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法国语言大师福楼拜的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语言,而关于艾玛·包法利这一角色,本文浅要分析了浪漫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同一人物身份下的矛盾与对立,并从人物名称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包法利夫人和商人勒乐两个典型人物形象,最后分析探讨了这部作品的底层逻辑,阐释了福楼拜笔下的一种爱情的循环模式。
关键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法国文学
一、浪漫与庸俗在同一身份下的博弈
艾珉在本书的前言中说道:“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荣的英雄年代过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风暴也已平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而今活动在生活舞台上的,只剩下一群群资产阶级庸夫俗子,浪漫主义的激情已成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①
这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让浪漫主义在庸俗的现实中无处可去。艾玛·包法利正是这个时代中浪漫主义与实际平庸生活矛盾的化身。她明明是农场主的女儿,本远离着富贵的生活,却被送进修道院,接受着名门小姐般的训练……艾玛喜欢精致又浪漫的生活,当她回到家里,百无聊赖之时只将一颗年轻跃动的心寄托给遥远美丽的爱情。然而,当结婚离家的时刻来临,艾玛并不知道的是,她所祈愿的旧无生气的日子的结束并不能许诺一段崭新生活的开始,她自以为从一段旧日的束缚中逃脱,却不知投向了新的庸俗密匝的落网。
二、《包法利夫人》小说语言的暗示与情节联系
正如老舍的戏剧中每个出场人物的台词都和这个人物的性格命运紧紧相连一样,福楼拜也是运用语言的高手,屠格涅夫赞美他道:“在任何语言的任何作家身上,都没有这样的精益求精。”他在行文中力求词章、结构、意境、声韵诸方面的完美,被称为“文字的基督”,《包法利夫人》更是他五年心力所著作品,其中的人名地名都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命运,但因语言间的阻隔,中文读者并不可能预知名字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判刑”,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于小说表达的理解力。天下没有真正完美的译本,但挑拣关键词句了解文化背景,可以获得对于小说内涵更加丰富到位的理解。
(一)艾玛·包法利
首先要谈到的是女主人公艾玛·包法利(Emma·Bovary)的名字,它在法语中的含义是“一心向往浪漫的爱情,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愚蠢的命运”。艾玛(Emma)这个名字发音漂亮、悦耳,带有着一种浪漫的情怀,“Emma的发音类似于法语动词aima(她爱),似乎女主人公生活在‘爱’中,当然更确切地说,生活在‘爱情的想象中’”②而这也正是她身上浪漫主义的一种象征。
但当谈到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时,你会感到二者之间一种无法调和的不和谐和古怪感,似乎是前后矛盾而无法搭配的。在法语中“bouvet”含有小公牛的意义,“对于法语读者来说,Bovary初听比较漂亮,词尾“ry”在传统姓氏中不常见,因而带有异域情调。细细分析以后就会发现,该名字隐含着“牛”的意象”③,而这个姓氏恰恰是作者在行文中隐埋的线索,呼应着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象征着主人公命运中无法避免的平庸的现实。而艾玛的丈夫查尔斯·包法利(Charles·Bovary)的名字中,更是潜伏着“愚蠢”的主题,意为“愚钝如牛,辛劳平庸”。
(二)勒乐
在整个作品中,布匹商人勒乐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向妇女售卖商品,甜言蜜语、阿谀逢迎,渐渐将艾玛引向高利贷者的盘剥之下,促成了艾玛的死亡。在法语语境中,读者能够容易地辨识布商“Lheureux”的名字含有“heureux(幸福、快乐)”的意义,但小说文本描绘的该人物却是一个用一时的甜蜜快乐的障眼法扼杀了女主人公的奸商,最终艾玛负债累累,因无力偿还而服毒自杀。
小说中的这一商人形象,可以看做是资本主义的代表,而勒乐对于艾玛的诱骗则表现了资本主义对于浪漫主义的一种腐蚀。勒乐的言行穿插在小说的主线之中,似有若无却不可或缺,从艾玛搬到永镇之初他上门兜售几次被拒到最后艾玛拿出母亲的结婚礼物抵债,资本主义的腐蚀一直在默默进行着,这是福楼拜对平庸的、追名逐利的资产阶级的讽刺,也是对浪漫主义沦陷丧失的心痛。正是艾玛的浪漫心性与资产阶级的追逐名利的矛盾和对立,产生了这一场无法避免的悲剧,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三、作品的深层逻辑——探讨有关人性的主题
小说故事情节发展中看似荒诞的表象实际是源自于对于自身的超越,而艾玛的人生悲剧,正是一场“超越的悲剧”。艾玛在寄宿学校所受的教育、阅读经历以及她接触的事物让她拥有一种超越普通人之上的思维和情怀,造就了她的浪漫的性情,但平庸的笼罩却让她无处躲藏,只能沉溺于一场加诸于普通人身上的幻想。
从情感游戏的角度来看,福楼拜笔下所写的爱情其实是一种无逸永劳的人性。当艾玛厌倦于农庄的生活时,查理出现了,她同他交谈、散步,觉得他妙趣横生,那时她是多么爱他。他也觉得同她在一起的时刻非常快活,却未想到这个少女已经暗恋他多时了。但当他们二人结为夫妻,查理深深爱上了这个欢快、可爱,有如天使一般的女子时,她却发现了生活的噩耗:永远无法逃脱的琐碎之事和没有浪漫与希望的未来。艾玛同内心恪守的道德斗争,当罗多夫向她求爱时,她拒绝了她,但这种拒绝并不坚定。但当罗道尔夫从平日的激烈与热情变得态度寡淡,艾玛心中竟在这时燃起欲望的火苗,向罗道尔夫重新表白心意,甘愿做了他的情妇。
这便是福楼拜笔下所描绘的爱情的循环:每当艾玛爆发出热情时,对方的爱恋却总是在同一时刻熄灭,恋爱双方永远不会同时爱上对方,这就是这一循环的规章。艾玛一次又一次发现这种热情的消退,但却只能用更加激烈而狂热的爱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用幻想来填补现实的空缺,“而她自己也变成了这些想象人物中的真实部分,实现了自己青春年代的梦想,化为自己长期向往的情妇了。”④即便是在她感到从内心袭来的对莱昂的厌烦后,她仍然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写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仿佛在信里她便可以看到她想要的爱情的模样,但可惜的是,写信时“她看到的并不是莱昂,而是另外一个男人,一个由她最亲热的回忆、最美丽的读物、最强烈的欲望交织而成的幻像”⑤或者说,假象。
一方面,现实的残酷与平庸使得艾玛无法逃脱心灵的重压;另一方面,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交互的爱情使人始终徘徊在黑暗的笼罩之中。偷情不过是一次又一次重复这双重的痛苦,但恋爱时刻的欢愉冲淡着这种束缚与忧心,殊不知对于人性中的不变性,这是饮鸩止渴,拖延着一个没有答案的难题。
注释:
①(法)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 第2页
②③彭俞霞《小说人名的翻译——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④⑤(法)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
參考文献:
[1]勒内·吉拉尔《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彭俞霞.《小说人名的翻译——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3](法)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周欣宁(1998.0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现就读于河南大学。
关键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法国文学
一、浪漫与庸俗在同一身份下的博弈
艾珉在本书的前言中说道:“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荣的英雄年代过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风暴也已平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而今活动在生活舞台上的,只剩下一群群资产阶级庸夫俗子,浪漫主义的激情已成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①
这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让浪漫主义在庸俗的现实中无处可去。艾玛·包法利正是这个时代中浪漫主义与实际平庸生活矛盾的化身。她明明是农场主的女儿,本远离着富贵的生活,却被送进修道院,接受着名门小姐般的训练……艾玛喜欢精致又浪漫的生活,当她回到家里,百无聊赖之时只将一颗年轻跃动的心寄托给遥远美丽的爱情。然而,当结婚离家的时刻来临,艾玛并不知道的是,她所祈愿的旧无生气的日子的结束并不能许诺一段崭新生活的开始,她自以为从一段旧日的束缚中逃脱,却不知投向了新的庸俗密匝的落网。
二、《包法利夫人》小说语言的暗示与情节联系
正如老舍的戏剧中每个出场人物的台词都和这个人物的性格命运紧紧相连一样,福楼拜也是运用语言的高手,屠格涅夫赞美他道:“在任何语言的任何作家身上,都没有这样的精益求精。”他在行文中力求词章、结构、意境、声韵诸方面的完美,被称为“文字的基督”,《包法利夫人》更是他五年心力所著作品,其中的人名地名都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命运,但因语言间的阻隔,中文读者并不可能预知名字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判刑”,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于小说表达的理解力。天下没有真正完美的译本,但挑拣关键词句了解文化背景,可以获得对于小说内涵更加丰富到位的理解。
(一)艾玛·包法利
首先要谈到的是女主人公艾玛·包法利(Emma·Bovary)的名字,它在法语中的含义是“一心向往浪漫的爱情,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愚蠢的命运”。艾玛(Emma)这个名字发音漂亮、悦耳,带有着一种浪漫的情怀,“Emma的发音类似于法语动词aima(她爱),似乎女主人公生活在‘爱’中,当然更确切地说,生活在‘爱情的想象中’”②而这也正是她身上浪漫主义的一种象征。
但当谈到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时,你会感到二者之间一种无法调和的不和谐和古怪感,似乎是前后矛盾而无法搭配的。在法语中“bouvet”含有小公牛的意义,“对于法语读者来说,Bovary初听比较漂亮,词尾“ry”在传统姓氏中不常见,因而带有异域情调。细细分析以后就会发现,该名字隐含着“牛”的意象”③,而这个姓氏恰恰是作者在行文中隐埋的线索,呼应着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象征着主人公命运中无法避免的平庸的现实。而艾玛的丈夫查尔斯·包法利(Charles·Bovary)的名字中,更是潜伏着“愚蠢”的主题,意为“愚钝如牛,辛劳平庸”。
(二)勒乐
在整个作品中,布匹商人勒乐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向妇女售卖商品,甜言蜜语、阿谀逢迎,渐渐将艾玛引向高利贷者的盘剥之下,促成了艾玛的死亡。在法语语境中,读者能够容易地辨识布商“Lheureux”的名字含有“heureux(幸福、快乐)”的意义,但小说文本描绘的该人物却是一个用一时的甜蜜快乐的障眼法扼杀了女主人公的奸商,最终艾玛负债累累,因无力偿还而服毒自杀。
小说中的这一商人形象,可以看做是资本主义的代表,而勒乐对于艾玛的诱骗则表现了资本主义对于浪漫主义的一种腐蚀。勒乐的言行穿插在小说的主线之中,似有若无却不可或缺,从艾玛搬到永镇之初他上门兜售几次被拒到最后艾玛拿出母亲的结婚礼物抵债,资本主义的腐蚀一直在默默进行着,这是福楼拜对平庸的、追名逐利的资产阶级的讽刺,也是对浪漫主义沦陷丧失的心痛。正是艾玛的浪漫心性与资产阶级的追逐名利的矛盾和对立,产生了这一场无法避免的悲剧,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三、作品的深层逻辑——探讨有关人性的主题
小说故事情节发展中看似荒诞的表象实际是源自于对于自身的超越,而艾玛的人生悲剧,正是一场“超越的悲剧”。艾玛在寄宿学校所受的教育、阅读经历以及她接触的事物让她拥有一种超越普通人之上的思维和情怀,造就了她的浪漫的性情,但平庸的笼罩却让她无处躲藏,只能沉溺于一场加诸于普通人身上的幻想。
从情感游戏的角度来看,福楼拜笔下所写的爱情其实是一种无逸永劳的人性。当艾玛厌倦于农庄的生活时,查理出现了,她同他交谈、散步,觉得他妙趣横生,那时她是多么爱他。他也觉得同她在一起的时刻非常快活,却未想到这个少女已经暗恋他多时了。但当他们二人结为夫妻,查理深深爱上了这个欢快、可爱,有如天使一般的女子时,她却发现了生活的噩耗:永远无法逃脱的琐碎之事和没有浪漫与希望的未来。艾玛同内心恪守的道德斗争,当罗多夫向她求爱时,她拒绝了她,但这种拒绝并不坚定。但当罗道尔夫从平日的激烈与热情变得态度寡淡,艾玛心中竟在这时燃起欲望的火苗,向罗道尔夫重新表白心意,甘愿做了他的情妇。
这便是福楼拜笔下所描绘的爱情的循环:每当艾玛爆发出热情时,对方的爱恋却总是在同一时刻熄灭,恋爱双方永远不会同时爱上对方,这就是这一循环的规章。艾玛一次又一次发现这种热情的消退,但却只能用更加激烈而狂热的爱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用幻想来填补现实的空缺,“而她自己也变成了这些想象人物中的真实部分,实现了自己青春年代的梦想,化为自己长期向往的情妇了。”④即便是在她感到从内心袭来的对莱昂的厌烦后,她仍然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写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仿佛在信里她便可以看到她想要的爱情的模样,但可惜的是,写信时“她看到的并不是莱昂,而是另外一个男人,一个由她最亲热的回忆、最美丽的读物、最强烈的欲望交织而成的幻像”⑤或者说,假象。
一方面,现实的残酷与平庸使得艾玛无法逃脱心灵的重压;另一方面,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交互的爱情使人始终徘徊在黑暗的笼罩之中。偷情不过是一次又一次重复这双重的痛苦,但恋爱时刻的欢愉冲淡着这种束缚与忧心,殊不知对于人性中的不变性,这是饮鸩止渴,拖延着一个没有答案的难题。
注释:
①(法)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 第2页
②③彭俞霞《小说人名的翻译——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④⑤(法)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
參考文献:
[1]勒内·吉拉尔《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彭俞霞.《小说人名的翻译——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3](法)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周欣宁(1998.0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现就读于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