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来源 :内蒙古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lker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法方药方面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学研究现状.搜集整理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文献25篇.研究表明,DGP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糖尿病病程日久,导致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以痰浊、血瘀、气滞等病理产物阻滞为标,本虚标实,基于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研究表明,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中药+针灸治疗、中药+艾灸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对DGP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以期为DGP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对中医针刺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15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中医针刺治疗.对以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针刺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14/15)显著高于常规组(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0,P<0.05);针刺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与ARAT评分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以及常规组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达克宁粉治疗腹泻致肛周皮肤破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我科因腹泻致肛周皮肤破损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3-9月我科因腹泻致肛周皮肤破损的患者21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达克宁粉局部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中药熏洗局部治疗,观察分析两组肛周皮损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肛周皮损评分(0.4±0.1)分低于对照组的肛周皮损评分(1.2±0.1)分,治疗有效率(95.24%,20/21)高于对照组(78.26%,18/23),不
目的:探讨在治疗眼睑、面肌痉挛中应用肉毒毒素注射配合针灸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40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强度分级及痉挛频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强度分级及痉挛频度分级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
目的:观察颈椎病肩周炎应用中药敷贴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独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敷贴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
目的:探究针刺印堂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电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印堂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DHI评分为(29.73±9.85)分,低于对照组的(36.64±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印堂穴在颈性
《金匮要略》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后世临床诊疗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其外治方剂苦参汤、雄黄、矾石汤、王不留行散、黄连粉、蛇床子散、狼牙汤等,在湿疹、带状疱疹、脓疱疮等皮肤疾病的外治中运用广泛,收效良好.然而,鉴于目前文献质量及经方推广的局限性,对《金匮要略》外治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研究还需不断总结和深入探索.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和急诊内科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各年龄段都可发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具有反复性、易诱发等特点,治疗难度大.若控制不力,会反复引起呼吸道感染、喘息咳嗽,严重者甚至诱发呼吸衰竭.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对中西医治疗哮喘的研究进行详细综述,以期总结经验,提高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状及机理进行探讨,指出中西医疗法已成为糖尿病肾病,尤其是早期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糖脂代谢、减少蛋白尿、延缓病情进展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医家和患者的认可.但其治疗机理及中西药相互作用机理仍有待探讨.
目的:观察在为骨折早期肿胀实施治疗过程中化瘀消肿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折治疗并出现早期肿胀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8例.乙组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冰敷,甲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化瘀消肿散外敷.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可知,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1d、7d、15 d疼痛评分发现,甲组相对较低,P<0.05;比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可知,两组结果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红细
孙思邈作为我国隋唐时期道教医学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临床辨证中十分重视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变化.孙氏认为产后妇人多以元气亏损、五脏虚劳为根本,在《千金方》妇人病篇中专门列出产后虚损方证32方,并将道家思想与临床融合,以阴阳大理指导辨证及遣方用药,善用肉桂配伍地黄调补人身先天之阴阳,使得阳得阴助,阴得阳济,阳有所附,阴有所固,继而人身气血化生,达到道家所说“冲气以为和”的状态.孙思邈对于阴阳一体观念的把握及临床用药中阴阳既济的理念对现代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