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粒种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z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开始相信,因为一段机缘或是一句话或是某一个动作,便会改变你的生活轨迹。
  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一直不确定,我,一个学化学的理科生,在生命走进中年的时候,开始了写作,一点一点坚持了10多年,连我也不相信。但,一张张稿费单证明我的文字变成铅字的时候,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么多年,坚持的事情,于我有多大的改变。
  在我的改变中,《鹿鸣》是绕不开的,与《鹿鸣》的编辑老师更是有着一份密切。
  记得第一次在《鹿鸣》上发表文章,是5年前的《香气迷人》。《鹿鸣》走的是主题路线,扶植本土新人的路线。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些豆腐块的文章,发表在单位的小报上,文字没有突破1000字。机缘巧合的是,当时我在单位的政工部帮忙,整理编辑单位的文学作品,准备出一本专辑。我的老师,建议我也出一本自己的文学作品集。当时,我根本没有信心,觉着自己与出书差距之远,甚而是不敢想的。但,我还是收集了自己的作品,忐忑地交了初稿,意外的是出版社竟然通过了。2011年12月,我的散文集《阳光下的苏鲁锭》出版了。
  因这本散文集,我的文字开始变得“胆大”起来。《鹿鸣》作为本土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刊物,一直以来我都是远观的。记得《鹿鸣》2013年第四期的主题是关于平房的记忆。平房于我是熟悉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我写了一个2000字的稿子,投给了《鹿鸣》。没有想到我写的第一篇杂志稿,顺利通过了审核,刊发了。我的心情有了从来没有过的愉悦,像是阳光照亮了心房,流淌着芳香。
  之后,因文字我开始接触圈内的朋友,自然认识了《鹿鸣》编辑部的老师。他们对作品的态度对作者的尊重,拓宽了我的文学视野。在《鹿鸣》的微信平台上,编辑部会固定推送全国知名作家的作品,内容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我从平台上阅读了当前散文实力派作家,杨献平、指尖、王选、王爱、端木赐、李亚强等年轻人的作品,结识了本土写散文诗歌的文友。在他们的触动下,我的作品开始有了思考。陆续写出了《回家的路》《回到鄂托克》《原色乌审旗》《六月的乌审——一个让时光扎根的地方》,作品发表在《脊梁》《草原》。《中国作家网》转发了2017年第四期首发在《鹿鸣》的《原色乌审旗》。《鹿鸣》的编辑老师鼓励本土的作家往外走,而且经常向省外的刊物推荐本土的作品。在《鹿鸣》的推荐下我的作品走到了《延河》《六盘山》。2015年6月参加了《鹿鸣》组织的石拐文学笔会。在与文学前辈们面对面的交流中,文学之门一点一点打开,文学素养有了一个质的提升。《遇见文字》参评了《鹿鸣》2015年度散文奖初选提名,虽说没有评上,但《鹿鸣》又一次给了我信心。
  我的一位鲁院同学,有一天和我微信交流,说《鹿鸣》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她想在《鹿鸣》上发文章。但顾虑的是,担心《鹿鸣》最爱人情稿。我非常自信地和她说:“这个你大可放心。《鹿鸣》是一个只认作品的杂志,只要你的稿子好。”当时她听了非常高兴,说:“那我就放心了。”她和我要了《鹿鸣》的投稿邮箱和每一期的主题。后来,成为好朋友的文友,也谈起投稿的事情,竟然有好多人都是《鹿鸣》的自然投稿人,被编辑老师发现后,和《鹿鸣》熟知的。如今,从《鹿鸣》走出来的作者,许多活跃在全国的文学园地,在各大文学奖项中,不乏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刚刚结束的内蒙古首届农牧民诗歌大奖赛中,《鹿鸣》的3个作者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很欣慰的是,《鹿鸣》的编辑特别为作者着想。有一次,编辑老师和我约微信平台的稿件,恰逢我刚写出来一组关于黄河的散文诗,我和编辑老师说,可以发这组吗?编辑老师说:“您创作出来的文字不容易。我们的平台暂时没有稿费,您可以发一篇在杂志上发表过的。新写出来的,最好投在有稿费的地方。”当时,我听了特别感动,听从了编辑老师的建议,一段时间后,我的散文诗首发在了别的平台。
  我的另一位文友,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当时他的稿子,计划给《鹿鸣》,但是另外一家杂志,属于国家级的刊物,也和他约稿,这位文友很为难。《鹿鸣》编辑的老师知道了,说:“能上国家级刊物太好了,我们支持。”
  如今,《鹿鸣》即将60华诞,编发了500期文学作品,它的作者遍布全国各个省市。《鹿鸣》的每一任编辑老师,不仅仅是严谨的編辑,恪守着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创作者,带动鼓励着本土作者,不断地创作出好的作品。前任编辑许淇老师的散文诗,在全国享有声誉。他送我的散文诗集《辽阔》,开启了我创作散文诗的热情,作品走到了《散文诗》《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我们》。马宝山老师的小小说,荣获了全国金麻雀奖,满头银发的他,至今笔耕不辍。现任编辑马端刚老师的诗歌,影响着众多文学爱好者,他的创作势头对文字的尊敬以及对文学作品独到的见解,让文字有了新的生命。70后的唐月、王鹏飞;80后的王维、李亚强;90后的端木赐、于学涛……已然成为这块文学土壤的中坚力量,散发着蓬勃的激情。
  骄傲的是,我成为了这片土壤中的一粒种。它用四月的等待,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没有附加的符号,没有圈定的模式,没有焦躁的姿态,只有水到渠成的努力。
  就如三毛所说:“我们不嫁给灯,我们嫁给生命。” 其实,这也是《鹿鸣》给予我的成长。
其他文献
天刚放亮。望云镇唯一的一条主街道,像条刚刚睡醒滑不溜溜的泥鳅又活蹦乱跳起来。望云镇毗邻县城。每年秋末,附近三村五里的农民总会在这里自发形成一个蔬菜批发集贸市场,马路两边的商家店铺门前挨挨挤挤排满了毛驴车、柴油三轮车、农用四轮车等,大大小小的摊子一直从镇子的东头蜿蜿蜒蜒伸到镇子的西头。譬如:豆角、葫芦、土豆、胡萝卜、秋白菜、玉蔓菁、大葱、小米、糕面等等,甚至农夫们在闲暇时赶制的扫把、棉门帘、鸡毛掸子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包头市文联刚刚把《包头文艺》杂志改名为《鹿鸣》。包头文联和《鹿鸣》杂志就举办了一期文学讲习班,我有幸参加了。  我当过七年“知青”,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写点小散文、编点小文艺节目之类。回城后,斗胆写了一篇知青爱情的小说,用稿纸一笔一划誊写后,怀着诚笃、忐忑的心情送到了交际处西副楼,当时的《包头文艺》编辑部。一个月后,稿子被退回来了,里面有一封编辑老师诚恳的
期刊
时光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就匆匆地溜走了,弹指一挥间许多年就消失在了身后的远方,而每一个文学创作者的面前都有自己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不能停下脚步,也没有空闲左顾右盼,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怕引发回头张望时的伤感。只有当你再也看不清楚前方的路影,再也找不到印象中那棵指引你前进的参天大树的时候,你也许才会放慢匆匆的脚步,不情愿地回过头看一看来时走过的路以及路上自己深深的脚印,不是想停下来,而是借此想从过往的
期刊
1  白云鄂博是文學艺术家创作的沃土。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白云鄂博开始开发建设时,国内许多的著名文学艺术家们就纵身跃进时代的波涛,顶风雪冒严寒,纷纷前往白云鄂博。他们在火热的生活中挂职体验生活,与矿工们同甘共苦锤炼情感,用他们激情奔放的笔,描绘了白云鄂博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塑造出了白云鄂博人独特的风采与鲜明的形象。他们有:徐迟、鲍昌、田间、阮章竞、玛拉沁夫、许淇……  脚踩坚实的大地,吸
期刊
与《鹿鸣》结缘是在上个世纪的1982年。那是个文学轰轰烈烈风生水起的年代,套用一句曾经流行的话说:一片树叶落下来,如果落到三个人头上,其中两个是文学青年,另一个也是文学爱好者。那是八十年代的一个夏天,彼时,我正在医学院读大二,一天傍晚和室友转悠着进到一家小酒馆。刚落座就发现旁边的桌上坐着一个青年人,正坐在那里自斟自饮。此人面容白净有一头惹眼的微黄卷曲的头发。有室友悄悄的说,这人肯定是个少数民族。出
期刊
走进《鹿鸣》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鹿鸣》也出刊500期了,在祝贺的同时,作为《鹿鸣》的一位老读者、老作者,想起与《鹿鸣》相识、相知的日子,那些美好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一幕一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  80年代中后期,是我对文学最痴迷的一段岁月,在远离市区的白云鄂博矿山小镇,除了每天拼命地工作以外,读书写作似乎成了我业余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对于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来讲,最渴望的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文革结束不久,中国年轻一代荒凉的灵魂极需文学作品的抚慰,于是文学空前地热了起来。刚刚恢复的包头市文联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对《包头文艺》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彻底改版。刊名改为《鹿鸣》,请茅盾先生题写了刊名,并且贴上了青年文学月刊的标签,每期要目都在《中国青年报》和《光明日报》上刊登。由于连续发表了一批有特色的作品,《鹿鸣》读者群不断扩大,订户直线上升,不到三年,期发行量突破
期刊
仿佛前生有约,一路追随  幼稚的面庞还有泪滴  我已经把自己装进一本书里  那里有美丽的风景  更有动人的旋律  所有的少年之梦深锁在等待开花的季节  草原辽阔 雄鹰展翅  我的心亦如飞翔的风筝 与蓝天难舍难分  与大地苦乐为伴  信笺是唯一的使者  退回 发出 每一次都在寄托我的相思  那是一个王冠 一道耀眼的光  沉默或者微笑 她都在那里等待心仪者的到来  我看见她饱满的思想 她渐次拉开的舞台
期刊
记得1982年夏天,《鹿鸣》隆重举办百期纪念活动。当时编辑部约我写一篇短文,这篇配发我速写头像的文章,我起的题目叫《我与鹿鸣》。36年过去了,《鹿鸣》迎来出刊500期纪念活动。编辑部再约我写一篇文字。文章写出来,几天里想不出一个合适的题目,想来想去,还是延用《我与鹿鸣》这个题目吧,这个题目虽然直白了些,却实实在在的,很真实。  1980年,是我文学的起步年。  这一年,我有四件好事。第一,我在这年
期刊
这辈子能够记住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日子  树上的叶子谁知道那一页写满了风的故事  这世界能够留下什么花什么草什么味道  那么多的颜色谁知道哪一种最神奇飘渺  只有一个日子像一把钥匙会打开千万把锁  只有一个时刻像一匹神马会踏过万千烦恼  纪念日是一个芝麻开门的阿里巴巴秘诀符号  消逝的人和故事会在每个时刻回来与你拥抱  纪念日就是一片云彩和一只鸟在天边环绕  每一丝风每一滴雨都會在星空把霓虹展开  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