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乡还好么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eda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美是海外华侨华人重镇,也是华人文化和当地文化碰撞较多、讨论最热烈的地方,这种碰撞和讨论并未如上世纪80年代一些华人、非华人分析家所预言的那样,会随着彼此间的融合而趋于淡化。
  
  几乎在北美大多数华人较集中的城镇,都会从部分华人口中听到所谓“春节的困惑”——到底是像个华人那样去过“团圆年”,还是像个当地人那样,随口说一声“Happy Chinese new year”就该干啥干啥。如今的北美较诸以往,似乎有了更多的华人气息,原本是中国“土特产”的春节,如今也已俨然成为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节日。
  春节的困惑
在美国《功夫熊猫》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强烈象征

  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成为北美首个承认春节节假日地位的城市,自翌年起该市公立中小学春节放假一天,但第二个争取到这一待遇的城市却足足等了21年——2015年美国纽约市通过承认春节节假日地位的决定,也就是说,2016年的春节,这座美、加两国最大的城市,公立中小学将和中国一样放假。
  而第三座春节放假的北美城市呢?很遗憾,至今还没有。华人移民人数众多、辖区内拥有全北美华人比例最高城市列治文市(2013年统计,华裔常住居民比例高达45.4%)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012年宣布自2013年起在每年2月第二个星期一设立放假一天的“家庭日”(Family Day),尽管许多人都相信,这个“年轻”的假期是为了迎合华裔过春节的习俗(今年恰好就是大年初一),但官方的说法却是“2月没有假日不太合适”、“这样的目的是填补2月假日空白”。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加拿大,近几任联邦总理、几个大省省长和三级政要,都已习惯在春节前上媒体、去华人社区公开拜年,甚至用生硬的汉语(往往是粤语)说一声“恭喜发财”,但自去年起韩国、越南裔移民却提出异议,认为“Chinese new yers”的提法忽视了他们这些非华裔却同样过春节者的“尊严”,要求换一个“中性名称”,不过这种喧闹照例过完年便销声匿迹——当然今年又会再度冒出来。
  对于当地商家而言,春节照例是“华人购物节”,华人较多的大城市,即便是西人商场、超市如今也挂春联、舞龙舞狮,摆出一副“中国人不买后悔”的热闹架势,奢侈品行当则更打起中国本土游客的主意,有较成规模华裔社区的城市,春节照例有花车巡游等活动,像旧金山、温哥华等著名华埠所在地,给春节巡游的狮子点睛,照例是市长的专利,巡游的出发地也常常放在市政厅,参加巡游的不仅有华裔、亚裔,还有什么节日都会出来凑热闹的其它族裔,以及警察、消防等政府服务部门。
美国纽约,唐人街举行春节大游行

  以往春节前后是各种华社团拜会扎堆的时候,大抵是小圈子操作,且有一搭没一搭的,若逢选举年,“串桌”的各级政要常常喧宾夺主,迟到、抢“台面”等北美华社“传统”也在这一时段集体大爆发,一些华社要么因年轻人缺乏兴趣变成“老年会所”,要么成为几派势力厮斗的“擂台”,还有些则是徒具空壳的夫妻老婆店。“买桌”、“买票”大抵成为一种拉关系的手段,春节期间的文艺表演也多半是“两会”(庙会、堂会)水平。近两年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像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今年春节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大型、对外公开售票的春节演出就有21场之多,且不少具有相当专业的水准。
  但对华人而言,北美的春节还是“欠缺了点味道”:绝大多数州/省并没有春节假期,这样一来,即便最热闹的春节花车巡游,往往也只能凑最近或最合适的周末,而无法正好放在大年初一;春节对华人而言,最讲究的是阖家团圆,但许多北美华人家庭却在这方面颇有遗憾:新移民的父母常常远在中国,老移民的下一代又往往对“中国年”看得很淡,或已在外地、外国上学、工作,没办法赶回来。一些在北美“生根开花”的新移民家庭想带在当地出生的孩子回国跟老人们团聚,却因北美中小学寒假比中国早得多(12月底至1月初,为期两周),只能放弃或“翘课”。
  有人戏言,在北美最容易让华人一下记起年三十、春节究竟是哪一天的,并不是国内亲友的拜年电话或微信(因为许多人算不准时差),而是本地中餐馆——那些将华裔当作主要客户群的“本色中餐馆”,年初一照例要关门谢客的。
  身份的认同
  海外华人究竟该如何自我定位?他首先是华人还是美国、加拿大人?
  在这点上美国和加拿大是很不同的。
  美国一直强调“种族熔炉”,鼓励甚至推动各国移民从一切方面“美国化”,具体办法就是“逼着你变成美国人”,而加拿大自二战后始终强调自己是多元文化国家,自称“种族调色板”,鼓励移民保留自己的各种文化、传统和习惯。
  这种差异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国人所熟知的美加华人在“融入主流社会”方面认知和实践的巨大落差:旅美华裔将之视作理所当然,即便有腹诽,迫于生计也不能不踉跄跟进,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美国化”;旅加华裔则两极分化,有的人“加拿大化”得比旅美同胞还要厉害,甚至到了明明懂国语,在华人圈发个言都要故意弄个翻译“转载”的地步,有的人却跟在中国没什么两样,说中文,吃中餐,和汉语圈交往,甚至连时差都“没倒过来”。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两个“主流社会”气场不同: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主流文化”自视甚高,“融入”后的好处很大,反之则害处很大,由不得你三心二意;加拿大则是个让许多新移民由不得反问一句“什么是主流社会”的国家,在华人集中的城镇甚至不需要会英/法语就能过得很舒服(如大温哥华地区不但到处有中文招牌,许多商店、饭馆、办事机构都有会说中文的营业员,甚至机场、轨道交通系统都有中文提示,连考驾照笔试都可以选中文),且高薪工作机会有限,让一些人产生“融入也未必来得及”的感觉。   
  但耐人寻味的是,到了华裔移民第二代情况却有些不同:美国华裔家庭如今普遍较重视让子女保持华人色彩,重视让第二代学汉语、汉字,而加拿大华裔家庭在这方面则相形见绌,在美国,近年来汉语教学十分火爆,不少汉语课余学校、教师赚得盆满钵满,而加拿大的汉语课余学校、教师却大多勉力支撑。更有趣的是,2010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贵林、本拿比两座城镇市政府、议会先后表决在公立学校学前班和一年级设置普通话/英语双语教学课程议案,提案和投赞成票的多为西人,而华裔则许多反对意见(最后因西人学部委员比例过半而通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加拿大华裔中许多人抱着“我来不及融入,我的孩子却不能再落后了”的心态,惟恐自己的孩子不够本地化,重蹈自己当年的遗憾,而美国华裔则许多已经历了那个过程,或本人“融入”较成功,开始有更多余裕去考虑让孩子保留“中国根”,或有更多余力让孩子多掌握一门“外语”——毕竟汉语是一门越来越有“钱途”的国际语言了。
  无论如何“我是谁”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旅美华人及其后代。如今已成为加拿大国会议员的华裔关慧贞女士曾表示,自己直到大学毕业前回广东祖籍旅行,才“突然找到自己的族裔认同”。惩于许多家庭的前鉴,笔者一直很重视这一问题,如今8岁的长子在被问及此事时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加拿大的华人”,这是他和我都能认同的、有关他自己的族裔定位。
  另眼相看?
  美国和加拿大的发展都离不开华裔先民的贡献,横贯东西的美国、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落成,都拜大量华裔劳工所赐。但铁路落成后两国却“过河拆桥”,以种种理由、手段排斥华裔。如加拿大,自1885年起对华裔移民征收“人头税”,此后这一政策延续60年之久且两次涨价,1923年更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此前已禁止华人女性进入),
  《排华法案》直到1947年才废除,而“人头税”政策一直等到2006年6月22日,才听到加拿大时任总理哈珀的一声粤语“加拿大、道歉”。
  除了国家级别,当时还有许多北美城市制订了排华地方性法规,如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会的新西敏市,1908年市议会公然通过议案,剥夺华裔公民的市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此后还通过各种歧视性议案,迫使当地人不敢租房子给华裔,而华裔自己建造的房屋,则以各种“整治”借口加以强拆,1912年,市议会以“火险”为由,下令拆除大部分木结构华人房屋,改造成工业区;次年市议会更通过决议,不许任何商家雇佣华裔,甚至不允许政府机关从雇佣华裔员工的商家采购。在这种歧视和排斥下,曾经拥有10000以上华裔居民和北美最古老华埠之一的新西敏,华埠居然在二战前夕消失,华裔也成批迁走,1941年全市华裔仅剩下不到400人。
  2009年,由于一桩拆迁公案让人们重新发现了华裔“祖坟”——如今变成中学停车场的华裔公墓,新西敏各界发起对昔日排华错误的反思,最终在2010 年通过市政附例,市长维恩莱特宣读一份声明,正式就1860-1926,长达87年间的一系列排华政策,向华裔社区公开道歉——这仅是北美第一个为当年排华政策而作出公开正式道歉的市政府。
  尽管如此,平心而论如今在北美,这种被歧视的“另眼相看”即便不能说消除,也已经大为减轻,在许多当地人和其它族裔心目中,华裔已经不再是弱者,而是理应“礼让”的强者,因此美国加州等曾多次试图以“平权”为由“改革”大学录取形式,改“成绩好的优先”为“按族裔人头比例摊派名额”,而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列治文等城镇则屡屡出现针对华裔的侮辱性、歧视性涂鸦,甚至有其它族裔公开在汽车上涂抹辱华标语,对此竟然有人以“华裔已经很强了,该让让弱势族裔”为由,劝华裔忍让。
  另一方面,另一种“另眼相看”也悄然在北美兴起,如在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华裔聚居的城市,当地房地产业者为造势,常常人为渲染“华裔买家抢购房产”的信息,在当地造成“华裔把房价炒高”的声势,并引发买不起房的当地人对华裔的不满,如在温哥华,2011年Landcor Data曾给出“温西和列治文74%高档住房被貌似中国大陆买家购买”的“研究结果”,而主张“限外”、要求省府和市府“痛下决心”的前高盛雇员、Sokanu Inc公司总裁法尔德(Saeid Fard)则于2015年6月9日在《亚太邮报》上“个人估计”被外来投资移民购买的温哥华物业比例高达30-50%,他在文章中更引述大温房地产经纪刘志元(Julia Lau)的“经验之谈”,称“近80%高档物业被疑似大陆人买走”。
  这种说辞在选举周期往往成为政客炒作的热点,如2014年卑诗省市镇选举,温哥华房价问题一度成为温哥华市选博弈的焦点,三大主要市级政党中,进步选民联盟(COPE)候选人王璐更直接提出开征房屋空置税、限制海外人士来本埠购房、规定每个家庭用于房屋的开支不超过家庭收入三成等“刚性措施”,引起一片哗然,而最终获胜的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也一度放话,称要和卑诗省府就开征房屋空置税“好好谈谈”。就在不久前,列治文威灵顿公寓10位说英语业主将业主委员会告上法庭,理由是业委会居然用汉语普通话开会(全公寓54名业主中70%以上说汉语),又让“中国人哄抬房价说”被不大不小地推波助澜了一把。
  其实许多许多专业数据分析并不支持上述说法,如2013年《温哥华太阳报》一份统计指出,大温物业购买者中来自本国的比率高达95%,其中来自大温哥华地区的就占75%左右,海外购房者中,3%来自美国,来自美国以外国家者仅占2%,而中国大陆购房者则仅是这2%中的一部分。即便一些房地产业者也坦承,今年春节,华裔、尤其海外购房者看的多,买的少(当年房地产促销公司MAC在农历春节期间安排两名本地华裔雇员冒充“大陆购房姐妹”蒙骗加拿大官方传媒CBC,渲染“中国大陆客蜂拥来大温抢房”,结果被两雇员熟人识破曝光,引发轰动),对“外来需求”不应过度渲染和高估。而当地政府也对“中国人炒热房产说”态度谨慎,称“不能武断”,更有人根据数据分析指出,真正炒热大温房地产价格的,是为拉生意无原则“放水”的当地房贷机构。
  对于这新一类的“另眼相看”,华裔的态度是两极分化的。
  来的较早的、有港台背景的华裔往往习惯性主张“忍”、“让”、自省,如近期列治文市多次有人提出市政附例动议,主张禁止商家使用纯中文招牌,引发激烈争议,出面支持立法规范或者建议华人“自律”的往往是华人,尤其来的早一些的说粤语华人, 2010年第一次表决前发表支持立法的几位列治文民意代表都是华裔,2015年表决前,建议华人商家自愿在店招上使用中英文双语以表达“善意”的,是中侨互助会前任主席、曾经在媒体上主持节目的华裔香港移民董达成Kenneth Tung,而两次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反对立法、说限制中文招牌“有歧视华人之嫌”、“涉嫌违宪”的市长马保定,却是不折不扣的西人。
  而来的较迟、主要来自大陆的新华裔移民的态度则往往是“法无可禁则皆为合法”,对无原则的“自省”和“忍让”会本能地喊出一声“凭什么”,日前在一次加拿大中文电台的互动节目中,一位华裔嘉宾用普通话大声说出“华裔人口在列治文过半,我们才是列治文的‘主流社会’”这一历史性的语言,赢得一片喝彩声。
  尽管仍有许多烦恼,但华裔在北美这个异国他乡,似乎过得越来越好了。当然,乡愁仍是难免的,“另眼相看”也会长久存在,“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或许也会一直这么一边适应、融入,一边无休止地问和自问下去。
其他文献
以色列证实它计划侵占被占领土西岸地区的一大片沃土。此举很可能加剧以色列与西方盟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以色列国防部被占领土政府活动协调处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以色列已经做出侵占这片土地的政治决定,“这块土地已进入宣布为国土的最后阶段”。最初由以色列军队电台报道的侵占土地占地154公顷,位于约旦谷地,接近杰里科,以色列已在此建了很多定居农场,而巴勒斯坦人则争取在这片土地上建国。 
慈善组织乐施会日前表示,全世界目前最富裕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数量,超过了其余人的财富之和。  乐施会曾于去年达沃斯论坛召开前预测,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很快就会超过其余人拥有的财富总和。乐施会说,这一点“的确在2015年成真了”。报告指出,虽然世界赤贫人口在1990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一半,但在过去25年里,最贫穷的10%人口的平均年收入每年增长不到3美元。  在2016年达沃斯世界经
创新整合点  在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尝试将“班班通”所配备的平板电脑设备应用于教学,从而探索现代化教育设备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借助腾讯街景软件平台,将北京的著名景点360度环绕实景录制成微视频片段,以凸显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作用,让没有去过北京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了解景点信息。  利用思维导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掌握写邀请函核心内容的能力,并制作英文写作指导教学微课,以帮助
全球汽车制造商2015年因安全缺陷召回的汽车再次大幅超过当年汽车产量。美国2015年召回汽车4500多万辆,仅次于2014年6270万辆的最高纪录。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在其研究报告中一向以美国市场为参照。在其看来,美国汽车市场销量大,安全标准较严,制造商受起诉的风险高,因此能准确反映全球汽车业的产品质量。2015年,美国的汽车召回率达到262%。这意味着,当年召回的汽车是售出新车的两倍半还多。在过
随着电商及其配套的物流、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壮大,2015年,越来越多的国人已经习惯在屏幕前搞定全部消费。来自至少68个国家的商品装进了国人的购物车。中国人2015年的购买力令世界惊讶,更令我们自己感到意外。从名牌包、鞋帽,到手机、相机,再到奶粉、马桶盖,乃至锅碗瓢盆,中国人不仅留下许多旅行足迹,还留下更多的购物小票。大数据告诉亲们,2015年中国人都买了啥“干货”。  90后人群成网购消费主力  
张大爷晨练后突然感到心前区不舒服,有明显的疼痛,于是被老伴紧急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张大爷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立刻做心血管冠脉造影,甚至必要时要做支架手术。  面对医生的建议,张大爷心存疑虑:我这样的病情真的需要马上放支架吗?  心肌“保卫战”的黄金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供应心脏心肌营养的血管出了问题,导致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造成一定范围的心肌急性坏死。在血管堵塞的早期,它供应的心肌
普京的一系列强势行动,让西方重新认真对待莫斯科,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被西方孤立的局面,也使俄罗斯重新走上国际政治舞台,重振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美国《财富杂志》连续三年把普京评为年度首要人物,理由是普京对国际重大事务产生了重大影响。普京已经成为世界上人气最高的领导人。执政15年来,普京既改变了俄罗斯,也改变了世界。2015年7月,普京在俄罗斯国内的支持率达到87%。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后,到
俄军的出色表现让喜欢并擅长使用武力的普京在国际舞台上多了可以选择和使用的筹码,怎能不让普京总统喜上眉梢?  在国际体系中,大国历来是主角。而大国领导人的性格与举止因此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绝对是一位风头正劲的明星领导人。他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捕鲨,陆上能打虎。此外克格勃出身的这位大国总统到现在走路都保持“麒麟臂”——右臂不动,方便随时拔枪。这位充满人格魅力和明星风度的
泰国老百姓大多都信佛,见佛即拜,相当虔诚。佛扬善抑恶的观念根植于人们心中,所以,泰国人民都很善良,与他们十分容易相处。21015年4月1日,泰国夜丰颂,泰国一年一度的佛教节日波伊善隆节举行.  从1984年至2005年,在2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在驻泰使领馆工作,以一个外交官的眼光,观察泰国社会,了解风土人情,与泰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  微笑的国度  当你登上泰航,首先看到的是泰国
从今年1月1日开始的新政将迫使越来越多的瑞典男子,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得当一段时间“奶爸”。瑞典将成为世界第一个规定男子休"产假’的国家.  随着我国最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孩子生下来后由谁来带呢?也许你会说,当然是孩子妈妈了,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在许多国家的确是这样,而在北欧国家瑞典,情况并非如此。瑞典是世界上男女最为平等的国家之一,在带孩子一事上也是如此。在瑞典,孩子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