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与老年常见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9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二聚体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凝血指标之一,是血液循环中最小的凝血系统激活及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性产物,可在全血或血浆中测量,常用于筛查及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2]。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的间接标志物,其在健康者的血液循环中水平较低,而当人体处于血栓形成相关条件下时,其水平会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的VTE年发病率高达0.1%~0.2%[3]。VTE的病死率高,为6%~12%,同时其复发率也较高,5年累计复发率约为25%,10年约为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理念下肝胆外科术后低体温护理干预成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树兰(杭州)医院肝胆外科90例行全身麻醉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复温措施,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改良中药热熨法延续保暖。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干预前和干预后15 min、30 min和60 min的体温,寒战程度,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体温[(35.36±0.31)℃vs.(35.43±0.32)℃,t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于1865年由Smith首次发现并报道,1953年Lichtenstein提出将其命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直到1987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才将其更名为LCH[1-3]。关研究表明,LCH本质上是一组起源于LC的髓系肿瘤[4]。LCH好发于儿童,发病率约为4~8例/百万人,成人LCH很罕见,发病率约为1~2例/百万人[5
随着脓毒症定义的更新及治疗方案的不断探索,脓毒症病死率仍很高,且存活患者预后差,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高。免疫反应失衡是脓毒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如果在疾病过程中免疫功能得以恢复,则大多数患者可以存活。如果免疫反应失衡进一步加剧,患者将处于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导致无法清除现有感染,继发再次感染,器官功能继续受损,甚至死亡。T淋巴细胞在脓毒症免疫失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何识别患者处于何种免疫状态尚无定论。现就T淋巴细胞在脓毒症免疫失衡中的作用机制、监测及相关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椎前区胰腺外伤是胰腺闭合性外伤的特殊类型,其致伤机制主要是车祸时方向盘、安全带以及车把作用于上腹部形成钝性打击,连同胰腺后方腰椎的共同挤压作用,造成椎前区胰腺的损伤。椎前区胰腺外伤损伤位置特殊,可累及胰头、胰颈及近端胰体;外力打击和腰椎共同作用形成钝性剪切效应,导致胰腺实质部分或者完全断裂,同时伴有主胰管的断裂甚至错位。椎前区胰腺外伤处理棘手,以往传统手术方式有远端胰腺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以及胰腺中段切除术,近期也出现了主胰管桥接法等新型的手术方式。
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患者的生理特征、心理变化及治疗方式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内分泌稳态,从而诱发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促发脑卒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增加手术危险程度和病死率[1-2]。因此,早期评估围手术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围手术期低血糖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围手术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的识别提供经验。
自2004年中国先后禁售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氟乙酰胺以来,其他种类杀鼠剂中毒的病例逐渐增多,其中以抗凝血杀鼠剂多见。海南省人民医院10年的杀鼠剂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比例为57.5%,误诊率为15.4%[1]。2008年至2012年,美国长效抗凝血杀鼠剂(long-acting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LAAR)中毒病例近10000例/年,最常见于0.005%的溴敌隆和溴鼠灵[2]。随着抗凝血杀鼠剂使用增加,中毒患者意外暴露也较前增多。
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是大幅提升其预后的关键,研究发现其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进展期5年生存率不到5%,而大便隐血试验、肛门指检、肿瘤标志物
期刊
家属参与式陪护管理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家属参与维护患者健康的管理,该理念来源于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理念[1-2]。现如今,以疾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逐渐扩展到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管理模式[3]。不良事件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院内感染、压力性损伤、坠床、下肢静脉血栓等[4]。目前,国内大部分ICU限制家属探视及参与病情管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实行家属参与式陪护管理,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中。自出生起,婴儿接受了来自母体的大部分菌群,并在后天的生长发育中逐渐形成自身的菌群结构。人体中的微生物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其中肠道中存在着大约1014个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等,统称为肠道菌群,主要包括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1]。目前微生物组研究日益深入,微生物在人体免疫、消化和代谢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多功能器官”[2-3]。这些微生物构成了庞大的基因组信息,然而其功能尚未被完全探知。
解脲拟杆菌为女性正常生殖道菌,本研究报道一例37岁的女性患者,以停经、阴道出血、腹痛、发热为主诉入院,其血培养回报示解脲拟杆菌感染,为少见的宫腔内感染继而引发解脲拟杆菌血流感染,采用手术清宫、抗生素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等联合方案,最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1.1病史患者女性,37岁,因“停经、阴道出血、腹痛、发热”于2018年3月13日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