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牙合患者W角的临床评价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binbay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W角、ANB角和Wits值评估错牙合患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15~25岁错牙合畸形患者共15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定位片均由同一医师严格按照要求在同一台机器上拍摄,由笔者用Adobe 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软件对导入计算机的图片进行定点,测量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W角、ANB角和Wits值,每项指标测量3次,最后取平均值,对测量结果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W角为(60.25±1.57)°,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W角为(54.21±3.65)°,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W角为(68.08±2.98)°,各组W角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3组错牙合患者的W角较ANB角及Wits值相比变异系数均为最小。结论:W角、ANB角和Wits至在评价错牙合患者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时均有一定的可靠性,而W角的可靠性更好。
  [关键词]U1-STP指标;侧貌;女性;美学;上颌中切牙;面部软组织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8-0861-04
  准确评价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对医生在临床正畸、正颌外科分析、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其中X线头影测量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常用的测量指标有ANB角、Wits值、APDI、AF-BF值等,而目前的多项研究表明临床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ANB角[2]、Wits值[3]分析法及近年來提出的Beta角等[4]在分析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和不足。为此,本研究使用W角头影测量方法评价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为临床分析测量提供有效地补充,丰富现阶段临床诊断方法实用性,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15~25岁错牙合畸形患者共157例,平均年龄19.5岁。按照以下进行分组:①安氏Ⅰ类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直面型:0°5°;③安氏Ⅲ类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凹面型:ANB角<0°。纳入标准:①汉族,年龄15~25岁;②无正畸、正颌治疗史,无颌面部外伤史;③恒牙列,无牙齿缺失(上下颌第三磨牙除外);④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排除标准:①少数民族;②有颞下颌关节疾病者,先天性唇腭裂患者;③牙齿数目异常、恒牙先天缺失(上下颌第三磨牙除外);④有正畸正颌外科治疗史,颌面部外伤史。
  1.2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医师严格按照要求在同一台机器上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所有X线片定点测量均由笔者使用Adobe 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软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每项指标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测量内容包括:①W角[5]:选用颌骨上的3个骨性标志点:S点:蝶鞍中心点;M点[6]:前颌骨中心点;G点[7]:与下颌骨骨性联合前、后、内、下侧线切的最大圆的中心点,连接S、G、M、G,过M点向SG线作垂线,MG与MO夹角为W角(如图1);②ANB角:上齿槽座点(A)-鼻根点(N)-下齿槽座点(B),如图2;③Wits值:上下齿槽座点向功能牙合平面作垂线,两垂足间距离(如图3)。
  1.3主要观察指标:对测量结果进行均数、标准差计算及变异程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由笔者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以上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W角的均数、标准差,通过t检验和相关分析,检验3种错牙合畸形患者间及不同性别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比较3组间W角、ANB角和Wits值的变异程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参与者数量分析:以2011年1月~2012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15~25岁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157例为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
  2.2 3种错牙合畸形类型不同性别W角测量及t检验:3种错牙合畸形类型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将男女患者测量结果合并计算(见表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应用FrankelⅡ功能矫治器(FRⅡ)治疗生长发育高峰期下颌后缩合并开牙合的患者,研究患者治疗前后颅颌面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比研究20例下颌后缩合并开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结果:①治疗后患者上下颌切牙和磨牙均有伸长,上颌切牙突度减小,下颌切牙突度增加。②SNB、B-V治疗后数值增大,下颌骨的位置前移。下颌长度(Pg/V-Co/V)、下颌升支长(Go/X-Ar/X)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Y-V成形内眦赘皮矫治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12月~2013年7月共136例内眦赘皮并单睑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典型Y-V成形原理,对Y的长臂及两短臂的形态、位置及短臂与长臂的夹角进行改良,个性化设计成形切口线,并同期行切开法重睑术。结果:采用改良Y-V成形内眦赘皮矫治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术后内眦部位切口隐蔽,无明显瘢痕,重睑皱襞弧度流畅自
期刊
2010年卫生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我科进一步细化了整形外科手术护理服务,将患者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有机结合,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 年3月~2012 年12月在我院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612例,其中男性173例,女性439例,年龄6~78岁(39.35±7.21),病程1个月~
期刊
断指再植术是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在显微镜下,将离断的骨、血管、神经、肌腱及皮肤等组织修复。它不仅需要手术医师高超的技术,同时也需要精湛细心的护理。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均可发生血管危象导致再植指缺血坏死,所以,有效预防、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断指再植患者128例(158指)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期刊
由于重度牙周炎、口腔肿瘤、外伤导致的牙周组织严重缺损,不仅影响患者行使口腔功能,还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传统的牙周基础治疗虽然针对牙周病病因,可以阻止疾病发展,却无法恢复牙周组织应有的形态和功能。植骨术及植骨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的重建,虽有一定疗效,但牙槽骨吸收、手术失败的案例十分常见。牙周组织工程细胞以其神奇的再生与分化能力逐渐成为牙周组织重建的研究焦点。尽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合并内眦赘皮单睑的修复方法。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横切竖缝法进行矫正的同时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结果:55例患者术后6~24个月随访,48例效果满意,7例欠佳。结论:同期矫正内眦赘皮及单睑效果满意,操作容易。  [关键词]内眦赘皮;重睑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8-0813-03  内眦赘皮在东方民族中发生率较高,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Super bond C&B, Fuji II, MTA三种材料粘结离体单根管前牙纵裂牙根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离体单根管前牙75颗制备成纵裂牙根模型后按数字随机表分成6组。1~3为压力组(每组15颗牙):1组,MTA充填裂缝;2组, Super bond C&B充填裂缝;3组,则用Fuji II行裂缝充填。4~6为拉力组(每组10颗牙):4组,MTA充填裂缝;5组, Super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耳廓前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取耳后皮瓣下穿法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耳廓前侧肿物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耳后皮瓣修复耳廓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 17者术后皮瓣存活好,无坏死,术后7天拆线 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肿物无复发,耳廓外观及皮肤色泽良好,患者满意。结论:耳后带蒂皮瓣下穿法转移能很好的修复耳廓前侧皮肤缺损,具有术后瘢痕小,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隐蔽的优点,取得满意
期刊
整形美容  1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体外创伤修复研究中的抗瘢痕效应  增生性瘢痕(HS)、瘢痕疙瘩(K)是一类富有挑战性的疾病。它来自过度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过多的胶原沉积。研究表明bFGF有抗瘢痕的作用,但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在兔耳动物模型及人的成纤维细胞模型上,作者观察了bFGF对伤口愈合的影响。证实bFGF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抑制瘢痕增生的效应。为bFGF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证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小型钛板和拉力螺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时局部的应力分布情况,从理论上探讨髁突囊内骨折最理想的内固定方式。方法:通过建立下颌骨囊内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下颌骨囊内骨折,在同样的约束及载荷条件下分析小型钛板固定及拉力螺钉固定方式下各自的应力分布情况及骨折断端间相对位移情况。结果:小型钛板和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均可起到稳定骨折断端的作用,但小型钛板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