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中形象的运用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现代西方文学中的形象(image,亦译“意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阅读一首小诗《地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看看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意象派运动的倡导者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是如何运用形象或意象的:
   (1)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在谈到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时庞德说:有一天他走出地铁车厢,在幽暗的地铁车站里他“突然间看到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小孩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诗人搜尽枯肠,寻找能确切抒发象他的突发情感一样可爱的文字。他先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后来又写了一首十五行的诗,均不满意,最后写了上述这首诗仅存二行的“意象诗”。在这首诗里,作者并不求助于对许多美丽脸庞的详尽表达或细节描绘,而是展示一幅画面,用一片片花瓣的美丽形象来暗示、来启引一个个美丽的脸庞,来唤一种美感。花瓣或许是因为带着春雨的湿润,或者是因为凝着朝露的晶莹,显得湿漉漉、水汪汪的,愈发衬托出那些面孔的清新俊逸、娟秀妩媚。一首好诗要避免用抽象或一般化的方式直陈其事,而要用含蓄婉约的方式去暗示启发,用新颖生动的形象去唤起联想、引发感受——这恰恰是“意象派宣言”所阐明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因陈袭旧的气氛中它无疑为当时的诗坛新辟了条蹊径。庞德为“意象”所下的定义是:意象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表现一瞬间的复杂的经验和感受。那一朵朵稚嫩而清新的花朵的形象是龐德面对一张张美丽的面孔的一刹那之间的感受;在表现这种美的感受时,这一形象比许许多多具体描述的文字也许更别有一种诗意和韵致。
   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形象或意象并不仅仅指那些可以目睹的视觉形象(visual image),而且也指其他各种感觉形象,如听觉形象(auditory image)等。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第一章在描述主人公斯蒂文童年时期在一个教学学校的经历和感受时运用了一系列听觉形象:
   (2)In the soft grey silence he could hear the bump of the balls;and from here and from there through the quiet air the sound of the cricket bats:pick,pack,pock:like drops of water in a fountain falling softly in the brimming bowl.
   在这里饶有兴味的是作者在提供听觉形象(pick,pack,pock)之后又辅以视觉形象,用泉水叮咚滴入碗中的图景来补充声音,绘声又绘色,两种形象兼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状。
   形象也可以作用于人的味觉、嗅觉等感觉。另一位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的一首小诗是运用这种形象的出色例子。一个儿子或一位丈夫夜深回家,又热又渴;他打开冰箱,看见一颗颗可爱诱人的李子,于是一口气把它们吃尽。想到这是主妇留着明天早餐用的,他就在冰箱上留下一张字条说明情由,诗题就叫《谨启》(This Is Just To Say):
   (3)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诗人在诗末一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来表达那种甜滋滋令人回味、凉丝丝沁人心肺的感觉。这何止是对李子的称赞,也是对准备这些李子的人的感谢。主妇见条,想必也会转嗔为喜的。这些感觉形象拱托出家庭之间默契和融洽的气氛。一首貌似平常的小诗由于对题材的发掘和形象的运用而充满了清新的温馨和隽永的情趣。
   冷与热、光滑与粗糙等感觉属于触觉,可构成触觉形象(tactile image)。在下面一首诗中,诗人用触觉形象表达他突然想起亡妻那一瞬间毛骨悚然的感觉:
   (4)The piercing chill I feel:
   My dead wife’s comb, in our bedroom, under my heel...
   如果诗人要详述丧妻之痛,他也许可以写一首更长的诗。但这首诗却写得不落窼臼,别开生面。也许这是妻子死后不久的时候,她的一只梳子还遗落在某个角落里,冷冰冰的,无声无息。这是亡妻生前梳妆的常用之物,诗人光着脚,无意之中踩着了梳子,一阵冰凉的感觉直透背脊,他不由得一阵抖索,毛骨悚然。这种冰凉的感觉,这种突然的惊愕,便是想起亡妻的一刹那之间的感受,它极其概括而集中地传达了诗人丧妻的全部懊痛和对死亡的惊恐。以形传神,以具体表现抽象,借以揭示一刹那之间的经验感受,这是意象派诗歌运用意象的要旨。
其他文献
近年来,农村集体债务沉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湖北省潜江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多头并举抓减债,取得了良好成效.
时下,农村普遍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深受村民欢迎.可是,少数村在实施过程中,却变了味,走了调.笔者曾到村里看了一些"公开栏",从字里行间及村民反映中,不难发现少数村干部在私
3月19日,2013年度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培训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邀请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
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工作。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本文根据德育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对德育工作
当前,在一些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有些村主任对财务上的事不检查,不督促,只批条子,不管后果,出现问题,将责任推给会计;二是有的村主任有法不依,有章不循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工作中最不容易摸清的一个数字,常常是干部嫌少、农民嫌多.黄山村自下而上统计的做法行之有效,让人耳目一新.
<正>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引导规范的土地流转行为,对激活土地这一生产要素,进一步将农业推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国农业抗御国际风险的能力等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