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树立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程度及效果会直接影响其整个观念形态的塑造。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阶段学习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的做法,希望通过简单阐述对广大初中教师的教学创新有所启发。
一、以情境为入口,进行体验式互动
情境教学法是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都会运用的有效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同样适用。在课程导入阶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教学内容的前奏蕴含其中,可以使师生在交互体验的过程中进入本次教学之中。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保持积极生活态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这个问题,我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叠被子、洗衣服、收拾书包等。学生马上由此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我提问学生:“在你的生活当中,那几件事情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呢?”本次课程的思考内容便在这样的情境中顺利引入。
通过情境体验,学生很轻松地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本次思想品德学习。课程导入过程自然演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自然也就容易很多。在创设情境为前提的师生互动中,思想品德学习得以顺利开展。
二、以问题为入口,进行探究式互动
提出问题,共同探究,是触发师生互动的一个良好途径。在课程开始之初,我经常会将本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设计成一个问题提出,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其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本次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融入民族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茶是怎么回事?随后,我带领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查阅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从古至今的茶历史、不胜枚举的茶种类、无比考究的冲泡法及各有千秋的茶内涵等知识都让学生对茶文化赞叹不已。没想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茶中竟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敬畏文化的同时,学生纷纷表示要将这些知识传达给身边更多的人。
在上述问题探究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充实的互动。一方面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带着探索发现的积极性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氛围活跃,效率大增。
三、以角色为入口,进行表演式互动
角色扮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形式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使学生通过体会角色的心理过程影响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实践证明,角色扮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的互动方式。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成长不烦恼》的教学过程中,“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这一内容对于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当中的学生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我与学生一起进行角色表演活动。场景一中,我扮演学生,其他几名学生扮演我的好朋友,学生总是封闭自己,不与朋友沟通;场景二中,我仍然扮演不愿敞开心扉的学生,由其他学生扮演学生家长,了解帮助自己的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配合。
教师加入表演行列与学生互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度,达到最优的表演教学效果。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实际体验到每个角色的心理状态,从而很好地启发自身对于固有问题的看待方式。这样无需教师过多的教导,学生便已经自发地转变思想。
四、以合作为入口,进行辩论式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在这些问题的看待与处理上,学生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常常是彼此相悖的。那么,何种处理方式才是应当提倡的?这有时正是思想品德课程所研究的对象。针对这类问题,我多次采用合作辩论的互动模式,收效甚佳。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你遇到一件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时,你是选择仍然尝试做,还是认清现实放弃做呢?学生中马上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一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尝试怎么知道一定不行,必须尽力尝试。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既然超出能力范围就无需浪费时间再做尝试。就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学生达成共识: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不可能的,我们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当然,这个尝试要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之上,以保证尝试的有效性。
在教师主持引导之下的合作辩论,不仅很好地调动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积极性,更使其在辩论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站在全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在审视自身的同时找到最佳的应对方式,整节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显著。
采用上述几种方式的互动教学,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教师采用一味说教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难从源头处对学生的观念认识产生影响,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师生互动的形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直击学生心灵,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自主发生转变,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一、以情境为入口,进行体验式互动
情境教学法是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都会运用的有效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同样适用。在课程导入阶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教学内容的前奏蕴含其中,可以使师生在交互体验的过程中进入本次教学之中。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保持积极生活态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这个问题,我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叠被子、洗衣服、收拾书包等。学生马上由此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我提问学生:“在你的生活当中,那几件事情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呢?”本次课程的思考内容便在这样的情境中顺利引入。
通过情境体验,学生很轻松地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本次思想品德学习。课程导入过程自然演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自然也就容易很多。在创设情境为前提的师生互动中,思想品德学习得以顺利开展。
二、以问题为入口,进行探究式互动
提出问题,共同探究,是触发师生互动的一个良好途径。在课程开始之初,我经常会将本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设计成一个问题提出,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其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本次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融入民族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茶是怎么回事?随后,我带领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查阅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从古至今的茶历史、不胜枚举的茶种类、无比考究的冲泡法及各有千秋的茶内涵等知识都让学生对茶文化赞叹不已。没想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茶中竟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敬畏文化的同时,学生纷纷表示要将这些知识传达给身边更多的人。
在上述问题探究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充实的互动。一方面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带着探索发现的积极性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氛围活跃,效率大增。
三、以角色为入口,进行表演式互动
角色扮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形式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使学生通过体会角色的心理过程影响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实践证明,角色扮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的互动方式。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成长不烦恼》的教学过程中,“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这一内容对于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当中的学生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我与学生一起进行角色表演活动。场景一中,我扮演学生,其他几名学生扮演我的好朋友,学生总是封闭自己,不与朋友沟通;场景二中,我仍然扮演不愿敞开心扉的学生,由其他学生扮演学生家长,了解帮助自己的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配合。
教师加入表演行列与学生互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度,达到最优的表演教学效果。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实际体验到每个角色的心理状态,从而很好地启发自身对于固有问题的看待方式。这样无需教师过多的教导,学生便已经自发地转变思想。
四、以合作为入口,进行辩论式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在这些问题的看待与处理上,学生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常常是彼此相悖的。那么,何种处理方式才是应当提倡的?这有时正是思想品德课程所研究的对象。针对这类问题,我多次采用合作辩论的互动模式,收效甚佳。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你遇到一件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时,你是选择仍然尝试做,还是认清现实放弃做呢?学生中马上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一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尝试怎么知道一定不行,必须尽力尝试。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既然超出能力范围就无需浪费时间再做尝试。就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学生达成共识: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不可能的,我们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当然,这个尝试要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之上,以保证尝试的有效性。
在教师主持引导之下的合作辩论,不仅很好地调动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积极性,更使其在辩论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站在全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在审视自身的同时找到最佳的应对方式,整节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显著。
采用上述几种方式的互动教学,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教师采用一味说教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难从源头处对学生的观念认识产生影响,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师生互动的形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直击学生心灵,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自主发生转变,大大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