美术人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学习是一种提升学生们创作水平有效的方法。高校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专业人员,更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且具有高德行的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们的全方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与整合高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在高校美术人才培养中,专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对于一个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多种画风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画种,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中国画技能。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水粉画、水彩画等画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以及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知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心积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拓宽他们的创作源泉,进而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准。
综上所述,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高校美术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學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依托于教师的科学引导与细心培养。高校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体会、多观察、多思考,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使学生满足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洋,门芸.美术创作创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72-73.
[2]郝非非.略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92,97.
[3]包艳华.高校美术教育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探究:评《当代美术教育与实践》[J].教育评论,2017(11):165.
[4]张云峰.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开放性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82-83.
作者单位: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