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夯实基础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的两大核心问题。这两大问题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接班人的重要突破点。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一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方向。
  “以国际视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这是中关村一小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清晰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自主发展、主动适应、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和“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校倡导教师人人都有想法,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会成功,强调挖掘内心向上的渴望和潜能,不断突破成长上限,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和谐提升。与此一脉相承,我们认为,“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要具有敢于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自信,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底蕴、开阔的视野和思路,要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及时应变调整的能力。
  将这一培养目标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康、快乐成长;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开展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实践过程中有序进行,不急躁,把每一步走稳走实,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坚持不断创新,引导教师积极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突破点,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行为,并及时总结分享同伴经验,形成团队智慧。
  基于以上认知,结合学校近几年“自主教学”研究积累的实践经验,我们在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学校一方面为学生创设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支持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交流,并成立国际部,让我们的学生与不同国籍的学生成为同桌,增加学生与其他国家同龄人沟通、交流的途径和渠道,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还积极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帮助教师获得更多国际前沿的教育信息,促使教师拓宽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思路和做法,为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提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这一目标落实到常态教育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提高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第一,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10 30>40”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第二,改革课程结构设置,构建“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程,提升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特长发展。
  第三,改革德育工作方式,构建“自主德育”框架体系,以促进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的自我领悟、自我校正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赋予了教育要培养适应未来的公民这一新的历史使命。中关村一小以“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为目标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温家宝总理在与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时曾用“脚踏实地”来勉励青年人。要想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我们同样要脚踏实地,把握当下,从影响未来人才培养的关键处进行改革与实践。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各学科“自主教学”的办学实践,把“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未来人才”这一目标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地落实到学校办学实践中。■
其他文献
多年来,朝阳区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使其逐步达到道德自觉与自律的境界。    品德教育——抵入灵魂深度  爱国主义教育乃为民之德。朝阳区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在共和国60周年华诞之际,朝阳区两万多名学生参加了表演,他们表现出来的坚毅令人动容。朝阳区还开展了以爱祖国、爱首都、爱朝阳、爱学校(四爱)教育为基
作者 任勇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勇,数学特级教师。现为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代表性论著有《中学数学学习法》、《任勇中学数学教学艺术与研究》等六十多部,发表论文六百余篇。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科技教育十大新秀”、福建省优秀专家等称号,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翻阅完《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一书,相信给老师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数学教法的
汇文中学的合唱团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听着他们的歌,感情会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让你想随着“彝寨跳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随着“放风筝”的曲调而身心飘摇,随着“半个月亮爬上来”的韵律而诗意朦胧……而参观他们的排练,你会更受触动。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只要有排练,学生们都能自觉自愿地按时来参加。即使是高三的学生,只要时间允许,他们也会来到合唱团排练室,或站在一旁静静地听上一会儿,或给学弟学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思考与实践系列之一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想考就能考上”的“高考奇才”却无法适应大
【摘要】如何科學地运用初中英语反思教学,切实促进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初中英语老师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文章简要分析了反思教学的内涵,对其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展开了深入的探究,最后提出了诸多优化措施,以切实加强老师对自身教学及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思,推动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反思教学;发展;内涵;措施  近年来,伴随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落实,人们给予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调整是课改的重点,也是实施的难点。由教学活动实际贯穿的一元目标向课改后有机融合的三维目标转变的过程,既是在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过程。  把三维目标看成是教学目标的叠加,这并不奇怪。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经历了一个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叠加过程。上世纪70年代后期,伴随着对“文革”期间全面否定“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批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有经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但正如俗话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最终要靠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不间断地课堂反思,教师可以迅速提高驾驭课堂、处理教材等问题。我在参加工作后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地、被动地琢磨教学到自觉进行课堂反思的过程,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多数学生的肯定。
最近,我断断续续读了《大师的教书生活》一书。也许是在中学任教的缘故,我特别对国学大师钱穆在苏州中学的从教经历感兴趣。反复阅读相关章节,对比当今的中小学教育,我有三思。     一思:由学术底蕴深厚的学者来办学  且不说创办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创办孔德学校的蔡元培这些备受推崇的大家,单就说今天多数人很陌生的苏州中学首任校长汪懋祖,在当年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名流学者。他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陶行知、胡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重视学生认知形成的过程,强调对物理学发展历程的展示,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注重将物理学史、人文精神、科学方法与教学相结合,在教材的处理上也体现出相应的变化。   在讲述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是必须要介绍的,相关内容在旧教材中的牛顿第一定律中出现,教师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结论性介绍。教科版新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提供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南。其中,基础教育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一线校长,我深切地感受到:学校教育从未像现在这样,承载着如此多的期待!如同温家宝总理在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说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