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9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引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取材于学习和生活,让作文再现学生的生活经历。
  众所周知,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社会生活,所有的创作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都是无病呻吟。初中的学生也是这样,背离了这一规律,初中学生的作文就只能是机械地摘抄句段的竞赛。
  其实,初中生作文有着广泛的取材范围,如:与父母、朋友、老师、陌生人的交往经历等等。在这一系列的交往过程中,都曾发生过许多让学生值得深思且又能从中悟出一些做人道理故事,通过作文对这一系列经历的再现,能调动学生对过去的经历进行一次重新思考,让原来闪现过的那点思维的火花点亮通向人格目标的起点,进一步明白一些做人的素质要求。
  其次,让学生的作文成为学生短短人生旅途的小结。
  从普遍意义上讲,学生的作文虽然算不上是真正的作品,但我们要认真地教育学生以创作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作文。既如此,出自学生之手的一篇篇好的作文,也与作家们的作品一样,同样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没有思想的作文就像一具没有生命的行尸走肉,没有任何价值。而学生作文的思想主要体现于学生对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的认识和看法。这样学生就必须主动地挖掘自己所述故事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自己的心得,让自己思有所得。
  进入初中后,只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恰当、有效的引导,让他们通过其自己的作文过程,把这些经历中的人和事进行一次反思,明白自己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所存在的对与错的行为、语言方面所涉及到的伦理道德、纪律规范、法律法规。这样一篇篇作文,变成一篇篇生活小结,也就成了学生的一次次的深刻反省。经过若干次这样的反复思考和反省,学生就能越来越多地积累更多的做人的认识和道理。由此,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做人的目标也就越来越明确了。学生有了自己的人格目标,这无疑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再次,让学生在作文中形成的反思成为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最有效的行为指南。
  人的道德养成是一个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又回归于实践中验证并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又回归于实践中验证并不断反得的过程。从这一过程来看,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来说最有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就是自己经过多次验证后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既然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做如前所述的有效的引导、帮助和指导,就应该将这一教育引导工作进一步延伸,不能让学生将作文本一放下就了事了;而是要根据各个学生在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其自身的独特的成长小结内容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进行恰当的引导,教其做人,促进其心理素质、道德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成长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学生。
  我的经验告诉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真正地将学生的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养成结合在一起,每个学生在作文中所呈现出来的其自己的成长的独特性尤其是他们在作文中所述的他们在反思之后获得的认识体会,会在教师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这样的体验,语文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认识结果观察对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或激励他们继续发扬其在学习中的进步行为,或教育和引导他们认真对待其在作文中所形成的人生认识,鼓励他们大胆地行为起来,以自己的认识经验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改正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或犯下的错误,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学生。
  只要我们真正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日常表现,我们就不难发现,初中学生也是一群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作文中的小结内容,如果我们引导得当,他们会把这些小结内容当作自己的承诺。我在一些学生违纪之后用学生自己在作文中的语言来与他们的论理时,他们脸上泛起的害羞的红色就是一个现实的证明。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不可能抛弃对学生人格养成方面的教育培养而单一地完成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技能培养。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的人格目标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其他文献
设计思路:  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最失败的可以说是作文教学了。不是没有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而是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的身上深刻的体现。说实话,那些作文高手不是我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身具有的天分发挥了作用。可是,有写作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如何让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作文才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为了寻找一条高效的指导写作之路,我经过一段時间的思考和探索,我逐渐认识到作文与人生、社会阅历不可分割的联
期刊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的加快,从而使大批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向城市务工。他们抛家舍业、舍妻弃子,从而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护,容易出现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严重的甚至造成悲剧。如何使悲剧不再发生,怎样使留守儿童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得到幸福的生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枯田的浇灌”  留守儿童有由于长
期刊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表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文道结合”已成为发挥语文学科教育性的一条公认的正确途径。我们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
期刊
一、和谐相处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在学生的眼里,尤其是班主任与科任老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与学生密切接触,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这要求班主任要增强公关意识,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与科任老师和谐相处,团结一致,最基本的是要与科任老师建立朋友关系,既是同事,也是朋友,和谐交谈往来,互相帮助,密切配合,促进教学活
期刊
语文教学在步入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之后越发为“急功近利”的中考、高考所取代,语文成了挥之不去的鸡肋。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霸权主义——数理化,帝国主义——英语的狂轰滥炸的浪涛声中堙没了,艰难地传递着几千年的人文关怀,艰难地传递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语文课堂教学也演变成了认识几个生字词、分分段、理解几个问题等等。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酣畅淋漓地肢解分析,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语文。语
期刊
诵读教学是诗歌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诗歌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诗歌鉴赏、诗歌创作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对课文的分析日益详尽,日益精彩;结构分析日益条理化,板书也日益专业化。这些分析越来越能够让学生看到课文的妙处。学生们听完课往往禁不住咋舌赞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实在是经典,实在是美妙。然而,阅读教学往往就到此为止。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还应该再往前迈一步,多问问学生: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美妙的语言,和经典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呢?但
期刊
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按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途径,以达到自身最佳学习状态,这些特点是传统教学教师难以达到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寻找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有经验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效指导。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位置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主要职能由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很快,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基本素养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目前农村中学的学生。在问及今后打算做什么时,很多回答都是“不知道”。这让家长无所适从,也让教师莫可奈何。所以必须加强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转变教师观念,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德育在农村初中教育中
期刊
现今的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有不少中学生不知道晏殊,也不知道温庭筠;不懂李商隐的朦胧,也不懂刘禹锡的深沉; 想象不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恬淡;更体会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凉……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对蕴含丰富、语言凝炼、气象万千的古典诗词提不起兴趣来呢?  学生漠视甚至排斥古典诗词的主要原因:  1.时代的差距产生的“阅读隔阂”。古典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