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空间大行程微夹持器的设计与分析

来源 :机械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微夹持器夹持范围小、易对物体造成损伤等不足,基于桥式放大机构和杠杆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夹持器。该微夹持器不仅能完成对不同尺寸大小微物体的微夹持操作,还能避免在微夹持操作过程中对微小物体造成损伤或脱落,以及适应不规则微小物体的夹持操作。阐明了夹持器的结构设计原理,根据微夹持臂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了微夹持臂的位移放大率。此外,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并验证其夹持的有效范围。结果表明微夹持臂有较大的位移输出,且其放大率的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分析值吻
其他文献
针对常村煤矿皮带运输战线长、设备多、维护难、效率低的状况,对皮带运输进行集中控制系统应用改造,通过投入PLC皮带控制系统和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联网形成皮带集中控制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井下皮带在地面平地进行集中控制,全矿24部皮带每班可减少约48个岗位,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情况减少,提高皮带运输效率,降低皮带设备故障率。
为研究冲击速度和温度对层合板冲后压的影响,建立考虑温度影响的渐进损伤模型预测材料的损伤模式,并分析层合板在低速冲击下的损伤机理。首先将模型预测的冲后压位移应力曲线与实验进行对照,进一步分析不同冲击速度对压痕深度、分层区域面积和剩余强度的影响,最后在2.3 m/s冲击速度下分析了不同温度对剩余强度和分层区域面积的影响。
为研究一维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中不同振幅、频率、筒宽下的颗粒流场分布及运动特征,基于离散元法对滚磨光整加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发现:加工过程中,颗粒群可根据颗粒位置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颗粒速度波动较大,且在一段时间后,颗粒速度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层和底层颗粒速度始终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具有周期性;不同层域的颗粒开始运动后都会有爬升,一段时间后处于动态平衡,上层颗粒的爬升值最大,底层颗粒的爬升值最小;随着频率和振幅增加,颗粒的爬升高度增加;筒宽越宽,爬升高度越小。
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的正确安装是矿井正常供电的重要保证。本文重点叙述井下中央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及其应注意事项,以确保提升电气设备运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达到降低电能损耗,节约电能的供电成本之目的。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风排瓦斯量偏高、回风隅角瓦斯聚积问题,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通过采取采空区顶板裂隙带高位钻孔瓦斯抽采及工作面回风隅角埋管瓦斯抽采相结合的瓦斯治理方案,经工作面7日瓦斯涌出量计算结果可知:高位钻孔瓦斯抽采纯量平均值为4.37 m3/min,上隅角埋管抽采瓦斯纯量平均值为2.45 m3/min,风排瓦斯量有效降至3.58 m3/min。有效降低工作面风排瓦斯量和上隅角瓦斯聚积浓度,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
ZrO2陶瓷作为典型硬脆材料,采用普通的磨削方法难以获得良好表面质量,而超声振动磨削可显著改善其加工效果。本文将纵扭超声振动应用于磨削加工,运用单因素法,设计普通磨削(OG)及纵扭超声磨削(LTUG)对比试验,以加工后材料表面粗糙度Ra值和微观形貌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并得到各工艺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LTUG表面Ra值始终低于OG,且磨削表面平整,磨痕形貌更加均匀、顺畅;相比于OG,随超声能量增大,LTUG表面R
为避免有机胺模板剂带来的环境污染,以溴化N-丁基-N-甲基哌啶(PP1,4Br)和溴化N-十二烷基-N-甲基哌啶(PP1,12Br)离子液体为复合模板剂,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ZSM-11分子筛,考察了分子筛的结构、酸性以及在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P1,4Br/PP1,12Br复合模板剂可在微孔ZSM-11中引入中孔和大孔结构;模板剂总量不变,n(PP1,4<
汽车转向器摇臂轴非圆齿扇是一种锥面上端截面的变位系数随端截面位置不同而变化的结构复杂的齿轮,目前还没有专用的测量软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转向器摇臂轴非圆齿扇齿廓误差测量方法,将用齿廓法线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齿廓坐标导入Kligenberg P26中的Sprocket profile模块对已知理论齿廓坐标的非圆齿扇进行测量。根据非圆齿扇齿条副的啮合特性,计算并绘制出非圆齿扇齿条副的啮合瞬心点;根据willis定理计算非圆齿扇的齿廓,并用仿真软件绘制齿廓;为了更直观的显示非圆齿扇齿齿面的误差,将齿面网格划分,并将
利用对称式对心双曲柄滑块机构的特性,将其与平行四边形机构组合的变胞机构应用于可变形机构的结构设计中,通过曲柄转动控制两滑块距离的变化可以使其达到结构变形的目的。给出了满足变形要求的各杆件尺寸关系,并用拓扑图和邻接矩阵对其不同的构态进行了描述。并应用此理论分析了其机构组成原理,设计了一种可变结构的机器人悬架机构,其车身采用可变形的平行六边形结构,可以根据环境进行横向宽窄变化。因此,采用该悬架机构的机器人具有更强的环境地貌适应能力,为可变形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针对传统的零空间避障方法无法根据障碍物距离提前采取避障行为同时保证末端跟踪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零空间避障的机械臂末端轨迹跟踪算法。该方法采用伪距离代替欧氏距离作为距离接近度指标解决零空间避障问题,同时设计一种自适应正定系数矩阵K和速度误差饱和函数sat(e),将实时轨迹运行结果反馈给冗余机械臂运动学反解,根据反馈结果自适应调节关节角速度以减小末端轨迹跟踪误差。采用iiwa14机械臂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完成冗余机械臂零空间避障的同时保证末端轨迹跟踪误差在1 cm以下,验证了所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