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痛苦:教育不能回避的课题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疫”,教育有所为
  编者按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教育能做些什么?反思教育,又该补足什么?
  循着这两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其中,有学者提出,当前教育中幸福话语远远多于痛苦话语,这是当前教育的短板,而正确面对痛苦是教育不能回避的话题;也有一线教师从防疫角度对当前德育进行了反思与重构;更多一线教师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针对疫情中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教师和学生心理危机,给出了可供操作的心理干预建议,助力在家战“疫”的师生。
  疫情当前,唯有保持一颗沉静的心,深入思考,才有助于我们直抵教育的本质,完成教育使命。
  新冠肺炎带给所有人不同程度的痛苦:感染者,要忍受生理和心理的痛苦;重疫区的人们,恐惧、伤心、愤怒,还要遭受各种歧视,这是心理的痛苦;即使是轻疫区的人,也有各种担心、恐惧和愤怒……可以说,痛苦是所有人的。
  痛苦不单在特殊时期出现,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所以,我们与痛苦的相遇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痛苦。教育也有回避痛苦的倾向,而且,教育对痛苦的回避有一个更堂皇的理由:教育以增进幸福为主旨。因此,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幸福话语远远多于痛苦话语,痛苦话语甚至处在销声匿迹的状态。实际上,教育对痛苦避无可避,原因在于,痛苦是人的痛苦,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与痛苦在人这里相遇。
  痛苦有意义吗?意义何在?
  痛苦是折磨,是一种坏的感受,谁都不愿意去主动感受痛苦。因此,直观看来,痛苦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说痛苦毫无意义,又与历史和现实经验不符。对于人类而言,痛苦可以是一种预警机制,它可以使人对威胁保持敏感。
  但是,很多痛苦是无法用意义来标定的。比如,这次被感染的一些病人,他们忍受了病痛,可最终也没有战胜病毒,在痛苦中离去,痛苦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另外,我们不但要问是不是所有痛苦都有意义,还要问痛苦对谁有意义。有时候我们说痛苦有意义,不是说对痛苦承受者有意义,而是说对他人、对群体有意义,这是关于痛苦意义思考的一个惯性思维。问题是,如果痛苦对受苦者没有意义,他人也好、群体也好,有什么资格去“享用”他们的痛苦所带来的意义?
  再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痛苦有意义,是指痛苦本身就有意义,还是我们从痛苦中学到了什么、进而建构出意义?即使我们承认痛苦有意义,是哪种意义上的意义?这依然是一个问题。如果是后一种意义上的意义,那么痛苦是否有意义只取决于人面对痛苦的态度,意义不是来自于痛苦本身,而是来自于人对痛苦的理解与处置。
  痛苦的本质
  如果说痛苦有一定的意义,那么,痛苦对人类也有一定的价值。但亚里士多德说,“痛苦是恶,是应当避免的。它或者在总体上是恶,或者以某种方式妨碍实现活动而是恶”。
  就人而言,所谓善与恶,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对人是好还是坏(当然,怎么理解好与坏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人好的,我们喜歡,就是善;对人不好的,我们不喜欢,想竭力避开,就是恶。痛苦对受苦者来说,是不好的,每一个真正的受苦者无需反思,都会自然而然地想摆脱痛苦,那么痛苦就是一种恶。梅耶菲尔德(Jamie Mayerfeld)认为痛苦对受苦者来说是一种内在恶(intrinsic evil),具有无需证明的自明性。他并不否定痛苦的工具价值,承认痛苦有改善与提升人的作用,但痛苦的工具价值来自于我们对痛苦的利用,不是痛苦本身的价值,痛苦的工具性价值并不能否定痛苦本身的内在恶。
  痛苦不仅对受苦者是恶,从非个人的角度看,痛苦同样是恶。痛苦的非个人之恶,在梅耶菲尔德看来也是内在的、自明的。对他人的痛苦,我们会有一种“不忍之心”,而“不忍之心”本身已经包含着由他人痛苦所引发的痛苦。
  教育的“痛苦使命”
  教育作为一种求善、向善、为善的人类活动,在人的痛苦面前不能无动于衷,而是肩负着消除痛苦的使命。所谓教育的“痛苦使命”是指教育消除痛苦的使命。
  教育的“痛苦使命”常被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把目光放在增进幸福上。如果消除痛苦和增进幸福发生了矛盾,到底哪个优先?显然是消除痛苦优先。首要的原因就在于痛苦就是一个道德呼唤,一个要求救助的呼唤,作为善的事业,教育必须对这现时的道德急需给予回应,否则就是一种不作为之恶,就是道德冷漠。第二,一个人如果陷入了痛苦,或者说被痛苦支配了,那么,一切增进幸福的活动都是多余的、无意义的。
  教育肩负“痛苦使命”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痛苦对人类的影响如此之深,理应成为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主要活动的核心关注点。政治、文化、经济等主要人类活动,对民族骄傲、国家荣光、个人成就的关注,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与此相对照,痛苦与苦难则被有意无意忽略,得不到人类目光的照射。教育作为自觉的文化活动,理应比其他活动更清醒、更智慧,自觉承担自己的“痛苦使命”,将痛苦作为自身活动的主要关注点,克制对群体荣耀、个人成就的过度关注,避免制造新的痛苦。
  教育的“痛苦使命”还在于大多数人类的痛苦都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人类自身制造的,用玻普尔(David E.Purpel)的话说,“都是人性失败的结果”,来自于人的自私、贪婪、无知、愚蠢、傲慢、恶斗、仇杀等人性堕落。面对人类痛苦,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怨天”,只能“尤人”,从人性反思的角度去寻找消除痛苦的方法。教育是基于人性并使人具有人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是人性事业,负有人性教化的责任。教育正是通过人性教化来达成减轻、消除人类痛苦的责任。
  面对疫情带来的痛苦,教育能做什么
  痛苦是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暂时先放下教育如何承担“痛苦使命”这样大的课题,只说眼下如何减缓疫情所带来的痛苦。
  首先是引导孩子减轻痛苦、转移痛苦。应该承认,我们在痛苦教育上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太少了,成年人在疫情重压下本身也是痛苦的。但成年人即使自身再痛苦,也不能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实际上,成年人在帮助孩子减轻、转移痛苦的过程中,也减轻、转移了自身的痛苦。   1. 与孩子一起分析当下痛苦产生的原因,他们都有知情权,家长和教师应该与他们一起了解疫情的基本情况,思考当下痛苦产生的起因。
  2. 与孩子一起探讨在当下生活状态下的最优选择,探索安全前提下多种生活的可能。
  3. 当前情况下,考试、升学、成绩都是次要的,家长和教师更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多做心理疏导工作。
  4. 痛苦虽然很难消除,但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来转移痛苦。当下的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有事做、做有兴趣的事情。当孩子们沉醉于有趣的事情的时候,闷在家里的痛苦就转移了。
  5. 将当下的痛苦作为对照,去体会过去生活中的美好。正常生活中的很多美好都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会特别注意。眼下不能出门,过去那些平常事的不平常性也就显露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可以由此设计一些家庭亲子活动或学校教育活动。
  当然,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孩子自身的痛苦,更要引导他们关注他人的痛苦,关注重疫区那些病人、同胞所忍受的痛苦。
  1.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孩子互相关心。通过网络、电话互相交流、互相支持,不但是对同学的帮助,也是减轻自身痛苦的方式。
  2.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关心教师,让孩子体会教师在非正常状态下既要操心自己的家庭,又要操心教学的不易;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长总是将保护子女放在第一位的情感。孩子应学会在接受家长关心的同时,以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家长、教师,减轻他们的负担。
  3. 尝试定时与外地的同学、亲戚联络,关心他们的状况,给比自己处境更艰难的同学、亲人以情感与精神上的帮助。
  4. 与孩子一起了解重疫区的灾情。信息时代,消息是封锁不住的。成年人不与孩子们一起了解,他们也会通过网络自己去看、去交流。既然如此,还不如家长、教师陪着他们去了解真实的状况,了解病人的身心痛苦与压力,了解重疫区人们的生活境况。成年人不能为了保护儿童就引导他们将眼睛从他人的痛苦上移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样做,不是负责任的教育。帮助别人的第一步,是“看见”他人的痛苦。
  5. 與孩子一起探讨能够做什么。作为普通人,尤其是作为孩子,能做的其实有限。在这个问题上,实际的贡献不是重点,关键是心意。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可能会有成年人想象不到的方式。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视联网技术特点,并结合系统集成业务和发展探析创新系统集成业务的机会,展望了未来视联网对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趋势,力求为传统系统集成业务寻找增长的新思路。
近年来,高校官方微信已经超过校报、新闻网站等平台,成为高校引导舆论和树立高校形象的最重要宣传阵地。高校官方微信的定位策略、内容策略、推广策略和团队建设策略都会影响
航迹的合理控制是影响无人机(UAV)智能决策重要因素。考虑UAV巡检的局部观测性和任务环境的高空复杂性,以电力巡检领域知识为背景,提出面向UAV电力巡检的语义实体构建及航迹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电力巡检领域的实体知识构建空间拓扑网络,并生成关于位置节点的语义航迹序列网络及其语义接口;然后,根据空间拓扑结构相似性度量的结果集,提出安全许可机制和基于强化学习的航迹控制策略,实现UAV电力巡检在统一的概念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将研制一种装在机动车辆上的防酒后驾驶系统.以减少因酒后驾车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气象影视节目的时效性、准确性及丰富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制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制作完成大量的、丰富的气象影视节目。而大洋的气象播出系统是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对国家经济安全开展跟踪性研究和前瞻性思考迫在眉睫。指标体系是多维度认识国家经济安全现象、多角度理解国
深度学习框架下的图像描述模型存在对图像特征选择不准确、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导致生成的图像描述语句整体质量不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自适应校正的图像描述模型。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能够在有序输出单词的同时动态聚焦在图像的各个区域,从而得到带有位置信息的注意力特征;通过一个通道激活层全面捕获通道之间依赖关系,进行注意力特征自适应校正,提高特征表示能力,进而提升由长短期记
针对视频图像行人跟踪过程中因遮挡、大尺度姿态变化而导致的目标丢失问题,提出了人体结构化特征(依据人体结构划分的局部区域特征)与核相关滤波器(KCF)算法融合的跟踪方法。首先,基于人体骨架关键点的图像位置,提取目标肩部、胸部、腿部等局部区域的图像特征,形成与人体姿态相关联的结构化特征模板;然后,建立平均峰相关能量(APCE)和KCF响应函数峰值结合的目标丢失判据,目标丢失后,利用行人骨架关键点判断待
基于企业资源观和价值相关性理论,利用中国147家生产日常消费品上市公司2009至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重点探究了企业营销强度对股票市场表现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及经济绩效在
针对当前访问控制中用户权限不能随着时间动态变化和访问控制合约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为基础,同时基于区块链和用户信用度的访问控制模型。首先,角色发布组织分发角色给相关用户,并把访问控制策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存储在区块链中,该合约设定了访问信用度阈值,合约信息对系统内任何服务提供组织都是可验证、可追溯且不可篡改的。其次,该模型根据用户的当前信用度、历史信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