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不能只有硬科技流动性才是其上涨的原动力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注册制“试验田”科创板来说,科创属性和流动性就好似一对双翼。“硬科技”如果离开了流动性的扶植,科创板也难以为注册制提供成功的经验。
  

科创板急需解决流动性问题


   科创板此次将科创属性的评价标准,由原来的3+5修改为4+5,新增了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与此同时,两金融科技和模式创新,如限制上市的负面清单,对于凸显科创板的“硬科技”水平显然也是有必要的。有关统计显示,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2020年底和2019年底研发人员平均占比均接近30%,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达到上述要求。2020年报显示,占比未达标10%的有4家,最低的只有4.34%,且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还有所下降。此外,至少25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低于5%。另外,尤其令人堪忧的是,科创板创立至今,已有36家公司的47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其中21家公司共25位核心技术人员是在今年公告离职,有的离职时间距离公司上市只有1个月。如果对研发人员占比达标再不引起高度重视,并明确研发支出占比标准以及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相应的情况,并限制涉嫌违规的金融科技和模式创新类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在鱼目混珠现象愈演愈烈的冲击下,不要说科创板的“硬科技”水平势必岌岌可危,整个注册制试点说不定也难免会有变色的风险。
   科创板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在于科创属性评价方面,自科创板创立之初就存在的流动性问题的久拖未决,不仅影响到了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进程,也使得科创板在市场表现方面有可能会落后于后来居上的创业板。2020年科创50指数上涨了39.3%,与创业板的64.96%相比未免相形见绌。创业板如果不是将其当初制定的30万元入市门槛降低到了10万元,即使如愿步科创板之后尘进入了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新阶段,也未必能步入指数反弹的快车道。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之初的表现尽管不及科创板,但在今年春节后大盘总体表现不佳,科创板尤其不如人意的情况下,创业板却异军突起,不时掀起带头涨升的潮头,流动性是其上涨的最重要的动力。而科创板过高的上市门槛却将相当多的活跃资金拒之于门外,即使科创板ETF等众多主题资金的相继设立也未能更好地解决流动性日渐枯竭的问题。
  

科创板再融资需要适当放宽限制、加强事后监督


   科创板在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中确实积累了不少可推广的经验,但在早已预留了通道的红筹回归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少跃跃欲试的红筹概念股最终都改道到了香港上市。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这些红筹股改变了之前的回归主意呢?例如外汇管理的问题也许并不是科创板自作主张就能够解决的,但在涉及老股减持、优先股处理等问题上,如果还需要一事一议,则难免让人望而生畏。推进红筹股落地也许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工作机制,但作为科创板来说如何提升上市条件和审核机制的包容性,实质上无非就是一个能不能使科创板本身的“硬科技属性”和流动性得到有效提高的问题。酝酿已久的CDR为什么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引起必要的反思,并在注册制试点中得到较好的解决,科创板则很难更好地体现出比创业板先人一步的优势。
   另外,科创板有待更好解决的还有再融资的问题。虽然在创业板公布了允许重组融资并放宽对借壳上市的限制新规之后,科创板也马上修订了相关规则,但目前科创板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在程序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科创企业研发投入较大,对有关高科技项目的收购有迫切的需要。如果每一次都要将相关的项目研发、项目前景、募集资金应用等一一说明并披露公布,难免会有商业机密过早为竞争对手所知晓的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大的被动。在科创板再融资募集资金管理上,如果也能针对科创企业“硬科技”的特点特事特办,适当放宽限制,提升募集资金审批和到位效率,加强事后监督,这对于满足科创企业上市后再融资再发展再创新再提高的要求,方才有可能不失为一个更大的促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其他文献
2021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原本各方普遍预期的“春季攻势”草草结束,沉潜之后会不会有“夏季攻势”为年内行情补课?从过往情势来看,五月份是一个分歧较大的月份,既有“红五月”的憧憬,也有“五穷六绝”的忐忑。对指数来说,“上有压力、下有支撑”或许让五月份难有大突破,但经过财报洗礼之后,许多行业的增长前景已经逐步明朗,加上货币政策转向预期降低,结合行业指数和基本面进行有效布局,将有利于投资者在五月份取得较
期刊
2021年开年,以公募为代表的南下资金大举流入香港市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配置港股市值达6359.05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43.91%,占净值比达3%,较2020年末提升0.73%。布局核心龙头仍是大势所趋  根据一季报,781只可投向港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港股持仓市值规模为4210亿人民币,较2020年底的2773亿增长了52%,港股投资规模占股票持仓占比也从2020年底的23
期刊
4月30日,位于浙江金华芳华路的“中梁壹号院”在建项目發生地下室坍塌,坍塌面积约300平方米。港股上市公司中梁控股(02772.HK)是该项目的地产开发商。  据《红周刊》了解,中梁壹号院的施工事故并非个案。在此之前,中梁控股旗下多个项目曾发生施工事故。此外,因漏水、开裂等质量问题,中梁控股旗下多个楼盘在交房之际也曾遭到业主维权。一位研究房地产多年的专业人士告诉《红周刊》记者,自2016年,中梁控
期刊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受到重视。与此同时,ESG投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将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与公司绩效水平三个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纳入到投资决策中,推动企业向绿色成长转型。  国内系统化ESG投资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大部分节能环保主题的绿色指数历史收益情况较好,未来有望显现出持续的超额收益。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资金支持下长期大有可为  ESG分别
期刊
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板块5月录得上涨的次数最多,达8次。而化工、钢铁、有色等周期板块则表现分化,有色板块过去10年在5月有7次收涨,化工板块为6次,而钢铁板块仅3次实现上涨。  拉长时间来看,自核心资产被市场逐步认可以来,家电板块凭借良好的竞争格局、优秀的品牌壁垒以及不断外延的产品边界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加上疫情之下全球家电供应链冲击所带来的生产订单回流,2020年中国
期刊
笔者在初学投资知识时,深受格雷厄姆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中安全边际理论和巴菲特所说的“用四角钱去买一元钱的东西”等影响,喜欢找市盈率、市净率低的股票,安全是安全了,也收获了一些回报,但拉长时间看股市投资还是不能只拣烟蒂,更何况烟蒂股也不好找。   笔者以为,格雷厄姆对安全边际的思考有其特殊的时代属性,比如他经历过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战胜时代的投资者少之又少,投资者要保住资产就必须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
期刊
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上行阶段的共振之后,猪肉价格的下跌或许早已成为市场的共识。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4月底,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30.62元/公斤,较去年年底的45.4元/公斤下跌了32%,较2019年52.4元/公斤的历史高点下跌超40%。对于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压力着实不小。近日,新希望(00876.SZ)披露了2020年年报以及2021年一季报,其中一季度净利润数据出现下降。实际上,
期刊
5月7日,随着一声锣响,财达证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成为河北首家上市地方金融类企业,也是2021年首家A股上市券商,股票简称为“财达证券”,股票代码为600906。   根植燕赵、辐射全国,实现经营发展新突破   财达证券成立于2002年,属河北省国资委一级监管企业,现有职工2000余人,共设有3家子公司,17家分公司,112家营业部,服务客户超200万。置身于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
期刊
4月30日,天音控股(000829.SZ)发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以手机业务为核心,以彩票为重点业务,逐渐增加商品品类,逐步形成“1+N”产业发展体系,最终实现业绩的持续高质量增长。公司全年实现营收597.84亿元,同比增长12.92%;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267.14%。同日,公司还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期内实现营收199.63亿元,同比增长38.8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