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民族的诗魂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曾是一个辉煌的诗歌国度,可现在已没多少人读诗,更没几个人写诗,诗歌世界一片萧条。学校教育在力挽颓势吗?翻开初中教材,现代诗歌有一定的空间,可中考,阅读和写作几乎都不涉及,所以它被教学势利地轻视。我们语文教学理应承担唤醒民族诗魂的重任,下面仅是我就初中语文教材,为此所做的浅近思考和微薄的努力。
  1 初中语文现代诗选编分析
  1.1 篇目和分布。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下册课本共选编12首现代诗,篇目如下:《在山的那边》、《理想》、《秋天》、《化石吟》、《金色花》、《荷叶母亲》、《天上的街市》、《静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黄河颂》、《华南虎》。前8首分布在上册六个单元,后4首分布于下册一、二、六单元。八年级上下册均未选编现代诗。九年级上、下册课本共选编11首诗歌,情况如下:《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蝈蝈和蛐蛐》、《夜》、《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前5首集中构成上册第单元,后6首集中构成下册第一单元。
  1.2 诗歌类型及思想。初中语文课本选编的23篇现代涛,含中国新涛l6篇,外国爵7篇。其思想内涵主要侧重于下列几个方面:爱国思乡:如《我爱这土地》、《乡愁》。追逐理想:如《在山的那边》、《理想》。亲近自然:如《秋天》、《蝈蝈和蛐蛐》。珍视亲情:如《金色花》、《荷叶·母亲》。表达哲理:如《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述科学:如《化石吟》。
  1.3 编者意图。从以上的情形看来,编者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诗歌思想性强,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譬如九年级下册的现代诗构成爱国为主题的单元,就能更好的激励学生的爱国之心。另外,诗歌特有的语言可以训练学生推敲字词,形成良好语感的能力。任举一例,《在山的那边》课后练习二设计:联系上下文,品位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第三,诗歌是纯粹的文学样式,学生可获得艺术感染力,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4 优势和不足。新诗是一股清新的风,是一扇别致的窗户,给学生带来别具一格的见识和享受,它唤起了沉睡在学生体内的无限诗情。但美中不足,三年接触23首,实在太少,比起79首古诗和数量众多的其它文体,分量太轻,八年级根本就是一个空白。另外,选文政治性很强,内容保守,作者年代比较靠前,缺少真正美质兼顾的诗,缺乏现代气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把握住这一丝亮色,用科学的授课方式,点燃学生的诗情,或许还可保存一分诗国遗韵。
  2 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浅探
  2.1 诗歌的教学目标。诗歌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呢?根据语义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其他的教学要求,总结如下:
  2.1.1 能准确、清晰、大声的朗读,做到节奏明快,重音准确,情感恰当。
  2.1.2 学会识别、赏析名句,并能背诵默写,适当积累一些诗歌常识。
  2.1.3 能通过自己的解读建构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并能领会诗歌表达的主旨。
  2.1.4 接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熏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深对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2.2 诗歌的教学方法。我实施并总结了一些诗歌教学的方法,就此献给大家,希望能抛砖引玉。
  2.2.1 朗读法。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诗歌的课后练习中基本都有朗读及背诵的具体要求,比如《秋天》中“有感情地朗讀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这也表达了编者在这方面偏向。
  朗读的方式有范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从目的讲,可以读识字、以读摩形、以读悟情、以读品言、以读索意。朗读的要求各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表情。一般一首诗歌宜交叉使用多种朗读方法。
  2.2.2 填词法。诗歌语言凝练,值得琢磨,贾岛为了“推”与“敲”,走火入魔,启发我们在学习中当扣开字句之门,方能达到诗人的思想世界,与其灵魂共舞。
  揣摩字词的方法很多,填词法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好办法。例如《秋天》,主要通过三个意境展现秋的优美绚烂:农人喜秋收、渔民闲摇归、牧女思笛音。诗句多用偏正短语,而这些意境多靠修饰成分表现。所以我在教学本诗时,先提出句子主干,让学生朗读,总结每节的内容。再展开想像,填上修饰性的词语。学生学到此己非常兴奋,他们脑里的秋天已经丰富多彩。最后朗读何其芳的原诗,品析他诗意而独特的秋天已不在话下。
  2.2.3 提问法。问题可引发思考,好的问题能开启思维,让其进入较深的精神层面。诗歌教学中提问应当简练到位,层次分明。比如笔者在上《金色花》一诗时,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讨论。①“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②为什么“我”一再不让妈妈知道自己的行踪?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诸如母子之情、宗教意境、表达技巧等诸多问题,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避免了老师零零碎碎的唠叨,避免了学生倾听的疲劳,而且培养了学生深层阅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表达和交流的技巧。
  2.2.4 改写法。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不论意境还是主题的理解,都要通过它作为桥梁。改写主要是以描写的表达方式对诗歌的形象进行描绘,也可以散文的方式全文改写,加强理解。下笔之前,先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细节上做充分补充。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阙主要写景,但要有与下阙浑然一体的理解,必须揣摩作者站在高山观景时意兴豪迈的胸怀。要求同学们改写上阙时,不仅把北国的雪景细腻的描绘出来,而且要关注毛泽东的感受。结果毛泽东的越来越重的呼吸、他起伏的胸膛、他激动时鼻翼的煽动、他产生“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时,吐了一大口烟圈都想到了,这首词带上了人的温度,显得鲜活无比,课堂其乐无穷。
  2.2.5 仿写法。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读写结合是趁着读的余温未消捉笔仿写,这种写的激情更甚。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写诗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济慈的诗《蝈蛔和蛐蛐》,通过盛夏蝈蝈歌唱和冬夜蛐蛐鸣叫两个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一个主题,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诗很简单,同学们十分钟就学完了,剩下的时间我们也来写一写,也写两个意境,表达一个意思。结果很多同学写出了让人喜出望外的习作。同学们在朗读欣赏自己诗的时候,听别人的诗作时,表情是多么欣喜陶醉。
  我们老师有许多都作诗,把自己的诗用在课堂来讲的也有。这是很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祖国的诗歌就会在这里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是创造能力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因此,我认为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很必要。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
期刊
【摘 要】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倒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老师所受内容是否全面、深入,他更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要做到
期刊
《新课标》规定:“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优化识记拼音方法、儿歌阅读强化拼音等知识点互相渗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1 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发
期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社会也是通过消耗大量商品刺激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面对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用正确的观点来指导消费,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关消费道德的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对学生進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可行性。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研究,消费究竟给今天的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他
期刊
【摘 要】 女中学生校园暴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追根溯源,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对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关键词】 女中学生 校园暴力 道德教育 情感教育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
期刊
“能力”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也就是不打折扣地贯彻教育实效性的原则,使学生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能立即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它需要具体形象,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的支持。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设想把我们全部的学校教育看成一个整体,把三分之一的部分或更多的分配到学生自己所喜欢的,自己所选择的实践学科上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再重
期刊
如何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1 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实践活动,
期刊
【摘 要】 师生关系是由教学关系为主的关系体系构成的,因在教学上存在着师生相互间的期待,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因此,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学质量 期待 构建     在师生之间存在的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等诸多关系中,因师生在教学上存在着期待效应,从而推进其他关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渐促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期刊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