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xi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由于多媒体教高网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编制了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它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下面我就谈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性好动,自控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常常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因而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结果。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時,为了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先让学生发表意见后,边演示: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在快速旋转时三角形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高在哪里?由于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让学生观察并建立了清晰的圆锥高的概念,这样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在轻松输快中掌握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们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学生调用诸种感官,通过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因此,我在几何知识数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学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我为了使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两者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画出一个圆的直径。一条光亮的直径,再画一条闪光的半径,让半径以圆心为定点旋转,使它与直径在一条直线上,并闪动。
  这种动感的演示,使学生容易形成: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一概念。并且由于学生看到半径和直径的运动变化过程,形象而又直观,因而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往往会有一题多解,同时,存在分割,移动的方法。而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在教学中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多媒体教学就体现了它极大的优势,将组合图形分析得清晰、透彻。
  例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拼,当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拼摆,显得有些忙乱时,适当要求学生想一想,你是怎样拼的?学生有些为难了。这时电脑演示“旋转与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把上面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直到两三角形底也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至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使学生恍然大悟。
  在分析组合图,或者补充条件的题中,只要教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当学生说到哪种方法时,老师点击出来,并配以闪烁和声音,老师做到机动灵活,有备而来、随机应变,而学生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总之,多媒体技术灵活地渗透在教学中,能化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真正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只注重知识灌输,以高分为目标,使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至学生的质疑能力差,创新能力差。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学生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学科教育中应把德育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围绕 “比较级” 这个句型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描述人的外表及性格的形容词calm、 wild、 outgoing、 serious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语法项目——①形容词的比较级 ②含比较级的句型。  依据课标和教材对本节课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掌握outgoi
期刊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是在体育游戏打地鼠的基础上,将常见的数学元素与游戏有机的结合,选取的图形有正方形和三角形,颜色上选取了红黄蓝三原色,在游戏情境中让幼儿尝试用正向、逆向思维进行游戏。大部分孩子能知道图形的名称,在思维上也多是正向思维,很少涉及到逆向思维。所以将本次学习活动目标重难点放在了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游戏。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挑战,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在
期刊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分一
期刊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学,通过实物操作来引导幼儿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来表述。小班幼儿有了量比较的认识,但在多个物体的比较和认识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上任然是薄弱环节,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数学活动《比较高矮》,这节活动内容上贴近生活,巧妙地通过实际生活贯穿整
期刊
一、教学分析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访问等方式了解爸爸妈妈的现实生存状态,体会他们生活和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访问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体会父母生活和工作的艰辛。  2.使学生学会换位思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画、量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关系引起的坡度的变化等直角三角形中的奥秘。  2.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表达能力。  3.通过实践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随在实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并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的主要情节。  2.借助图片讲故事,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行为习惯和能力。  4.讲故事,感受故事带来的挑战与满足。  教學重点:能认真倾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PPT  一、看图导入  看图片,图上画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稠、稀”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一、谈
期刊
2020年的开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稀松平常的日子。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春节不见了,街上冷冷清清,少见人影,大家都自觉地宅家隔离。想到放假前,我笑着和孩子们道别:“新年快乐,我们年后见!”然而,谁料想“再见”一拖至此,只余想念牵挂在你我心间。病毒虽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分隔开,但阻挡不了我和孩子们心灵相依通过网络,我以“云陪伴”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度这个特殊的寒假。  在这场抗击病毒的战役打响之时,我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