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积极应对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尽快适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运而生。面对时代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机,“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号角吹响,我国“双创”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高等院校“双创”教育工作也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正努力承担起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以服务我国产业发展需要、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职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指创造和设计新的东西,其在经济领域应用比较广泛,随着创新概念的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引入到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创新。关于创业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一般指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利用各种资源来创办新企业,不断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创业可以为创业者带来商业价值,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价值。广义而言,创业是指人们为开创一项新的事业所开展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结合高校的场域特点和高校的四大职能,在高校“双创”教育中,创新可概括为更新已知、开创新知、探索未知的实践活动;创业则可概括为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和整合相关资源,创造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或自我价值的实践活动。创新是树根,创业是树叶,创业是创新实践活动的结果呈现方式之一。可以说,高校“双创”教育自理念到过程到结果都是围绕创新和实践两大核心内容展开的。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深远意义
高校“双创”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锤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力,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也是触动个人不断成长的战斗力。
(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力
农业革命时期,创新活动促使人类的生存能力逐渐增强,人类实现了从捕猎觅食逐渐走进畜养栽种补给食物,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的创新活动拓展了人类的体力,人力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放,大工厂规模化生产逐渐取代了小工厂个体生产;信息革命时期,人类的创新活动增强了人类脑力,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人类社会正加快进入以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这一时期的创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可以说,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是顺势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时代发展的车轮。
(二)创新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驱动力
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积极回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36号文)《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年28号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年95号文)《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2018年32号文)等,反复提及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推进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驱动力,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是触动个人发展的战斗力
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技术和数字化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物理、数字、生物世界的跨界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新兴突破技术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面对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创新由易变难,仅仅掌握某一门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正被迫走向创新之路,唯有创新方能快速适应时代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唯有创新方能不断自我发展、创造更好的未来。
三、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鉴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培养一批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以服务国家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然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共识。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国际经验分析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新兴突破技术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技术和数字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格局,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然成为各国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实时之举,也是各国人才竞争的核心任务。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特别重视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遵循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社会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办学规律,构建产、学、研之间“场依存性”。创新创业模式,旨在培养一批掌握扎实专业知识、承担时代使命、终身学习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麻省理工大学则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构建,创立G-Lab,对接国际知名大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在美国,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在推动和解决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促进经济持续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已成为其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英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创造力、主动性和创业纳入国家教育课程体系催生广泛的校企合作运动;除欧美之外,亚太地区的以色列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鼓励教师课堂上自主创新,提出“孵化器”计划和“磁石”计划,以提高高科技教育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日本也是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创立官产学结合的“企业见习制度 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纵观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实施经验,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完整性,重视创新创业意识启蒙,重视实践、实习、实训、实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真实体验,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对学生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感召。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把“被动适应社会”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析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我国自2015年以来,也不断深化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源源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很多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基于本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模式。
清华大学探索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和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北京大学建立起包括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输送主干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与课外活动支撑体系以及创业训练与企业孵化实操体系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南开大学则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手,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社会担当、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复旦大学则确立并推进“铸造创新灵魂、夯实一个枢纽、实现总体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核心举措,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激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轴,通过新建创新创业学院,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完整创新创业链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浙江大学则形成了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互促共进的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等在内的富有浙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工作大都围绕创新创业目标达成、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育等方面展开。以上高校立足本校学科特色、办学理念等,积极探索和建立一整套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
四、结语
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今天,拥有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然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研究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指创造和设计新的东西,其在经济领域应用比较广泛,随着创新概念的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引入到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创新。关于创业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一般指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利用各种资源来创办新企业,不断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创业可以为创业者带来商业价值,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价值。广义而言,创业是指人们为开创一项新的事业所开展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结合高校的场域特点和高校的四大职能,在高校“双创”教育中,创新可概括为更新已知、开创新知、探索未知的实践活动;创业则可概括为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和整合相关资源,创造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或自我价值的实践活动。创新是树根,创业是树叶,创业是创新实践活动的结果呈现方式之一。可以说,高校“双创”教育自理念到过程到结果都是围绕创新和实践两大核心内容展开的。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深远意义
高校“双创”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锤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力,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也是触动个人不断成长的战斗力。
(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力
农业革命时期,创新活动促使人类的生存能力逐渐增强,人类实现了从捕猎觅食逐渐走进畜养栽种补给食物,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的创新活动拓展了人类的体力,人力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放,大工厂规模化生产逐渐取代了小工厂个体生产;信息革命时期,人类的创新活动增强了人类脑力,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人类社会正加快进入以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这一时期的创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可以说,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是顺势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时代发展的车轮。
(二)创新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驱动力
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积极回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36号文)《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年28号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年95号文)《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2018年32号文)等,反复提及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推进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驱动力,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创新是触动个人发展的战斗力
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技术和数字化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物理、数字、生物世界的跨界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新兴突破技术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面对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创新由易变难,仅仅掌握某一门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正被迫走向创新之路,唯有创新方能快速适应时代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唯有创新方能不断自我发展、创造更好的未来。
三、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鉴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培养一批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以服务国家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然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共识。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国际经验分析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新兴突破技术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技术和数字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格局,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然成为各国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实时之举,也是各国人才竞争的核心任务。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特别重视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遵循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社会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办学规律,构建产、学、研之间“场依存性”。创新创业模式,旨在培养一批掌握扎实专业知识、承担时代使命、终身学习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麻省理工大学则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构建,创立G-Lab,对接国际知名大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在美国,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在推动和解决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促进经济持续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已成为其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英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创造力、主动性和创业纳入国家教育课程体系催生广泛的校企合作运动;除欧美之外,亚太地区的以色列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鼓励教师课堂上自主创新,提出“孵化器”计划和“磁石”计划,以提高高科技教育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日本也是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创立官产学结合的“企业见习制度 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纵观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实施经验,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完整性,重视创新创业意识启蒙,重视实践、实习、实训、实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真实体验,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对学生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感召。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把“被动适应社会”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析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我国自2015年以来,也不断深化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源源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很多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基于本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模式。
清华大学探索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和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北京大学建立起包括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输送主干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与课外活动支撑体系以及创业训练与企业孵化实操体系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南开大学则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手,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社会担当、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复旦大学则确立并推进“铸造创新灵魂、夯实一个枢纽、实现总体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核心举措,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激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轴,通过新建创新创业学院,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完整创新创业链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浙江大学则形成了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互促共进的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等在内的富有浙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工作大都围绕创新创业目标达成、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育等方面展开。以上高校立足本校学科特色、办学理念等,积极探索和建立一整套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
四、结语
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今天,拥有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然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研究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