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属于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本文以探讨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为目的,分析当前本门课程教学现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提出改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质量
财务会计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中间衔接课程,其前置课程为基础会计,后续有财务管理、税法、审计、岗位实训等课程。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进入财务会计学习提升其知识水平。只有财务会计教学取得高质量,才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实务中,财务岗位工作要么与财务会计知识直接相关,要么与财务会计知识间接相关。如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涉及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处置等内容,若不能把握好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可能出现学生在工作时无法胜任岗位工作的情况;又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时,离开财务会计,审计工作也无法完成。因此,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都将财务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一、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谈到财务会计的教学,就离不开两个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教师决定了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教学方式、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内容,是教学主体之一,他们在财务会计教学中位于引导地位,其作用贯穿于整个财务会计教学始终。
1.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指导着财务会计的教学方向,而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在目前的财务会计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目的有三种。
第一种,以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为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从而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大多选择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关注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第二种,以期末考试高通过率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主动性,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围绕期末考试确定重点、难点,继而开展教学工作,培养了学生应付期末考试的能力,但忽视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目的指引下,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期末考试,但是面对全国性会计资格证考试时,表现往往不是那么理想;参与工作后,工作能力也会显得比较薄弱。配合期末考试高通过率的教学目的,这类老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很有可能会采用单纯教师讲学生听,以期末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第三种,以实际工作要求为基础,既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作能力。以此为目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利用著名案例、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模拟实际工作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业务分析,思考、归纳相似业务的处理方法并学会处理差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工作,从而起到理论实务两手抓的效果。
2. 教材选择
教材作为教学所依赖的主要资料,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本合适的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知识。目前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对教师而言,既可以作为的一项科研成果,又可以辅助教学工作,所以自编教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自编教材是建立在自己对本门学科的理解之上,教材的体系反映的是其自身的财会理论体系。可见自编教材的使用,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编教材的时效性较差,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会计政策规定等的变更速度。
第二类,名校教材。这类教材多由本行业专家所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且多由高校出版社出版,从而能够与会计政策制度等变更保持一致性。可见,名校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编教材的时效性问题。但是这类教材在理论与实务选择上更偏向理论建立与推导,因此,要求使用此类教材的教师将理论建立与实务操作讲解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账务处理,最终具备应付复杂的会计工作的能力。
第三类,会计资格类考试教材。如在大专财务会计教学中选用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用书《初级会计实务》作为教材,在本科财务会计教学中选用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用书《中级会计实务》作为教材。选用此类教材,既可以便于老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完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参加会计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职称的作用。同时,与名校教材类似,教材更新速度能跟上相应会计政策的变更,其时效性能够得到保证。
3.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教材体系都以会计六个要素为基础建立的,教师选用的教材内容决定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内容,是学生获得财务会计职业能力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离不开其确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不相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也不同。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其所选择的内容多以简单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高比例通过期末考试为目的的,其选择的教学内容大都围绕期末考试而展开;而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为目的的,其选择的教学内容既包含教材各种难度层次的理论知识,又包含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与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后续教学工作。
4.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作为一项评价标准,对学生开展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有着激励与约束作用。因此,考核体系是否合理,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的考核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10%至30%,期末成绩占70%至90%,课程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课堂提问,期末成绩则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确定。传统考核体系多被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教师选择;而以完成期末考试通过率为教学目的的,其考核体系在传统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程度变化,如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为目的的,其考核体系不仅包括在校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还包括社会实践、职业资格证考取等内容。 (二)学生角度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分配时间与精力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如何平衡活动与学习既关系到其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关系到其专业能力的获得。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有学生因参加社团活动而缺席课程学习的情况。就此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学生反映活动影响期末综合测评,为获得良好的综合测评成绩,不得不缺席课程。值得欣慰的是,某些学生会自学并向教师求助以完成缺席课程的学习,但大部分学生会对缺席内容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以至于中后期出现课程学习跟不上的情况。财务会计是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相对于基础会计来讲,财务会计难度大大提高,如果学生不能保证学习时间,积极主动的开展财务会计学习,希望仅通过教师讲解达到理解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并将其熟练运用于工作中,这是不现实的。
大部分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时,着眼于通过期末考试。而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通常会在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利用短时记忆通过期末考试,甚至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期末考试结束后不久,学生通过短时突击获得的课程知识就所剩无几。所以,仅仅从期末考试作为判断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标准,明显不合理。
二、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思考
提高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为教学创造环境的学校,也离不开作为财务会计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
(一)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学环境的创造者,可以在大环境上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可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施加影响来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应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加强各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核心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专业成绩为基础,配合学生实践活动情况,分清主次,综合评定。高校在招聘教师过程中,可以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以引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已有师资队伍进行更新改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引入财会行业专家在校开展实务讲座,介绍财务会计实务案例,展现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邀请已毕业师兄师姐开展座谈会,通过他们回顾大学生活,总结学习经验,帮助在校学生规划大学生活;介绍就业信息,总结工作经验。
(二)教师方面
教师和学生虽然都作为财务会计教学主体,但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教师通过确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程教材、教学内容、考核体系以引导学生开展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处于引导地位。其工作态度极大地影响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应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教学方式应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板书、引入会计著名案例、模拟工作环境进行教学的方式;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上,可采用图示法,通过实物流转图和账务流转图结合将相关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材的选择上,笔者比较推荐采用会计资格考试用书。一方面,此类教材能紧随会计政策规定变更,以最新的政策规定为指导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另一方面,使用此类教材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参与会计资格考试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此外,使用此类教材会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将学习目标从通过期末考试提升为通过会计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会计职称。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按部就班地跟随教材安排显得略微枯燥,可以考虑将班级分组,设置工作岗位,实行轮岗制,通过配合不同岗位工作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讲解。这样即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便于学生在理论知识与不同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
考核方面,改革传统的简单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在考勤等内容的基础上,纳入会计资格考试、期中测评等内容;期末将闭卷考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鉴于很多同学采用期末突击形式通过期末考试,专业能力较弱,不仅在参加社会性会计资格考试时屡屡受挫,在工作中也难以得到认可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平衡期末与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等方式加强过程学习,并将过程学习体现于课程考核中,将在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教师也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对财务会计的任课教师及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职业培训,开展科研工作,提升理论水平。目前,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财务会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操能力。所以,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任课教师应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切切实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将其传授给学生。
(三)学生方面
学校和教师在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上起着外因作用,而发挥决定性内因作用的是学生。所以,仅仅依赖学校和教师不足以实现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加强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之初,任课教师通过课程介绍,强调财务会计的衔接与基础作用;介绍真实案例,展示财务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逐步引入本门课程并介绍学习方法,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同时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情和增强攻克本课程信心。
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笔者在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兼职,但大都选择作为超市宣传员或传单发放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学生在选择兼职时具有盲目性。笔者认为教师和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选择更具专业针对性的兼职工作,既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又可以增加专业实习经验,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在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提高。当然,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有待所有任教者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霞,刘春阳. 对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4(11).
2.赵宪敏. 会计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思考 [J].才智,2013(34).
3.郭桂花,王薇,林丽. 高校财务会计教学问题浅探[J].财会通讯,2013(34).
4.张雪芬,顾诚.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索[J].财会月刊,2013(13).
5. 彭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来自德州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J].商业会计,2013(9).
作者简介:丁可可(1989-),女,重庆人,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主要从事税务、会计方面研究。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质量
财务会计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中间衔接课程,其前置课程为基础会计,后续有财务管理、税法、审计、岗位实训等课程。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进入财务会计学习提升其知识水平。只有财务会计教学取得高质量,才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实务中,财务岗位工作要么与财务会计知识直接相关,要么与财务会计知识间接相关。如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涉及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处置等内容,若不能把握好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可能出现学生在工作时无法胜任岗位工作的情况;又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时,离开财务会计,审计工作也无法完成。因此,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都将财务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一、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谈到财务会计的教学,就离不开两个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教师决定了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教学方式、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内容,是教学主体之一,他们在财务会计教学中位于引导地位,其作用贯穿于整个财务会计教学始终。
1.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指导着财务会计的教学方向,而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在目前的财务会计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目的有三种。
第一种,以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为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从而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大多选择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关注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第二种,以期末考试高通过率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主动性,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围绕期末考试确定重点、难点,继而开展教学工作,培养了学生应付期末考试的能力,但忽视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目的指引下,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期末考试,但是面对全国性会计资格证考试时,表现往往不是那么理想;参与工作后,工作能力也会显得比较薄弱。配合期末考试高通过率的教学目的,这类老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很有可能会采用单纯教师讲学生听,以期末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第三种,以实际工作要求为基础,既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作能力。以此为目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利用著名案例、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模拟实际工作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业务分析,思考、归纳相似业务的处理方法并学会处理差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工作,从而起到理论实务两手抓的效果。
2. 教材选择
教材作为教学所依赖的主要资料,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本合适的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知识。目前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对教师而言,既可以作为的一项科研成果,又可以辅助教学工作,所以自编教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自编教材是建立在自己对本门学科的理解之上,教材的体系反映的是其自身的财会理论体系。可见自编教材的使用,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编教材的时效性较差,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会计政策规定等的变更速度。
第二类,名校教材。这类教材多由本行业专家所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且多由高校出版社出版,从而能够与会计政策制度等变更保持一致性。可见,名校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编教材的时效性问题。但是这类教材在理论与实务选择上更偏向理论建立与推导,因此,要求使用此类教材的教师将理论建立与实务操作讲解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账务处理,最终具备应付复杂的会计工作的能力。
第三类,会计资格类考试教材。如在大专财务会计教学中选用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用书《初级会计实务》作为教材,在本科财务会计教学中选用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用书《中级会计实务》作为教材。选用此类教材,既可以便于老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完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参加会计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职称的作用。同时,与名校教材类似,教材更新速度能跟上相应会计政策的变更,其时效性能够得到保证。
3.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教材体系都以会计六个要素为基础建立的,教师选用的教材内容决定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内容,是学生获得财务会计职业能力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离不开其确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不相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也不同。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其所选择的内容多以简单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高比例通过期末考试为目的的,其选择的教学内容大都围绕期末考试而展开;而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为目的的,其选择的教学内容既包含教材各种难度层次的理论知识,又包含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与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后续教学工作。
4.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作为一项评价标准,对学生开展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有着激励与约束作用。因此,考核体系是否合理,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的考核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10%至30%,期末成绩占70%至90%,课程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课堂提问,期末成绩则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确定。传统考核体系多被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教师选择;而以完成期末考试通过率为教学目的的,其考核体系在传统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程度变化,如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为目的的,其考核体系不仅包括在校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还包括社会实践、职业资格证考取等内容。 (二)学生角度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分配时间与精力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如何平衡活动与学习既关系到其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关系到其专业能力的获得。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有学生因参加社团活动而缺席课程学习的情况。就此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学生反映活动影响期末综合测评,为获得良好的综合测评成绩,不得不缺席课程。值得欣慰的是,某些学生会自学并向教师求助以完成缺席课程的学习,但大部分学生会对缺席内容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以至于中后期出现课程学习跟不上的情况。财务会计是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相对于基础会计来讲,财务会计难度大大提高,如果学生不能保证学习时间,积极主动的开展财务会计学习,希望仅通过教师讲解达到理解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并将其熟练运用于工作中,这是不现实的。
大部分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时,着眼于通过期末考试。而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通常会在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利用短时记忆通过期末考试,甚至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期末考试结束后不久,学生通过短时突击获得的课程知识就所剩无几。所以,仅仅从期末考试作为判断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标准,明显不合理。
二、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思考
提高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为教学创造环境的学校,也离不开作为财务会计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
(一)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学环境的创造者,可以在大环境上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可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施加影响来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应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加强各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核心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专业成绩为基础,配合学生实践活动情况,分清主次,综合评定。高校在招聘教师过程中,可以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以引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已有师资队伍进行更新改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引入财会行业专家在校开展实务讲座,介绍财务会计实务案例,展现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邀请已毕业师兄师姐开展座谈会,通过他们回顾大学生活,总结学习经验,帮助在校学生规划大学生活;介绍就业信息,总结工作经验。
(二)教师方面
教师和学生虽然都作为财务会计教学主体,但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教师通过确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程教材、教学内容、考核体系以引导学生开展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处于引导地位。其工作态度极大地影响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应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教学方式应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板书、引入会计著名案例、模拟工作环境进行教学的方式;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上,可采用图示法,通过实物流转图和账务流转图结合将相关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材的选择上,笔者比较推荐采用会计资格考试用书。一方面,此类教材能紧随会计政策规定变更,以最新的政策规定为指导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另一方面,使用此类教材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参与会计资格考试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此外,使用此类教材会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将学习目标从通过期末考试提升为通过会计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会计职称。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按部就班地跟随教材安排显得略微枯燥,可以考虑将班级分组,设置工作岗位,实行轮岗制,通过配合不同岗位工作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讲解。这样即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便于学生在理论知识与不同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
考核方面,改革传统的简单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在考勤等内容的基础上,纳入会计资格考试、期中测评等内容;期末将闭卷考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鉴于很多同学采用期末突击形式通过期末考试,专业能力较弱,不仅在参加社会性会计资格考试时屡屡受挫,在工作中也难以得到认可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平衡期末与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等方式加强过程学习,并将过程学习体现于课程考核中,将在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教师也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对财务会计的任课教师及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职业培训,开展科研工作,提升理论水平。目前,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财务会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操能力。所以,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任课教师应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切切实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将其传授给学生。
(三)学生方面
学校和教师在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上起着外因作用,而发挥决定性内因作用的是学生。所以,仅仅依赖学校和教师不足以实现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加强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之初,任课教师通过课程介绍,强调财务会计的衔接与基础作用;介绍真实案例,展示财务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逐步引入本门课程并介绍学习方法,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同时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情和增强攻克本课程信心。
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笔者在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兼职,但大都选择作为超市宣传员或传单发放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学生在选择兼职时具有盲目性。笔者认为教师和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选择更具专业针对性的兼职工作,既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又可以增加专业实习经验,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在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提高。当然,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有待所有任教者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霞,刘春阳. 对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4(11).
2.赵宪敏. 会计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思考 [J].才智,2013(34).
3.郭桂花,王薇,林丽. 高校财务会计教学问题浅探[J].财会通讯,2013(34).
4.张雪芬,顾诚.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索[J].财会月刊,2013(13).
5. 彭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来自德州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J].商业会计,2013(9).
作者简介:丁可可(1989-),女,重庆人,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主要从事税务、会计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