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世界范围都出现了资源短缺的现象,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产业多,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文章主要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减耗进行了研究,对节能节水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节能减耗;节能节水技术
为了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必须要实行节能减耗措施。建筑行业中一直在讨论该如何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当中更好的应用节能节水技术,从而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
1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用节能节水技术的意义
1.1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工业也越来越发达,但是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为此国家实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职能就是负责供水以及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雨水等及时的排出去。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当中融入节能节水技术,可以将雨水进行储存,经过过滤之后充分的利用;还可以将废水进行过滤等,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1.2遵从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阻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能够应对这种现象,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个国家的水资源占有率来看,情况依旧非常严重。我国的东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明显高于西北部区域,并且水资源的拥有量也是东南沿海区域较高,由此可见,水资源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用遇到的问题
2.1从业人员的节能节水意识不强
建筑行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因此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大多数精力都会放置在工程的建设之上,每天关注的也是怎样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等问题,而忽视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的实施。以往的建筑工程会使用水资源对建筑材料表面进行清洁,还存在为了控制施工成本使用经济材料,导致在排水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出现漏水现象,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2.2热水系统水资源浪费情况较重
在以往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通常都会使用冷热水同时供应的模式,使用这种模式,先要将水管当中的冷水放干净,之后才会有热水,冷水系统的模式也与此相同。这种模式不但不是非常的便捷,还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超过七成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使用的都是冷热水共同供应的供水模式,这也是造成水资源缺乏的因素之一。
2.3管理制度的缺失
这一问题建筑行业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没有完善的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就会导致给排水系统中的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隐形浪费”。并且在给排水系统投入使用时没有选定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工作,增大了排水管道渗漏发生的可能性,會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2.4节能节水技术的造价较高
目前节能节水技术都非常的先进,因此使用成本也会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能节水技术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使用[4]。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不是非常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的限制,在给排水工程中使用节能节水技术的情况很少。并且,节能节水技术的后期管理工作步骤非常多,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节能节水技术的发展。
3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具体使用
3.1自然资源的利用
为了可以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可以通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热资源来加热水,取代以往的热水供应系统。例如: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当中的使用,不但节省了水资源,还降低了电能的消耗。在实行建筑给排水工程时,如果决定要使用太阳能技术,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该区域的气候状况,因为天气是影响太阳能设备的产能的主要因素。在安装集热器之前,要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串联或者并联,从而使水流能够平衡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太阳能加热系统的水管,要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管材,减少在运输途中热量的消耗。再或者可以使用地源热泵技术,这种技术只适用于地质条件吻合的区域,并且造价也很高。
3.2选择适当的节能节水设备
为了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当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主流建筑。由于高层建筑高度的特殊性,其供水的压力也不同以往,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高层建筑的供水,会使用对供水系统进行二次加压的方式来实现,二次加压主要有两种手段:第一种,把市政供水系统的进水引入到建筑的地下水箱里,对地下水箱实施加压,这种方法固然可以降低能耗,但是会对市政水头造成不小的损害;第二种,安装无负压管网自动增压给水装置,这种装置与市政供水系统的供水管网项链,其中不需要增加任何的加压装置或转换装置,有效的降低了供水的能耗。除此之外,对于生活用水的节约,人们可以将水龙头、淋浴头等器具换成节水型器具。
3.3中水的循环利用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能够缓解城市的用水压力,开始广泛的使用中水回收系统来对中水进行回收利用。随着不断的发展,我国很多发达城市已经开始在给排水工程当中应用了中水回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一些城市的用水压力。中水回收系统,就是把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再将这些处理过的水应用到城市里的灌溉与城市清洁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了水资源的浪费[6]。除此之外,雨水也是非常珍贵的水资源,在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建造时,要加入雨水循环利用系统,设计人员要设计出雨水专用的分流管道,把这些雨水储藏起来,再进行过滤等处理,提升雨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4真空节水技术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都提倡人们节约用水、低碳减排,提高能源节约意识,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要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将淘米水拿去冲厕所等。而真空节水技术的使用,主要就是为了减少清洁卫生间的用水量。这种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使用,是要在管道中加注足量的空气,水与空气在高压之下会形成高度的融合,再将这种物质喷发出来,可以将卫生器具的表面清洁的十分干净。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真空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至少40%的水资源。
3.5科学安装水表计量装置
为了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用水起到警醒效果,可以安装水表计量装置。水表计量装置能够显示出每日的用水量,让人们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且,水表计量装置还可以起到监控管道是否存在漏水现象的作用。在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选择适合该用户的计量表进行安装。例如对于普通的居民家庭,安装过大的计量装置水表不转动,就会失去其测量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的日常供水量也大幅上升。但是当前国内一直处于资源紧缺的状态,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现象,可以在建筑的给排水工程中融合节能节水技术。因此,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它能够有效的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与其他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建玲.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4(09):181.
[2]侯玉彪.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
[3]李萍.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8(08):92.
[4]邱峰.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5):397-397.
[5]吕文刚.节水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领域中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199.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节能减耗;节能节水技术
为了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必须要实行节能减耗措施。建筑行业中一直在讨论该如何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当中更好的应用节能节水技术,从而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
1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用节能节水技术的意义
1.1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工业也越来越发达,但是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为此国家实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职能就是负责供水以及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雨水等及时的排出去。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当中融入节能节水技术,可以将雨水进行储存,经过过滤之后充分的利用;还可以将废水进行过滤等,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1.2遵从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阻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能够应对这种现象,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个国家的水资源占有率来看,情况依旧非常严重。我国的东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明显高于西北部区域,并且水资源的拥有量也是东南沿海区域较高,由此可见,水资源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用遇到的问题
2.1从业人员的节能节水意识不强
建筑行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因此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大多数精力都会放置在工程的建设之上,每天关注的也是怎样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等问题,而忽视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的实施。以往的建筑工程会使用水资源对建筑材料表面进行清洁,还存在为了控制施工成本使用经济材料,导致在排水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出现漏水现象,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2.2热水系统水资源浪费情况较重
在以往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通常都会使用冷热水同时供应的模式,使用这种模式,先要将水管当中的冷水放干净,之后才会有热水,冷水系统的模式也与此相同。这种模式不但不是非常的便捷,还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超过七成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使用的都是冷热水共同供应的供水模式,这也是造成水资源缺乏的因素之一。
2.3管理制度的缺失
这一问题建筑行业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没有完善的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就会导致给排水系统中的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隐形浪费”。并且在给排水系统投入使用时没有选定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工作,增大了排水管道渗漏发生的可能性,會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2.4节能节水技术的造价较高
目前节能节水技术都非常的先进,因此使用成本也会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能节水技术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使用[4]。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不是非常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的限制,在给排水工程中使用节能节水技术的情况很少。并且,节能节水技术的后期管理工作步骤非常多,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节能节水技术的发展。
3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具体使用
3.1自然资源的利用
为了可以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可以通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热资源来加热水,取代以往的热水供应系统。例如: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当中的使用,不但节省了水资源,还降低了电能的消耗。在实行建筑给排水工程时,如果决定要使用太阳能技术,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该区域的气候状况,因为天气是影响太阳能设备的产能的主要因素。在安装集热器之前,要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串联或者并联,从而使水流能够平衡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太阳能加热系统的水管,要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管材,减少在运输途中热量的消耗。再或者可以使用地源热泵技术,这种技术只适用于地质条件吻合的区域,并且造价也很高。
3.2选择适当的节能节水设备
为了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当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主流建筑。由于高层建筑高度的特殊性,其供水的压力也不同以往,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高层建筑的供水,会使用对供水系统进行二次加压的方式来实现,二次加压主要有两种手段:第一种,把市政供水系统的进水引入到建筑的地下水箱里,对地下水箱实施加压,这种方法固然可以降低能耗,但是会对市政水头造成不小的损害;第二种,安装无负压管网自动增压给水装置,这种装置与市政供水系统的供水管网项链,其中不需要增加任何的加压装置或转换装置,有效的降低了供水的能耗。除此之外,对于生活用水的节约,人们可以将水龙头、淋浴头等器具换成节水型器具。
3.3中水的循环利用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能够缓解城市的用水压力,开始广泛的使用中水回收系统来对中水进行回收利用。随着不断的发展,我国很多发达城市已经开始在给排水工程当中应用了中水回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一些城市的用水压力。中水回收系统,就是把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再将这些处理过的水应用到城市里的灌溉与城市清洁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了水资源的浪费[6]。除此之外,雨水也是非常珍贵的水资源,在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建造时,要加入雨水循环利用系统,设计人员要设计出雨水专用的分流管道,把这些雨水储藏起来,再进行过滤等处理,提升雨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4真空节水技术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都提倡人们节约用水、低碳减排,提高能源节约意识,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要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将淘米水拿去冲厕所等。而真空节水技术的使用,主要就是为了减少清洁卫生间的用水量。这种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使用,是要在管道中加注足量的空气,水与空气在高压之下会形成高度的融合,再将这种物质喷发出来,可以将卫生器具的表面清洁的十分干净。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真空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至少40%的水资源。
3.5科学安装水表计量装置
为了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用水起到警醒效果,可以安装水表计量装置。水表计量装置能够显示出每日的用水量,让人们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且,水表计量装置还可以起到监控管道是否存在漏水现象的作用。在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选择适合该用户的计量表进行安装。例如对于普通的居民家庭,安装过大的计量装置水表不转动,就会失去其测量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的日常供水量也大幅上升。但是当前国内一直处于资源紧缺的状态,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现象,可以在建筑的给排水工程中融合节能节水技术。因此,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它能够有效的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与其他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建玲.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4(09):181.
[2]侯玉彪.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
[3]李萍.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8(08):92.
[4]邱峰.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5):397-397.
[5]吕文刚.节水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领域中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