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其中最令我欣赏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出现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体式上包括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匾额、偈、谚、诔文、骈文、赞文、书启、灯谜、酒令等等;内容上涵盖了思想、文体、人物、历史、建筑、园林、礼仪、习俗、哲理、宗教、戏曲、游艺、音乐、美术等各个方面,令人叹为观止;数量上,各种形式文体统计共为225篇。这些诗词韵文具有高度的个性化、情感化色彩,是刻画典型形象、预示人物结局、推动情节发展的艺术手段。本文从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三个作用出发,探讨了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和美妙。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
一、红楼诗词穿插在叙述当中,丰富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同时,丰富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首到结尾的“说到辛酸处”一首,红楼诗词远远跳出了传统章回小说的窠臼,绝非一般小说的俗套所能比拟。评点派红学家洪秋蕃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谓荒唐言中皆辛酸之泪,非无故而为此谰言也。又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谓世之读书者不窥底蕴……亦痴人之痴耳。”“满纸荒唐言”一诗在总领故事的同时提起全篇,同时起到提醒读者、设置悬念的作用。
书中人物吟唱的诗歌,也都具有丰富发展情节的作用。如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不仅全盘否定了封建末世所反映出来的追求目标和道德风尚,也不仅流露出作者的一切皆空的虚无主义思想,而且还预示了全书的情节走向,虽然不像脂评说的那样句句落实,但总体上确有推动情节的作用,正如评点派红学家王希廉所说:“跛足道人《好了歌》及甄士隐注解,是一部红楼梦影子。”
二、代拟性格化的诗词,使人物个性鲜明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多达五百余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从皇族显贵到市井百姓,从僧侣尼姑到戏子艺人,个个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尤其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十二钗”,如黛玉、宝钗、湘云等,他们唯妙唯俏,千姿百态,悦人耳目。
曹雪芹笔下的女性人物中,黛玉、宝钗、湘云才华横溢,是大观园诗社吟诗填词的活跃人物。这三人的性格迥异,身世遭际也各不相同。为了展示她们的个性风采和诗情才华,曹雪芹将诗词曲赋等韵文作为刻画人物个性、铸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段。 曹雪芹依据书中人物各自的个性和气质特点按头制帽,以他们的口吻,为他们代拟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从而使人物凸现出各自不同的神韵和风姿。其中林黛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刻画最为生动地典型形象之一,令人难忘。寄人篱下的苦涩和爱情经历的凄苦充斥她的一生,她用诗人特有的才华、敏感和激情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对生活理想的呼唤。
在大观园十二钗中,她的诗才独领风骚。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里,她任凭自己的灵感飞翔,吟诗作赋,尽情挥洒炽热真挚的感情,表达心中块垒,抒发自己的爱情理想,倾诉爱恋的衷肠。曹雪芹为林黛玉写的诗词最多,他称赞林黛玉的“咏絮才”,林黛玉的每一首诗词都深深刻上了林黛玉的烙印,显示了她独特的才思,都是是心有所感、情动于中的佳作。
林黛玉经常与大观园女子一起在诗社联句、制迷,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她还有感而发、作了《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题帕三绝句》、《五美吟》等十多首诗词,在这些诗词里,她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感悟,深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葬花吟》是千古绝唱,黛玉感叹自己的人生遭遇和身世,天尽头,她希望看到香丘,现实生活的无奈让她悲伤、让她痛苦,更让她呼吁人生和社会的公平。作者借此刻画了黛玉的艺术形象和性格特点,因此诗词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这首诗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句句精警,在抒情上淋漓尽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葬花吟》虽然哀伤凄楚,但是不是完全的抑郁情调,其中倾诉了她的不平、愤懑、哀怨。“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首“似谶成真”的葬花词洋洋洒洒五十二句,它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又偏偏生活在荣国府这样一个“泥淖”、“沟渠”之中。她所热烈追求的,偏偏又是她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不能容许的,这就铸成了她悲剧性的命运。
黛玉的美丽和忧伤,黛玉所处环境的凶险恶劣,曹雪芹通过诗词让其得以抒其愤。从《葬花吟》到《秋窗风雨夕》到《题帕三绝》,曹雪芹抓住黛玉多情善感和叛逆不屈的个性特征来为其代拟华章,展现其典型形象。
除了黛玉,《红楼梦》中其他人物所写诗词,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他钟爱的少女和他憎恶的“须眉浊物”所创作的大量诗词曲赋,既寄寓了自己的情感、理想,又入木三分地活现了他们的灵魂和世相。
三、《红楼梦》判词十四首隐喻的悲劇命运
《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游历太虚幻境中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副册14首,《红楼梦》曲14首正是书中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总的隐寓,黛玉、宝钗、元春、迎春、湘云、妙玉、探春、惜春、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晴雯、袭人、香菱等等人物命运的设定,在宝玉游太虚幻境时透露出来,因此,第五回是《红楼梦》最重要的回目,是全书的基础和铺垫。
“寿夭多因诽谤生,风流灵巧招人怨”是晴雯因倔强不驯而招致诽谤迫害,抱屈夭亡的命运写照。“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是袭人在贾府败落后下嫁给蒋玉函的命运结局;“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说的是一生遭遇极为不幸的香菱。两地是两个土,再加上孤木,也就是一个木字,就变成了“桂”字,香菱的结局应该是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因遭其嫉恨被迫害至死;“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暗示着黛玉将“泪尽夭亡”和宝钗婚后生活的“凄苦冷清”;“虎兕相逢大梦归”预示了贾元春虽富贵已极时候遭遇“无常”;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暗示着史湘云的幸福生活很短暂,转瞬即逝;“才智精明志向高”的探春“生于末世”,最终“江边涕沥”、远嫁他乡......小说中其余主要人物的命运,在判词中也均有暗示。
《红楼梦》曲十四首正是所有女子的“生死簿”,预示着她们的悲剧性命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正是对这些女性总体命运的哀叹。
四、结语
《红楼梦》中的诗词凭借其丰富的信息,深刻的寓意,扣人心弦的美丽文笔,跳出了其本身的作用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深深吸引了读者,更深刻感动着我。就像蒋和森先生所说的:“《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红楼梦》是伟大的艺术心灵,向千秋万代人们的心里传送着诗情和智慧的火炬,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却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参考文献:
[1] 洪秋蕃. 《红楼梦抉隐》
[2] 《八家评批红楼梦》[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3] 张新之. 《妙复轩评石头记》
[4] 二知道人. 《红楼梦说梦》
作者简介:彭文雅(1989-10),女,汉族,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方向:红楼梦与古代小说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
一、红楼诗词穿插在叙述当中,丰富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同时,丰富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首到结尾的“说到辛酸处”一首,红楼诗词远远跳出了传统章回小说的窠臼,绝非一般小说的俗套所能比拟。评点派红学家洪秋蕃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谓荒唐言中皆辛酸之泪,非无故而为此谰言也。又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谓世之读书者不窥底蕴……亦痴人之痴耳。”“满纸荒唐言”一诗在总领故事的同时提起全篇,同时起到提醒读者、设置悬念的作用。
书中人物吟唱的诗歌,也都具有丰富发展情节的作用。如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不仅全盘否定了封建末世所反映出来的追求目标和道德风尚,也不仅流露出作者的一切皆空的虚无主义思想,而且还预示了全书的情节走向,虽然不像脂评说的那样句句落实,但总体上确有推动情节的作用,正如评点派红学家王希廉所说:“跛足道人《好了歌》及甄士隐注解,是一部红楼梦影子。”
二、代拟性格化的诗词,使人物个性鲜明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多达五百余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从皇族显贵到市井百姓,从僧侣尼姑到戏子艺人,个个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尤其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十二钗”,如黛玉、宝钗、湘云等,他们唯妙唯俏,千姿百态,悦人耳目。
曹雪芹笔下的女性人物中,黛玉、宝钗、湘云才华横溢,是大观园诗社吟诗填词的活跃人物。这三人的性格迥异,身世遭际也各不相同。为了展示她们的个性风采和诗情才华,曹雪芹将诗词曲赋等韵文作为刻画人物个性、铸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段。 曹雪芹依据书中人物各自的个性和气质特点按头制帽,以他们的口吻,为他们代拟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从而使人物凸现出各自不同的神韵和风姿。其中林黛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刻画最为生动地典型形象之一,令人难忘。寄人篱下的苦涩和爱情经历的凄苦充斥她的一生,她用诗人特有的才华、敏感和激情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对生活理想的呼唤。
在大观园十二钗中,她的诗才独领风骚。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里,她任凭自己的灵感飞翔,吟诗作赋,尽情挥洒炽热真挚的感情,表达心中块垒,抒发自己的爱情理想,倾诉爱恋的衷肠。曹雪芹为林黛玉写的诗词最多,他称赞林黛玉的“咏絮才”,林黛玉的每一首诗词都深深刻上了林黛玉的烙印,显示了她独特的才思,都是是心有所感、情动于中的佳作。
林黛玉经常与大观园女子一起在诗社联句、制迷,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她还有感而发、作了《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题帕三绝句》、《五美吟》等十多首诗词,在这些诗词里,她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感悟,深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葬花吟》是千古绝唱,黛玉感叹自己的人生遭遇和身世,天尽头,她希望看到香丘,现实生活的无奈让她悲伤、让她痛苦,更让她呼吁人生和社会的公平。作者借此刻画了黛玉的艺术形象和性格特点,因此诗词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这首诗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句句精警,在抒情上淋漓尽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葬花吟》虽然哀伤凄楚,但是不是完全的抑郁情调,其中倾诉了她的不平、愤懑、哀怨。“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首“似谶成真”的葬花词洋洋洒洒五十二句,它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又偏偏生活在荣国府这样一个“泥淖”、“沟渠”之中。她所热烈追求的,偏偏又是她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不能容许的,这就铸成了她悲剧性的命运。
黛玉的美丽和忧伤,黛玉所处环境的凶险恶劣,曹雪芹通过诗词让其得以抒其愤。从《葬花吟》到《秋窗风雨夕》到《题帕三绝》,曹雪芹抓住黛玉多情善感和叛逆不屈的个性特征来为其代拟华章,展现其典型形象。
除了黛玉,《红楼梦》中其他人物所写诗词,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他钟爱的少女和他憎恶的“须眉浊物”所创作的大量诗词曲赋,既寄寓了自己的情感、理想,又入木三分地活现了他们的灵魂和世相。
三、《红楼梦》判词十四首隐喻的悲劇命运
《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游历太虚幻境中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副册14首,《红楼梦》曲14首正是书中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总的隐寓,黛玉、宝钗、元春、迎春、湘云、妙玉、探春、惜春、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晴雯、袭人、香菱等等人物命运的设定,在宝玉游太虚幻境时透露出来,因此,第五回是《红楼梦》最重要的回目,是全书的基础和铺垫。
“寿夭多因诽谤生,风流灵巧招人怨”是晴雯因倔强不驯而招致诽谤迫害,抱屈夭亡的命运写照。“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是袭人在贾府败落后下嫁给蒋玉函的命运结局;“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说的是一生遭遇极为不幸的香菱。两地是两个土,再加上孤木,也就是一个木字,就变成了“桂”字,香菱的结局应该是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因遭其嫉恨被迫害至死;“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暗示着黛玉将“泪尽夭亡”和宝钗婚后生活的“凄苦冷清”;“虎兕相逢大梦归”预示了贾元春虽富贵已极时候遭遇“无常”;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暗示着史湘云的幸福生活很短暂,转瞬即逝;“才智精明志向高”的探春“生于末世”,最终“江边涕沥”、远嫁他乡......小说中其余主要人物的命运,在判词中也均有暗示。
《红楼梦》曲十四首正是所有女子的“生死簿”,预示着她们的悲剧性命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正是对这些女性总体命运的哀叹。
四、结语
《红楼梦》中的诗词凭借其丰富的信息,深刻的寓意,扣人心弦的美丽文笔,跳出了其本身的作用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深深吸引了读者,更深刻感动着我。就像蒋和森先生所说的:“《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红楼梦》是伟大的艺术心灵,向千秋万代人们的心里传送着诗情和智慧的火炬,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却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参考文献:
[1] 洪秋蕃. 《红楼梦抉隐》
[2] 《八家评批红楼梦》[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3] 张新之. 《妙复轩评石头记》
[4] 二知道人. 《红楼梦说梦》
作者简介:彭文雅(1989-10),女,汉族,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方向:红楼梦与古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