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82年12月发生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地震,是出乎学者们意料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资料,这个国家遭到重大损失。地震毁坏了200个居民点,2,500人死亡,11,000人重伤,约50万人无家可归。萨那以南100公里的扎马尔省以及萨那东北方的马里卜损失最为严重。这次地震的强度,相对来说并不大,只为里氏5.6级,然而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却相当严重,其原因是震源不深,引起了地表层的强烈震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12月发生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地震,是出乎学者们意料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资料,这个国家遭到重大损失。地震毁坏了200个居民点,2,500人死亡,11,000人重伤,约50万人无家可归。萨那以南100公里的扎马尔省以及萨那东北方的马里卜损失最为严重。这次地震的强度,相对来说并不大,只为里氏5.6级,然而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却相当严重,其原因是震源不深,引起了地表层的强烈震动。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图示多维空间中的几何元素和超曲面的方法,称之为“多维星形坐标系图示法”。它可以扩展到六维空间,不仅能在二维投影上而且能在高于二维的子空间中作出几何元素的投影图象,因此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二维投影图象分布在各个坐标面区域内,比较紧凑,又可避免图形重叠。这个方法对非线性超曲面的图示以及在多组元化学图中的应用有显著的优越性。
本文根据由几何形相交的维数公式推导的D~4点中心投影公式,说明D~4点中心技影的同素性和积聚性。并把参考文献提出的直线段的透视投影的作图用于各维几何形的中心投影作图。通过作图,较系统地论述直线的灭点,平面的灭线,特别提出超平面的“灭面”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讨论各种特殊位置几何形的中心投影特性,以及超立方体的四灭点中心投影及其灭面组成的三棱维。
第六篇文章介绍了全国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基础理论学习讨论会概况。该讨论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华东石油学院教师讲授两本石油专业教材;第二阶段进行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基础理论研究的专题讲座;另外还讨论了进一步开展该项研究课题的计划和工作。
地磁观测台的历史可追溯到150年前。我对其早期的情况了解甚少,但我过去的37年中一直与地磁观测台密切地打交道,因而我认为回顾一下尤其是后期的历史中这一领域所发生的变迁是有益的。首先,人们必须明确“地磁观测台”所表示的定义。例如有些台站只记录一个分量的变化,而有些台站只做模拟记录。如果包括这些类型的台站(可能有100多个),则大约有200个地磁观测台。高斯(Gauss)于1832年在德国的哥廷根
人口稠密的洛杉矶地区位于全球主要活动板块构造边界之一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的附近,并横跨于许多其它能产生破坏性地震的断层。自1800年以来,这一地区的许多地方至少已发生过40次足以造成破坏的地震。据预计,未来一次地震可能造成多达21,000人的伤亡和62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虽然大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过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精心设计,对避开震害场地的土地的合理使用,以及采取防震的紧急计划和措施则可以大大
介绍了在意大利举办的“地震活动性的模式识别与分析实习班”概况。
近些年来在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特性的各向异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由分析地球物理场、首先是地震波场取得的有关各向异性的资料给出了地球岩石圈和岩流圈内有关构造、组成以及可能过程的新的信息。广泛开展天然介质物理特性的各向异性研究刚刚开始。因此,根据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所支持的苏联地球物理委员会的建议,由联合国和岩石圈计划委员会于1982年5月12日~19日召开了“地震各向异性的理论、观测和成因”首
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科学院院长、科学院院士萨窦科夫()对霍德扎耶夫的评价:霍德扎耶夫曾就构造地震学这门年轻、奇异、而又极其复杂的科学作过充满信心而大胆的论述。他的副博士论文成果被用来编制苏联地震区划图。在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确定东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地震活动的等级作了重大的修正。最后,他大胆而又成功地作出了两次地震预报,后来完全被证实是正确的。这是青年学者在研究用有前途的地震地质方法探索地震前兆和确
现在,我们已掌握了充分的依据——数以千计的学术报告,说明地震光确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古代,已有地震光现象的记载。在本世纪初,意大利的地学家加利(Ignazio Galli)首先对地震光现象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本世纪三十年代,东京地震研究所的寺田寅彦和武者金吉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松代地震群期间还拍下了许多地震光的照片。1940年和1977年罗马尼亚两次大震时发现的地震光,已报道过多次。松代地震,由于
详细介绍了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的特点,包括震中位置、发震构造、地震序列异常、烈度异常、地震前兆、震后异常分布、断裂活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