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位于西南边陲的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风生水起。随着技术、人才洼地的逐步形成,一批批贵漂正在把一个个云端的梦想落地生根。蜂能科技就是其中一个顺势而为,并立志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扎根的时代弄潮儿。
借力“云上贵州”
大赛中崭露头角
在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上,一支队伍与已名声在外的货车帮同获二等奖。从那时开始,人们知道有一种叫蜂能的智能节电系统。
“我们只做一件事儿,就是节能。”蜂能项目CEO刘健提纲挈领地说道。
对于如今已40岁的刘健来说,这已经是他的二次创业。对此,他自比老鹰磨喙,准备站在大数据的风口上搏击长空。作为已拥有立信电力投资和司玛特智能电气两家公司的老总,他介绍,自己从贵州工业大学毕业后,到贵阳市供电局工作了5年。后来辞职下海,先后成立这两家公司,业务以电力工程施工、提供电力电气设备为主。“在传统行业这些年,除了生存,更在一直寻求突破,能源变革和大数据如火如荼的进展给了我新的机会。”已有13年电力行业创业经历的刘健,如此解释二次创业的动机。
2014年9月14日,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拉开帷幕。“总共八千多支队伍,历时半年角逐,最终蜂能捧回了奖金300万元的‘云路奖’。”当时组队的召集人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林圣耀激动地说。
作为比赛起步阶段的介绍人,一上台他总能娴熟地开口推介:“只要一启动开关,云端网络就能通过对用户用电习惯和供电公司供电峰值的数据,分析客户的用电情况,实现智能监控,减少用电浪费,平均节能20%左右。”
他告诉笔者,蜂能项目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在预路演时更吸引了上千名大学生参加。“这其实相当于一场传播大数据理念及应用的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大数据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所谓的大数据商业模式,其实就是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去提升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效率。”
在这场由贵州省经信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清华大学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大赛上,蜂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评委的认可,还有被引进落地到贵安新区的机会。在各方支持下,蜂能承担了贵安新区首个智慧社区——星湖社区的充电设施及智能用电网络建设工作。目前,团队成员正为另一个项目——O2O展示馆项目而奋战。未来两个月内,他们要完成贵州理工学院蔡家关校区智能用电网络建设。未来一年,他们要将贵州理工学院新校区打造成为全国首个智能用电网络的绿色清洁高校,还有多家地产公司正和他们联系建设智能低碳示范住宅区。
“一下子需要生产这么多产品,你们的供应链受得了吗?”笔者有点担心。“我们早已请到爱立信原高级生产经理、供应链专家张的平助阵,他手下可是有七个‘黑带’大师哦。”刘健自豪地回答。
“‘互联网+’其实并不虚,只要本着务实和创新,真正立足行业,依托真实数据解决真实社会问题,就能创造价值。”他感慨,因为大赛的契机,团队来了一位技术核心——原清华大学教授、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光宇。他师从我国电力系统泰斗卢强院士,并于2003年在法国从事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
何教授介绍,“保持电力的实时平衡,就像两个人跳舞。现在发电侧就像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用电侧则像一位僵化不动的巨人;同时,传统能源正在衰竭,人们开始想到利用新能源去扩充,但其消纳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人士认为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随机性和波动性强,大大增加了调控的难度,称它为‘捣乱分子’,强行加入只会雪上加霜。”为此,他还主持了一个国家863项目子课题,研究多类型新能源的综合消纳。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他开始设想将占据40%~60%用电量的终端电器——空调、热水器等纳入到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中来。
站上数据风口
勾勒电网未来
有一次,何教授在家搜索空调使用方法,在网上看了长达几十页的空调使用窍门后,联想到为何不能把它自动化起来?“可以开发一套设备,它能够自动识别电器的运行状态,实时反馈、实时控制、自动精细化管理。在使用空调时,叶片往上还是往下,温度高一度还是低一度,虽然人体的感知不明显,但对应的能耗大不一样。如果能达到智能调节,一个家庭每天节约电费1块钱,那么全国呢?”
很快,何教授带领技术团队基于Zigbee技术,研发出了能将电器与储能设施等连接起来的能效插座。“我们可以实现零功耗待机、空中升级、毫秒级数据采集、带时标同步测量、过零切除电器、基于物联网圣典协议的传输、事件触发主动上传、过流过压保护,还有电能质量监测。”何教授说,“这样,无数的智能用电终端就好像我们派出的蜜蜂,采集大量数据‘花蜜’回到蜂巢,经过分析、优化与自动控制,达到节能的效果。”
当笔者询问这款插座与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插座的差别时,何教授一口气报出了一长串技术名词。他说,蜂能的能效插座,已经实现了系列化,不仅有市面常见的转换型单相插座,还有入墙单相插座,入墙三相开关、配电箱智能开关等。“时下火热的充电桩也将被蜂能视为一个特殊的能效插座,无非其连接的电器是电动汽车而已。”团队成员何勃兴说。
今年以来,蜂能相继在河北某县煤改电工程中对10所学校进行碳晶取暖改造;在海南某商超,在没有更换中央空调的情况下,仅是通过重新科学安排三个电工手工控制,一年就可节省电费18万元,节能效果达到18%,商超老板由衷赞叹高科技解决了商超经营成本控制的大难题,正向其他商超朋友推介;在广东某电力设计院布局的30个节点,半层楼运行一周就产生了4~5G的数据量,仅一个月就扩充到数百万条信息,采集速度在毫秒级。设计院的领导作为业内专家,看到了这一技术发展的巨大空间与光明前景,已着手安排会谈,研讨双方如何合作在南方地区广泛推广。“为存储这样庞大的数据,我们已在贵安新区租用了大量的服务器。”项目成员蔡瀚渔补充道。
何光宇教授介绍,节能是最为绿色的能源,用户侧每节约一个单位的能量,发电侧就可以节约三个单位的能量。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电力白白浪费,情形触目惊心。何教授以自己多年的技术研发成果为支撑,通过智能用电终端和强大的数据运算系统,采集商超、个体住户、大型商场、工厂、学校等的用电数据,对其分析并进行节电和需求优化管理,在用户授权情况下进行精细化自动控制。蜂能项目的实施,预计可提升终端能效15%~20%。 “以黔东南某医院为例,其一年电费要700万元,以20%的节约量计,预计可以节约电费140万元。我们和对方按照比例分成,年回报率在70%。当然,除了节能,因为可以实时采集到各个电器实时用电量这一关键运行数据,这些数据还能发挥更大价值。如提升用电安全水平、消除电器火灾隐患,发现电器设备运行隐患,乃至配合银行征信等等,都可以发挥作用,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产学研对接
共建电力大数据实验室
日前,贵州理工学院牵头申报的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获贵州省科技厅立项建设,蜂能科技紧紧抓住这个省部级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契机,与贵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全国第一个电力大数据省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致力于智能电网发展和能源互联演进,服务于贵州工业大数据体系构建。通过这一平台建设把校企联动起来,可以实现政产学研用无缝结合,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就业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交流中,专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电改方面的期待。“希望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使用户能在参与负荷控制中得到应有的收益,拥有知情权和掌控权。”目前我国更多的节能措施还体现在改进设备上,如推广变频空调、节能灯等,未来要实现精细化、自动化的管理节能,比如悄无声息的自动节省机顶盒、微波炉的待机能耗。由于我国电能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因此待机能耗在吞噬能源的同时,也制造着环境污染。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一项调查称,各国因待机而消耗的能量约占能耗总数的3%~13%,我国的待机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每户使用一盏15~30瓦的长明灯。照此推算,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机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币近60元。如果算上企事业单位在办公过程中产生的待机能耗,数字更为惊人,每年因此浪费的电能超过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刘健相信,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将发生巨变,集中式供电与分布式消纳将并存转化。“这是从巨大浪费中发现的商机,价值数万亿的蓝海市场,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合一的首张船票。”
笔者了解到,在电力领域,不论是国网、南网等电网运营方,还是西门子、施耐德等设备供应商,围绕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并不鲜见。专家分析称,每当数据利用率调高10%,便可使电网提高20%~49%的利润。
智慧能源联盟专家、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宇评价,“蜂能做的事,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把用电侧和发电侧对接的中间平台,现在能源产业正在和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信息技术产生深度融合。有报告预测,2015年,智慧能源产业的IT投资规模将达到61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以上。蜂能选择在这样一个电力大数据时代掘金,如能真正实现从云到端,手中的数据将会变成一笔巨大财富。”
借力“云上贵州”
大赛中崭露头角
在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上,一支队伍与已名声在外的货车帮同获二等奖。从那时开始,人们知道有一种叫蜂能的智能节电系统。
“我们只做一件事儿,就是节能。”蜂能项目CEO刘健提纲挈领地说道。
对于如今已40岁的刘健来说,这已经是他的二次创业。对此,他自比老鹰磨喙,准备站在大数据的风口上搏击长空。作为已拥有立信电力投资和司玛特智能电气两家公司的老总,他介绍,自己从贵州工业大学毕业后,到贵阳市供电局工作了5年。后来辞职下海,先后成立这两家公司,业务以电力工程施工、提供电力电气设备为主。“在传统行业这些年,除了生存,更在一直寻求突破,能源变革和大数据如火如荼的进展给了我新的机会。”已有13年电力行业创业经历的刘健,如此解释二次创业的动机。
2014年9月14日,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拉开帷幕。“总共八千多支队伍,历时半年角逐,最终蜂能捧回了奖金300万元的‘云路奖’。”当时组队的召集人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林圣耀激动地说。
作为比赛起步阶段的介绍人,一上台他总能娴熟地开口推介:“只要一启动开关,云端网络就能通过对用户用电习惯和供电公司供电峰值的数据,分析客户的用电情况,实现智能监控,减少用电浪费,平均节能20%左右。”
他告诉笔者,蜂能项目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在预路演时更吸引了上千名大学生参加。“这其实相当于一场传播大数据理念及应用的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大数据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所谓的大数据商业模式,其实就是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去提升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效率。”
在这场由贵州省经信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清华大学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大赛上,蜂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评委的认可,还有被引进落地到贵安新区的机会。在各方支持下,蜂能承担了贵安新区首个智慧社区——星湖社区的充电设施及智能用电网络建设工作。目前,团队成员正为另一个项目——O2O展示馆项目而奋战。未来两个月内,他们要完成贵州理工学院蔡家关校区智能用电网络建设。未来一年,他们要将贵州理工学院新校区打造成为全国首个智能用电网络的绿色清洁高校,还有多家地产公司正和他们联系建设智能低碳示范住宅区。
“一下子需要生产这么多产品,你们的供应链受得了吗?”笔者有点担心。“我们早已请到爱立信原高级生产经理、供应链专家张的平助阵,他手下可是有七个‘黑带’大师哦。”刘健自豪地回答。
“‘互联网+’其实并不虚,只要本着务实和创新,真正立足行业,依托真实数据解决真实社会问题,就能创造价值。”他感慨,因为大赛的契机,团队来了一位技术核心——原清华大学教授、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光宇。他师从我国电力系统泰斗卢强院士,并于2003年在法国从事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
何教授介绍,“保持电力的实时平衡,就像两个人跳舞。现在发电侧就像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用电侧则像一位僵化不动的巨人;同时,传统能源正在衰竭,人们开始想到利用新能源去扩充,但其消纳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人士认为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随机性和波动性强,大大增加了调控的难度,称它为‘捣乱分子’,强行加入只会雪上加霜。”为此,他还主持了一个国家863项目子课题,研究多类型新能源的综合消纳。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他开始设想将占据40%~60%用电量的终端电器——空调、热水器等纳入到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中来。
站上数据风口
勾勒电网未来
有一次,何教授在家搜索空调使用方法,在网上看了长达几十页的空调使用窍门后,联想到为何不能把它自动化起来?“可以开发一套设备,它能够自动识别电器的运行状态,实时反馈、实时控制、自动精细化管理。在使用空调时,叶片往上还是往下,温度高一度还是低一度,虽然人体的感知不明显,但对应的能耗大不一样。如果能达到智能调节,一个家庭每天节约电费1块钱,那么全国呢?”
很快,何教授带领技术团队基于Zigbee技术,研发出了能将电器与储能设施等连接起来的能效插座。“我们可以实现零功耗待机、空中升级、毫秒级数据采集、带时标同步测量、过零切除电器、基于物联网圣典协议的传输、事件触发主动上传、过流过压保护,还有电能质量监测。”何教授说,“这样,无数的智能用电终端就好像我们派出的蜜蜂,采集大量数据‘花蜜’回到蜂巢,经过分析、优化与自动控制,达到节能的效果。”
当笔者询问这款插座与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插座的差别时,何教授一口气报出了一长串技术名词。他说,蜂能的能效插座,已经实现了系列化,不仅有市面常见的转换型单相插座,还有入墙单相插座,入墙三相开关、配电箱智能开关等。“时下火热的充电桩也将被蜂能视为一个特殊的能效插座,无非其连接的电器是电动汽车而已。”团队成员何勃兴说。
今年以来,蜂能相继在河北某县煤改电工程中对10所学校进行碳晶取暖改造;在海南某商超,在没有更换中央空调的情况下,仅是通过重新科学安排三个电工手工控制,一年就可节省电费18万元,节能效果达到18%,商超老板由衷赞叹高科技解决了商超经营成本控制的大难题,正向其他商超朋友推介;在广东某电力设计院布局的30个节点,半层楼运行一周就产生了4~5G的数据量,仅一个月就扩充到数百万条信息,采集速度在毫秒级。设计院的领导作为业内专家,看到了这一技术发展的巨大空间与光明前景,已着手安排会谈,研讨双方如何合作在南方地区广泛推广。“为存储这样庞大的数据,我们已在贵安新区租用了大量的服务器。”项目成员蔡瀚渔补充道。
何光宇教授介绍,节能是最为绿色的能源,用户侧每节约一个单位的能量,发电侧就可以节约三个单位的能量。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电力白白浪费,情形触目惊心。何教授以自己多年的技术研发成果为支撑,通过智能用电终端和强大的数据运算系统,采集商超、个体住户、大型商场、工厂、学校等的用电数据,对其分析并进行节电和需求优化管理,在用户授权情况下进行精细化自动控制。蜂能项目的实施,预计可提升终端能效15%~20%。 “以黔东南某医院为例,其一年电费要700万元,以20%的节约量计,预计可以节约电费140万元。我们和对方按照比例分成,年回报率在70%。当然,除了节能,因为可以实时采集到各个电器实时用电量这一关键运行数据,这些数据还能发挥更大价值。如提升用电安全水平、消除电器火灾隐患,发现电器设备运行隐患,乃至配合银行征信等等,都可以发挥作用,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产学研对接
共建电力大数据实验室
日前,贵州理工学院牵头申报的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获贵州省科技厅立项建设,蜂能科技紧紧抓住这个省部级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契机,与贵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全国第一个电力大数据省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致力于智能电网发展和能源互联演进,服务于贵州工业大数据体系构建。通过这一平台建设把校企联动起来,可以实现政产学研用无缝结合,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就业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交流中,专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电改方面的期待。“希望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使用户能在参与负荷控制中得到应有的收益,拥有知情权和掌控权。”目前我国更多的节能措施还体现在改进设备上,如推广变频空调、节能灯等,未来要实现精细化、自动化的管理节能,比如悄无声息的自动节省机顶盒、微波炉的待机能耗。由于我国电能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因此待机能耗在吞噬能源的同时,也制造着环境污染。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一项调查称,各国因待机而消耗的能量约占能耗总数的3%~13%,我国的待机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每户使用一盏15~30瓦的长明灯。照此推算,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机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币近60元。如果算上企事业单位在办公过程中产生的待机能耗,数字更为惊人,每年因此浪费的电能超过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刘健相信,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将发生巨变,集中式供电与分布式消纳将并存转化。“这是从巨大浪费中发现的商机,价值数万亿的蓝海市场,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合一的首张船票。”
笔者了解到,在电力领域,不论是国网、南网等电网运营方,还是西门子、施耐德等设备供应商,围绕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并不鲜见。专家分析称,每当数据利用率调高10%,便可使电网提高20%~49%的利润。
智慧能源联盟专家、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宇评价,“蜂能做的事,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把用电侧和发电侧对接的中间平台,现在能源产业正在和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信息技术产生深度融合。有报告预测,2015年,智慧能源产业的IT投资规模将达到61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以上。蜂能选择在这样一个电力大数据时代掘金,如能真正实现从云到端,手中的数据将会变成一笔巨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