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三部曲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a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表现艺术,它的抽象性直接导致其表现内涵的丰富性、不确定性和多解性。音乐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还有赖于参与者的表现。可以说,声乐演唱是对音乐理解、声音技术、歌唱心理、作品驾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微妙合作形成的完整艺术形式,它虽以技能表现为主要特征,但透过歌唱,却全方位地反映了演唱者的素质,它是“二度创作”,即音乐审美过程中创造力的表现。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音乐审美创造力是主要目标,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也就失去了音乐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声乐基本技能、技巧的运用,还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即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融合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的理解力和艺术表现力,使学生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艺术内涵,达到提高演唱的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本人认为,声乐培训除开歌唱技巧的训练以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声乐作品旋律美的培养:一首声乐作品,我们首先接触的应该是它的旋律,要唱好一首声乐作品,首先要唱好它的旋律,通过旋律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该曲的情感所在。比如刘和刚的《父亲》,在没有唱这首歌之前,先唱此歌的旋律就会有很好的 美的享受,开始几句基本上都是在八度以内的如行云流水般的述说,听来让人倍感亲切,感同身受,在这几句里,只要我们仔细体会,一个为了儿女而任劳任怨的父亲的光辉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面;接下来的高潮是通过八度跳跃,反复下行,以表达儿女对父亲的爱也是天下无私,一世不够;最后一句顺坡下行,使旋律又回到了起点,这样既有首尾呼应的效果,又为下文做了铺垫。无疑,这首歌的旋律是美的,我们要唱好这首歌,我们要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必须要先把握好、领会好、唱好旋律;在声乐教学之前,必须要先培养学生旋律美的感受。要想让学生唱好此歌,就要让学生先获得旋律美的 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又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尽管你还清贫,我总觉得生活是那么甜蜜;尽管你还有忧虑,我总坚信未来是多么美丽……啊,亲爱的祖国,我的心紧紧贴在你的怀抱里。”这类歌曲能让学生的心永远与祖国一同跳跃,感受深沉的爱国之情的美。其旋律进行跟《父亲》如出一辙,在此就不必细说。
  二、声乐作品的声音美的培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乐作品更加是声音的艺术,一部好的声乐作品要好的声音来演唱,不同的声乐作品需要不同的声音来演唱;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培训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声音训练,当然,科学的歌唱呼吸与发声方法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起码要求,但是不同的声乐作品就要求我们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好的声乐作品才能被更好地演唱,其音乐情感才能被更好地诠释,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 声音美。又比如《父亲》,此歌亦民亦通,用刘和刚的那种如涓涓流水,清脆悦耳的声音来演唱,刚好是恰如其分。开始的时候如涓涓流水的的述说,高潮时又似大海似的汹涌,其明亮的音质似一湾清泉,清澈见底,恰如无怨无悔的父爱,清清楚楚,不含一丝杂质;再如《西部放歌》,这是一首带有浓郁的西部民歌风味的歌曲,用王宏伟那高亢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正好把祖国的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和祖国西部近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然,像这样的情况很多,也不能一概而论,这样的歌曲也不是不能用别的声音来诠释,只是我认为用这种声音更好。声音美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引导学生明白这个事实和道理 ,对于一个声乐学生而言,很好地给自己的声音定位,给自己所要演唱的歌曲定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声音潜力,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声音,从而达到声音美的审美效果。
  三、声乐作品的情感美的培养:好的声乐作品,必须扎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必须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每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都有其闪光的情感表达的一面,我们只有立足于本歌,放眼于现实,从更高的角度,让歌曲的情感升华,这样才能更好地唱好歌曲,教好学生。比如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是母爱,此歌的创作是根据满文军的实际情况而作的,满文军的妈妈为了他的音乐事业而任劳任怨,倾其所有,他演唱时是深情款款,听众也是为之感动,泪眼婆娑;但是,我们如果仅仅有感于满文军的妈妈,那这首歌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应该立足于满文军的妈妈,放眼于普天下的妈妈,升华于全人类的母爱,毕竟,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我们应该歌颂赞扬她。在歌曲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她,使学生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母爱,这样就更利于歌曲的演唱和情感的表达;还有《黄河颂》,这是著名的大型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里面的一个乐章,其歌曲主题是歌颂黄河的宏伟气势,磅礴力量;在教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如果仅仅告诉学生去理解体会黄河的宏伟气势,磅礴力量,那就没有什么深刻意义了,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升华他的情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时处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一些国人对抗战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通过歌曲,唤醒国人:我们应该象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象黄河一样气势磅礴,象黄河一样谁都不可战胜;同时也告诉大家,我们的抗战就象黄河一样,奔流到海,不可阻挡,我们的抗战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首壮国威,壮人心的歌曲,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教会学生去理解体会它,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唱好这首歌曲。像这样的歌曲不胜枚举,我们在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引导好学生,正确处理好歌曲的情绪情感,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情感美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育出更好的 声乐人才。
  总之,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能否保持同一步伐,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对学生不再只是开发智力、传授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把握创造过程中审美的主流方向,让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理解力、独特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健康、纯正、明朗、自然的高尚审美过程中自由发展。作为学生,既要保持参与创造的主体地位,又要克服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在师生共同的创造中,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调节、培养和塑造,建立自己的演唱风格和个性;声乐课应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审美教育有意识地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挖掘教学过程中可能潜藏的美感因素,努力将声乐课中的技能、技巧与美感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充满音乐美的气氛中学习声乐专业知识。一首好的作品总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表达人们的心声,或寄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出美的种子。久而久之,自然就能形成良好的审美功效和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
  (责任编辑:李之宣)
其他文献
2008年是我省高中年级实行新课标的第一年,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实现教育思想及观念的创新,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就构筑教育活动的诸因素而言,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
问题导向学习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50年代以临床教学大堂授课的形式出现在医学教育中,60年代中期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其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
目的: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用吡柔比星+阿糖胞苷的TA方案;对照组,30例难
密度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的应用既是学习中的重点,又是学习中的难点。我认为通过对密度的教学要达到如下要求。
首先,教师要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
多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已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停留在最简单的应用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优势。文章
基于GMS和嵌入式技术监控系统是将可靠的GSM无线网络与性能稳定的嵌入式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嵌入式PC实现对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最终达到监控和报警的目的。本文描述了该系统中图
谭嗣同思想受王夫之思想的影响,这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唐才常说:“复生治易,专主船山,以其多发前人之未发”,①谭嗣同本人对王夫之素来推崇备至,认为“五百年来学者,真通
邑中有里媪羅孺人者。其夫远出。久无音问。抚子守志三十余年。已旌表节孝矣。忽一日其夫携一妇人远道而归。入门相见。悲喜交集。孺人爱其妇。礼遇有加。蓋外纳之妾也。于是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祖国的兴衰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