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h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这一角度,研究并挖掘了蓝色、黄色、绿色、红色与粉色等颜色作为性的代名词在中西方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各种现象,分析了颜色与性文化的亲密关系及其原由,反应出中西方性文化的一些相通与差异之处,并指出用颜色来表达性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进步这一观点。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颜色;性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学会借用颜色作为性的形象大使,为半遮半掩又不可回避的性代言。于是外露招摇的色与神秘内敛的性攀上姻亲而进入人们的生活,而讳莫如深的性又借助外向大胆的色在阳光下开放。颜色与性的关系日益亲密,衍生了一系列与颜色相关的性文化现象,并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着丰富而具体的表现。
  二、颜色为性代言的种种现象
  (一)蓝色与性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选择蓝色来象征性。蓝色多指不健康的性。在19世纪早期,blue 是“不体面”或“猥亵”的意思。如美国俚语blue gag(低级下流的笑话); blue movie/ film(色情电影)。在中国,蓝色常作为与性有关的网名出现在网页上,如:“新起点与性生活-蓝色的天空”。另有网站名“淡蓝网”、 “性与情—蓝色执着”……”,类似的网名还有很多。人们用蓝色来表达性大概有如下三种原因。第一种说法是中国的妓院外墙一般被涂成蓝色。第二种说法是因为脱衣舞表演场所的灯光是蓝色的;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早期色情电影是用家庭投影机放映的,影片放出来微微泛蓝。
  (二)黄色与性
  黄色是中国封建王朝皇家御用的色彩,黄色在中国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然而人们也用“黄色”来指称色情,像 “黄色小说”等。那么黄色怎么同蓝色一样也成为“天涯沦落人”呢?这大概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基督教里背叛耶稣的Judas(犹大)穿的衣服是黄色,所以西方人就对黄色有厌恶之意,但它表示低级趣味的性还得从十九世纪末说起。那时英国出现了一本《黄杂志》,因其黄色封面而得名。该杂志有时带有一点色情意味。英国剧作家O.Wilde因同性恋被捕时,腋下夹了一本《黄杂志》,于是人们认为《黄杂志》和O.Wilde同样是不名誉的,《黄杂志》因此声名狼藉。人们认为这种yellow book是不能蹬大雅之堂的低俗之物,黄色当然就与不健康的性、色情、恶俗等概念发生了联系。黄色从此被西方人认为是色情媚俗等低级趣味的东西。
  (三)绿色与性
  绿色有对婚姻不忠之意,而且这个意义源远流长。在中国,如果男人戴了“绿帽子”,就说明妻子对其不忠。这会让这个男人终生蒙羞。中国人的这种心理由来已久。唐代官制规定,六品和七品官应穿绿色官服,八品和九品官应穿青色官服。在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穿绿色或青色服装、戴绿色头巾来标志他们所从事的低贱行业。在西方,如果女人穿上了green gown (绿裙子),则意味着她作风不检点,曾经和某个男人在草地上打滚而弄脏了衣服。(A green dress is thought to be unlucky unless the bride is Irish. The old expression that a woman has a “green gown” was used to imply promiscuity , the green staining being due to rolling in grassy field.)另外还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谚语:They that marry in green ,their sorrow is soon seen.(结婚穿绿衣,不久就悔恨)。可见,绿色对婚姻是不吉祥的兆头。绿色表达性,尽管原因不同,但在中西方文化里也是非常一致的。
  (三)红色、白色与性
  在英语中,red一词有“放荡”之意。如: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在中国,虽然也有很多“红灯区”,但总的来说在汉语中,红色与性的关系似乎没那么坏,比如人们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作"红娘",中国的新娘在婚礼上按照传统都穿红色礼服,把男人极其心仪但又不能娶为妻妾的女子称为“红颜知己”等,这些说法都或多或少与性有关,但却喜气美好。西方的新娘子在婚礼上大多喜欢穿白色婚纱。表示纯洁高尚的爱情。白色在中国是送葬服丧的专用颜色。但是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白色表纯洁之意已经或正在为我们中国人所认同并接受。东方的新人们越来越多地青睐白色婚纱和白色礼服。
  (四)粉红色与性
  在中国文化中,粉红色或说是桃色可以象征女性,中国自古就有“红粉佳人”之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因此人们又用“出水芙蓉”来形容美艳女子。另外男孩向女孩表达爱情时一般都送玫瑰,用玫瑰来表达爱情在世界上都是普遍的。这大概就是粉红色与性产生关系的最初原因。现代人们习惯地称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为"桃色事件",把与之相关的新闻称作“桃色新闻”,把男女的邂逅及艳遇称作“桃花运”等。当然这种说法仅在中国比较普遍,在西方除了用玫瑰来表达爱情之外,其它的他们则不会苟同。
  三、用颜色表达性的缘起
  中国有句古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并不是说女孩真的变得更漂亮了,而是说到了青春发育期,性发育渐趋成熟,她们学会用各种色彩包装自己,打扮自己,来引起人们尤其是异性的注意。这应该视为是用色彩来展示性来表达性的一种本能。然而用颜色来表示性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就连植物和动物也都如此。因此我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西方和色彩有关的性文化会有如此之多的吻合之处。我们也不难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人文环境下的人们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颜色来表达性。
  四、结语
  用颜色表达性是中西方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中,由于受到某些性行为的影响,而这些性行为发生时常伴有某种颜色,人们便用这种颜色来表达某种与性有关的现象,给颜色赋予了丰富的关于性的意义,使性变得婉转而含蓄。人类社会由原始状态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状态,性也由当初的赤裸发展到今天的委婉。与其说夏娃和亚当伊甸园的神话美化了人类最初的性赤裸,我们也完全可以说,是世界上争奇斗艳的色彩包装和扮靓了性,使性变得圣洁和高尚。人类在繁衍生息和追求爱情的时候,不必单靠简单的本能冲动,他们借助色彩来表达和积蓄爱情,使爱天长地久,海枯石烂,他们借助色彩来升华和提炼爱情,使爱神秘浪漫,坚不可摧。在人们把性演变为爱情的过程中,色彩作为性的形象大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颜色的介入,性文化也从本能和赤裸状态中得到了升华与提炼,人们在谈及性问题时,避免使用赤裸的字眼,从而避免了许多尴尬,性也因而变得丰富而高雅。因此我们可以说用颜色来表达性是中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二)[M].参试无忧.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法在摆脱了“大经济法”时代的阴影之后,与民商法之间的分野已基本形成定论。但是随着经济法与民商法争论的逐步消减,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冲突却与日俱增。重新审视行政法学视野中的经济法,不应囿于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传统理解。通过对行政法理论基础之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控权论应当成为经济法独立性之前提。确立控权论的行政法理论基础之地位,将传统行政管理关系中的国家经济管理部分分离出来,不但满足行政法自身控权法
期刊
摘要:哈特的法律的概念主要阐述了法律规则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在继承了奥斯丁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哈特对于法律有着自己的见地,在继承与批判中描述了法律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我们再研究规则说时候,深掘其本质,会发现,其实规则与命令在本质上是存在相同的地方的。  关键词:主权命令;第二性规则;国家性;道德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
期刊
摘要:“黑色幽默”突破传统小说的创作原则,摆脱“真实”原则的约束和传统文化习俗的限制,以荒诞迷茫的风格描述一个荒诞迷茫的世界。Joseph Heller的Catch-22是美国“黑色幽默”派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的主题不仅展示于内容之中,尤其体现在小说独特的创作技巧上,从结构和语言诠释了“黑色幽默”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黑色幽默;Catch-22;反小说;语调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法律文秘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专业核心课程“刑法学”的培养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索高职高专“刑法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如何体现职业能力本位,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关键词:调查问卷;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2010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期刊
摘要:遗产税是以财产所有人死亡后遗留的财产为课税对象课征的一种税。开征遗产税的核心意义是公平社会财富的分配,缩小贫富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愈显突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隐患,亟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本文从人均GDP、居民储蓄水平和基尼系数角度,试论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征遗产税的经济基础,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国情,尽早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遗产税制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英语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英语词汇经历了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早期现代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及当代英语时期几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到了借词及它们的历史来源,从而揭示出了英语词汇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英语词汇;演变;阶段性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1    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期刊
摘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及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四者相结合的中学“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地方高校;“四结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    “第二课堂”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也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从四个方面探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汉字偏旁,双关,含义以及字号,对此译者不能因为不可译性的存在就采取消极态度,而应该尽可能地采取积极措施补救。  关键词:称呼语;文化不可译性; 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    称呼语本身带有特殊的民族和文化特征,因此译者很难把它们圆满地转化成目标语。本文从四个方面探
期刊
摘要:翻译目的论,也就是目的决定方法,是将翻译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首要法则。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儿童文学这一特殊文学形式,对英国女作家 J.K 罗琳所著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译本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细节分析,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更好翻译出不失源语言原意又有目标语言广泛接受程度的儿童文学作品。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儿童文学;哈利波特;源语言;目标语言  中图分类号:H3
期刊
摘要:原始初民的意识形态多以神话的形态保存了下来,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意识的差异,女神形象相差千里,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也个有特色。了解本民族和西方世界的女性特质及其文化内涵,使我们更加准确的认识自身和他人。  关键词:中西方神话;女神形象;女性特质;民族精神;神话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