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股份或将背负A股最大商誉标的公司突击增厚利润提升估值欠妥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63991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20年8月天山水泥披露资产重组方案后,水泥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至今尚未真正落地。就此次并购来看,天山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和现金的方式,作价981.4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100%股权、南方水泥99.93%股权、西南水泥95.72%股权和中材水泥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天山股份产能规模将超越海螺水泥,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
  对于此次并购,《红周刊》记者在梳理相关资料后发现,四家被收购的重资产公司的基本面是存在一定的高估,部分标的高溢价收购合理性或显不足。

或将背负史上最高商誉


  并购草案披露,本次天山股份欲并购的标的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和中材水泥均为重资产企业,截至2020年10月末,其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75.02%、61.16%、75.43%和37.99%。从评估结果看,四家公司估值分别达到219亿元、488亿元、168亿元和113亿元,增值率为33%、72%、15%和96%。
  从这四家标的公司资产规模看,除了中材水泥与天山股份差不多之外,其他三家公司的规模都是天山股份的数倍。据并购草案数据,2019年,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和中材水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5.53亿元、669.68亿元、302.66亿元和101.67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15.02亿元、59.51亿元、13.53亿元和20亿元。一旦并购完成,天山股份2019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体量将分别达到1579亿元和109亿元,相当于并购前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规模的16倍和6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体量急速扩大的同时,并购完成后的天山股份的商誉规模也将前所未有的膨胀。据并购草案,估值最高的南方水泥在此前曾并购重组了200多家水泥、商混公司,因此形成了巨大的商誉,截至2020年前10个月,南方水泥的商誉规模达73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的8.12%;西南水泥因收购云贵川渝水泥企业,形成商誉也有14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23%;中联水泥的商誉有52.98亿元,占总资产的6.11%;中材水泥是这四家公司中惟一没有商誉的标的。
  从上述数据来看,在天山股份对四家标的公司给出的收购价格中,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支付的是这些标的公司背负的商誉。截至2020年前10个月,合计金额共高达269亿元,若考虑到本次并购本身四家公司共增值的338亿元,则天山股份在完成并购后则可能要背负商誉606亿元,相较天山股份本身的2000多万元的商誉规模,增长近3000倍。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中商誉规模最高的美的集团也仅有289亿元,而天山股份可能背負的商誉却是美的集团的两倍多。
  高商誉对于一家持续业绩成长的企业并不是问题,但对于一个重资产且成长性有限的企业来说,则往往意味着有巨额风险,而重组后的天山股份就面临这方面的风险。原因在于,四家被收购标的的基本面平平,仅就各标的公司销售净利率这一指标来看,除了中材水泥和天山股份差不多外,余下三家均明显偏低。数据显示,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和中材水泥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97%、8.89%、4.47%和19.67%,而天山股份2020年末的销售净利率则为19.76%。
  此外,此次收购的三家有高商誉的标的公司近几年还出现了大幅商誉减值情况,如中联水泥2019年和2020年前10个月商誉减值损失分别达到1.7
  亿元和7.6亿元,而南方水泥则为39亿元和12亿元,西南水泥分别达到12亿元和5亿元。如此现实的商誉减值情况不禁令人担忧,在天山水泥并购完成后,继续大额商誉减值计提或将继续。
  《红周刊》采访到的水泥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此前水泥公司喜欢进行重组并购,一方面是有政策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有环保的考虑,但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却显然是有些粗放了。”

附表 四家公司资产增值情况



西南水泥盈利能力远低于同业公司


  在巨额商誉重压下,标的公司的成长性能否消化高商誉就显得非常关键,可《红周刊》记者在分析标的公司的财务结构时发现,这些标的公司显然都有一定的隐患,导致商誉风险激增。
  以被收购标的之一的西南水泥为例,其披露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比同业可比公司要低。2019年时,同业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达到40.2,中位数为18.21,而西南水泥却为28.43,相比之下,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应收账款周转率更低,仅分别为4.38和6.56。
  对此情况,公司在草案中解释称,中联水泥和南方水泥主要由于“商品混凝土业务收入占比较大,目前国内商混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下游客户主要为建筑施工企业,商混企业通常需根据客户的工程进度进行结算,而工程施工项目普遍存在工期较长、业主确认施工进度程序繁琐、工程施工款项结算周期较长等特点,因此导致商品混凝土业务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较低。而相比较而言,因为水泥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行业内的企业采用以现款交易为主的结算模式。”
  如果说中联水泥商品混凝土近年来占营收比例达到45%左右,南方水泥在35%以上符合了公司的解释,那么西南水泥的商品混凝土占比却仅在1%左右,且主营产品也几乎是水泥的情况下,其应收账款周转率远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就存在很大疑问了,这说明公司的回款能力明显是偏低的,有很大的坏账风险。
  此外,作为一家主营水泥产品的公司,西南水泥的毛利率也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2019年时,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为38%,中位数为37%,而西南水泥的毛利率却仅为29%,比平均水平低了约10个百分点。要知道的是,相较于商业混凝土来说,按理水泥产品的毛利率应该更高一些,比如中材水泥90%左右营收来自于水泥,其毛利率能够达到39%左右,而天山股份本身的水泥业务近年来毛利率也在40%左右。仅从毛利率比对数据来看,西南水泥的盈利能力确实是不太好的。虽然公司在草案中提到,西南水泥所在区域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西南区域的水泥价格整体低于其他区域,影响了西南水泥的毛利率水平,但这一解释的合理性似乎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总的来看,诸多财务上的偏弱表现暴露了西南水泥在盈利能力上的不足,而这也或许是在四家标的公司中西南水泥增值率最低,仅为15%的背后原因。还需重视的是,此次资产增值率虽然不高,但增值总金额却不低,仍达到了22亿元。如果综合考虑到公司的盈利能力,则其被溢价收购的合理性显然是有一定的商榷余地的。

南方水泥靠大额处置固定资产增厚净利润做法难长久


  除了盈利能力较低的西南水泥之外,本次并购的四家标的公司中,估值占比最大的南方水泥也存在一些疑点。据草案称,南方水泥账面价值282.86亿元,增值205.2亿元,增值率高达72%,估值为488亿元,占到总估值的49%。
  从业务结构来看,南方水泥商品混凝土占营收比例在35%左右,而要知道的是,商品混凝土相较于水泥产品来说,无论应收账款回款率还是毛利率都相对较低。南方水泥201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56、毛利率32.9%,而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却为38%,相对于纯水泥公司来说,这显然并不占据更多优势。此外,同样是商品混凝土占比例40%左右的中联水泥,其增值率仅为33%,要远低于南方水泥的72%。那么,相对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资产高增值的理由合理吗?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水泥在此前还曾有两次估值,分别为2018年公司股权转让时,以及当年年底以债转股的方式引入农银投资和交银投资,当时的评估基准日都在2017年12月31日,估值定为208亿元。两年半过去,其评估值已增长到488亿元,相对于前一次估值,增加了280亿元。对于估值的大幅增长,并购方案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因为2018年12月南方水泥的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增至110亿元;二是因为净利润大幅提升。
  据并购方案数据,2018年至2020年前10个月,南方水泥营业收入分别为612.91亿元、685.29亿元、538.6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86亿元、60.45亿元、78.84亿元。其中,2020年前10个月营收仅完成上年的78%,而净利润却比上年全年增长了30%。
  《红周刊》记者整理数据发现,在A股18家水泥板块上市公司中,2020年整年的净利润除了博闻科技和青松建化之外,几乎都没有增长率在30%以上的,而南方水泥却仅用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一业绩增速。很显然,南方水泥业绩逆市增长是令人好奇的。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其2020年前10个月净利润逆市增长的一个原因与其非经常性损益的突然增多或许有较大关系。据草案称,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10个月,南方水泥的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3328万元、3.15亿元和13.24亿元,可以看出,2020年前10个月利润的突然大幅增长,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就高达9.88亿元,而在2018年、2019年,这一项目仅分别为3401万元和-1.68亿元。
  那么为何在2020年前10个月,南方水泥处置固定资产获得高额收益,其具体又处置了哪些固定资产?对此问题,監管层也提出问询。据《红周刊》记者查看其问询函回复称,其2020年前10个月资产处置收益主要是下属拆迁、异地转型升级公司对应大额资产处置,这其中,主要是浙江钱潮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处置收入,处置净损益就高达9.6亿元。记者注意到,此次处置在2019年8月14日就已签署协议,包括其他两项处置资产也均在2018年就签署了协议。如此看来,不仅获得收益的时间上非常集中,南方水泥在并购之前突然大量处置固定资产充盈净利润的做法,貌似也是“一揽子买卖”,并不具备持续性的。如此情况下,公司以其利润增高而获得的高估值的解释理由很显然是有些牵强的。要知道,若并购成功之后,公司不再有这种临时增加净利润的措施,则业绩是否会变脸显然是需要高度警惕的,而业绩的一旦不及预期,则大量商誉减值计提则可能会发生,结果必然会引发股价的下行,给二级市场投资人带来明显伤害。
其他文献
深圳瑞捷(300977.SZ)已于2021年4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为1,120万股。本次公开发行后的总股本为4,480万股。发行价格为89.66元/股,对应市盈率为28.93倍。公司专业从事建设工程第三方评估、管理和咨询服务,致力于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共工程建设单位及其他委托单位等客户提供专业的工程评估、驻场管理和管理咨询服务,协助客户清晰掌握旗下建设项目总体
期刊
發行概览:公司决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1300万股;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以下项目:精密智能温度控制设备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制冷设备的研发。公司目前已主要形成了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和特种换热器四大类产品,并成为目前以数控装备、电力电子装置制冷为核心应用
期刊
4月21日,在武汉市“五个中心”建设暨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武汉中央商务区(以下简称“武汉CBD”)被定为武汉金融城,并成立专班负责推进建设工作,这个消息对于初步转型成功的泛海控股(000046.SZ)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泛海控股已经形成了“金融+房地产+战略投资”业务布局,“武汉金融城”的定位将能促进泛海控股各业务平台更好地协同聚力,与此同时,武汉CBD资产价值的拉升
期刊
4月21日,行动教育(605098.SH)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全球惟一一家在交易所公开市场上市的商学院”。据了解,行动教育是一家定位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云智力平台”,致力于为中小民营企业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化知识服务和智力支持平台。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企业管理培训业务、管理咨询服务以及相关图书音像制品销售。   汇聚国内外名师 名牌竞争优势明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所
期刊
每当金融政策或资本市场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都会在二级市场层面产生巨大影响,市场风格也会经历一个难以预料的变化。  在2015年,市场走了一轮大牛,当时“加杠杆”也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因为当时几乎是市场普涨,新股发行又比较少,很多新股民为了参与新股申购,不得不买入股票作为打新市值配置。殊不知,2016年以及之后几年的“去杠杆”带来了巨大的风格转换。笔者和许多投资者一样,对“去杠杆”和新股加速扩容的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下游行业对金属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金属零部件行业实现了加速发展。据wind数据库统计,自2013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属制品新产品销售收入实现持续上涨,截至2019年已达到6278.47亿元,期间复合增速达到12.68%,行业规模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   2021年4月20日,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03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以下项目:云南神农陆良年产50万吨饲料及生物安全中心项目、优质仔猪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优质生猪育肥基地建设项目、云南神农曲靖食品有限公司年50万头生猪屠宰新建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聚焦生猪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和生鲜猪肉食品销售等业务为一体的完整生猪
期刊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机器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其积累的海量信息数据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由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社会效率的提升将是颠覆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十三五”规划中,AI产业至2030年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与2018年底互联网的11万亿与房地产的15万亿相当,可见人工智能的定位是经济引擎级别行业,从投
期刊
相比规模超过1.5万亿的融资规模,A股的融券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影响几乎忽略不计的尴尬局面,常见的“一券难求”也让许多有意融券卖出的投资者知难而退。不过,最近情况已经悄悄有了变化,本周A股融券余额超过1500亿元,不仅再创历史新高,更比去年同期大增6倍以上。融券余额持续增长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股东甚至是大股东将手中持股,通过转融通机制进入到融券市场,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白马股。融券余额的增长,是
期刊
Wind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A股56家新能源车相关公司中,有45家取得正向收益,股价上涨家数占比超过80%,其中北汽蓝谷、小康股份、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涨幅居前。而今年以来,涨幅排名前5的公司中,整车企业就占据了4个席位。接受本刊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看,未来新能源车市场或难容下目前的上百家整车品牌,整个新能源车产业最大的利润点在于核心部件和软件系统研发,未来的制高点在于智能化,“软服务”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