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基础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依据近年来教学和研究趋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地位日益显著,也因此催生了很多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章。本文试图根据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与低年级学生的特殊性,结合笔者对自主设计”1+3”预习卡的摸索,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1+3预习卡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当中,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偏爱传统的输液式教学法,这反映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光“扶”,不敢“放”。甚至出现一些老教师“一手包办”,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传统模式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在小学语文当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当成培养学生终身兴趣,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满足考试的需要, 以致学生无法体会到阅读教学的趣味之处。
(二)多媒体技术的滥用
在如今鼓励小学阶段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在大环境下,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也存在滥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 过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作用都未能发挥出来。过度依赖多媒体这种虚拟环境,只能让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依赖心理, 学生主动动脑思考的意愿会逐步降低,自主阅读学习和写作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效性低
纵观当前低年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学困生更为明显,优生被埋没。
二、应对措施——“1+3”预习卡
古语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自读自悟。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文本的效率。对于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预习很重要。,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预习需要教师用心指导。 针对这个情况,我所采用了“1+3”预习卡指导学生预习。“1+3”,顾名思义,即是一篇课文通三关。
(一)生字词关
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关键,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从一年级下学期,部编教材选用的课文类型与篇目的长短已经与人教版的教材有相当大的在区别。特别是一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咕咚》、《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这三篇课文,已经没有全文注音。假设学生对本课字词不熟悉,到了教师授课时候,更加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因此预习卡设计首先通过字词关。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小模块,分别是“我会认”和“我需认”。学生需把本课生词拼读两遍。遇到自己没见过在生字,先自行思考识字方法。能自行想出识字方法的生字记录在“我会认”,不能想出识字方法的记录在“我需认”,待上课时提出,请同学或老师解答。
(二)朗读关
指导学生初步朗读课文。预习时学生是在家完成的,教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初步朗读呢?这里需要家校协助。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成功 的教育需要家校协作,好习惯的养成更是如此。每篇课文预习前我都会录下自己的范读录音发到班群,请家长播放给学生听。第一,教师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起到一种言传身教的作用;第二,电子产品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学生喜欢用电子产品辅助学习。学生跟着老师范读录音读课文两遍以上,最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分享的段落,记录在朗读关,并熟读多遍,在课堂上分享给老师与同学听。
(三)思疑关
思疑关,即指导学生提问题,这个内容是预习能力中最主要和最难的一项,可以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进行。具体如何展开?我想了几句简单易记的话:“看题目,提问题。读课文,想问题。动动笔,找问题。”设计预习卡时,我把这几句话体现在预习卡上。学生按照上面的提示去进行读文提问题找问题。最初的时候,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运用预习卡进行预习,指导学生如何提问题。学生提不明白问题,课堂上我就结合课文具体讲解怎样提问,比如《四个太阳》,我让学生看着题目想:你有什么疑问呢?他们就说了:“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四个太阳指的是什么呢?”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这样就是对课文提问题了,要把问题写到书上。第一周后,会根据题目提问题的孩子多了起来,但是仍然有孩子在读了课文后才提问,这样的问题一般对全文的理解就不够了。我为何要孩子看着题目提问呢?题目是题眼,它或是精炼的概括了全文内容或是总结了全文要体现的思想感情,只要抓住题目提问并弄明白,那么基本就能读懂了全文,了解了主要内容,因此我不提倡预习的时候在课文里面提问题。对那些能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我在课上充分肯定并奖励。
三、1+3预习卡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堂阅读教学,教师的备课是为了让教学有的放矢,而学生经过先行自学的预习阶段,在课堂上的听讲也能做到有的放矢,逐步脱离目前紧张的“奔命”于老师的思维步伐的现状。老师教学过程也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预习卡汇报情况,在讲授的时候就能有所侧重,既节省了时间,又让课堂详略得当,不至于死板,很自然的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总的来讲,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一是有利于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以及运用,二是有利于提高自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机会。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对于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做法,旨在打开学生的学习大门,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学习不在枯燥单一,从而为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要扮演好传道授业者的角色,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的启蒙者。我期望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张慧,崔文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2,35:92-93.
[2]朱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34 .
[3]林少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J].学园,2015(1).
[4]杨金详,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预习课文[J]。教育前沿.2016(2).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1+3预习卡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当中,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偏爱传统的输液式教学法,这反映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光“扶”,不敢“放”。甚至出现一些老教师“一手包办”,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传统模式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在小学语文当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当成培养学生终身兴趣,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满足考试的需要, 以致学生无法体会到阅读教学的趣味之处。
(二)多媒体技术的滥用
在如今鼓励小学阶段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在大环境下,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也存在滥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 过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作用都未能发挥出来。过度依赖多媒体这种虚拟环境,只能让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依赖心理, 学生主动动脑思考的意愿会逐步降低,自主阅读学习和写作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效性低
纵观当前低年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学困生更为明显,优生被埋没。
二、应对措施——“1+3”预习卡
古语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自读自悟。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文本的效率。对于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预习很重要。,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预习需要教师用心指导。 针对这个情况,我所采用了“1+3”预习卡指导学生预习。“1+3”,顾名思义,即是一篇课文通三关。
(一)生字词关
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关键,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从一年级下学期,部编教材选用的课文类型与篇目的长短已经与人教版的教材有相当大的在区别。特别是一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咕咚》、《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这三篇课文,已经没有全文注音。假设学生对本课字词不熟悉,到了教师授课时候,更加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因此预习卡设计首先通过字词关。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小模块,分别是“我会认”和“我需认”。学生需把本课生词拼读两遍。遇到自己没见过在生字,先自行思考识字方法。能自行想出识字方法的生字记录在“我会认”,不能想出识字方法的记录在“我需认”,待上课时提出,请同学或老师解答。
(二)朗读关
指导学生初步朗读课文。预习时学生是在家完成的,教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初步朗读呢?这里需要家校协助。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成功 的教育需要家校协作,好习惯的养成更是如此。每篇课文预习前我都会录下自己的范读录音发到班群,请家长播放给学生听。第一,教师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起到一种言传身教的作用;第二,电子产品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学生喜欢用电子产品辅助学习。学生跟着老师范读录音读课文两遍以上,最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分享的段落,记录在朗读关,并熟读多遍,在课堂上分享给老师与同学听。
(三)思疑关
思疑关,即指导学生提问题,这个内容是预习能力中最主要和最难的一项,可以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进行。具体如何展开?我想了几句简单易记的话:“看题目,提问题。读课文,想问题。动动笔,找问题。”设计预习卡时,我把这几句话体现在预习卡上。学生按照上面的提示去进行读文提问题找问题。最初的时候,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运用预习卡进行预习,指导学生如何提问题。学生提不明白问题,课堂上我就结合课文具体讲解怎样提问,比如《四个太阳》,我让学生看着题目想:你有什么疑问呢?他们就说了:“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四个太阳指的是什么呢?”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这样就是对课文提问题了,要把问题写到书上。第一周后,会根据题目提问题的孩子多了起来,但是仍然有孩子在读了课文后才提问,这样的问题一般对全文的理解就不够了。我为何要孩子看着题目提问呢?题目是题眼,它或是精炼的概括了全文内容或是总结了全文要体现的思想感情,只要抓住题目提问并弄明白,那么基本就能读懂了全文,了解了主要内容,因此我不提倡预习的时候在课文里面提问题。对那些能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我在课上充分肯定并奖励。
三、1+3预习卡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堂阅读教学,教师的备课是为了让教学有的放矢,而学生经过先行自学的预习阶段,在课堂上的听讲也能做到有的放矢,逐步脱离目前紧张的“奔命”于老师的思维步伐的现状。老师教学过程也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预习卡汇报情况,在讲授的时候就能有所侧重,既节省了时间,又让课堂详略得当,不至于死板,很自然的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总的来讲,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一是有利于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以及运用,二是有利于提高自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机会。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对于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做法,旨在打开学生的学习大门,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学习不在枯燥单一,从而为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要扮演好传道授业者的角色,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的启蒙者。我期望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张慧,崔文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2,35:92-93.
[2]朱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34 .
[3]林少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J].学园,2015(1).
[4]杨金详,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预习课文[J]。教育前沿.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