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做一个健康完整、优秀美好的人的基本要素。健全人格塑造,其核心问题是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在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的过程中,提升家庭功能是前提,构建稳固依恋关系是基石,幼年塑造积极身心是及时雨。
  关键词:健全人格;家庭教育;依恋关系;心理抚养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人格通常又称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曾经指出,人的个性心理系统包括三个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亚结构。其一是个性倾向结构,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分构成;其二是个性特征结构,由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成分构成;其三是自我意识结构,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心理成分构成。这说明人格是个复杂的系统。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做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和优秀美好的人的基本要素。健全人格塑造,其核心问题是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健全人格,就是培养儿童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而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有个性追求、有智慧担当的人,一个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创新的人,一个习惯良好和文明素养的人,一个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能够感受美与幸福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思辨、富于创造并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一、健全人格的前提:提升家庭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在淡化、削弱。这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趋势,但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家庭功能淡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由工业生产带来了生活都市化、职业社会化的趋势,使得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从结构上看,家庭已由大变小,我们从四世同堂變成核心家庭(只有父母与一个孩子的小家庭)。从时间上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由长变短,以前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劳作,家人在一起沟通交流的时间较长。到了工业化社会,父母要外出上班,应酬也多,而且大多在晚上,导致许多孩子无法得到周全细致的照顾,要么请保姆,要么上各种托管机构。上学的孩子也是如此,父母为了工作而错过孩子教育的各个时间段。
  家庭功能被淡化的结果是:首先,孩子在一天内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对象,有学校老师、托管老师、培训课老师、保姆或是其他人员,这种频繁更换且不稳定的对象非常不利于孩子依赖情感和社会交往情感的培养。另外,父母的榜样作用也被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稳定的照顾人员,甚至是物品,比如手机、平板和电视。这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认同对象的不确定,是导致现在孩子的价值观认同和行为认同混乱的直接原因。
  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生命的早期,心理学上来说也就是孩子的0到6岁。所以常说家庭是教育孩子的摇篮。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走出的社会圈子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轴心,也是归宿,直到每一个个体逐渐成熟、独立,组建一个自己的家庭。因此,人格教育的关键发源地——家庭显得尤为重要,而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才能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
  家庭稳定是塑造孩子良好人格的前提,而良好的夫妻关系和科学的育儿观念,更是每个孩子幸福成长并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父母的综合素养又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格。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因为身为父母,不仅教孩子基本的生活常识、做人和做事道理,还必须对孩子进行种种非知识方面的培养,比如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人际关系的调和,对是非善恶的分辨,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关心,还有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不伤害他人,更要敬畏法律、对自己行为负责等。这些是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强迫人学习、复习而学会的,只有靠潜移默化来达成。所以,身为父母责任重大,非知识性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也往往能通过孩子的行为举止看到其父母的影子。
  二、健全人格的基石:构建稳固依恋关系
  人的心理发展中最早出现的情感是“依恋”。刚出生的婴儿半岁多就开始认人,慢慢大一点了,如果家庭成员比较多,而且跟孩子的沟通互动也多,那孩子情感就得到丰富,他不断地吸收到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面孔,随之言语表达与输出就愈发地好。再接下来就是走出去跟更多的小伙伴交流,开始有了同伴关系。这就是人社会性的初期发展,如果家庭成员少且跟孩子沟通少,这个孩子的输入就少,随之就是话少,没有量的输入就没有输出,长大后在社会交往方面就会存在困难。
  人的情感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幼年是父母的亲子关系,随之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而后就是同性关系,一般小学六年级到初一、初二是同性的发展,在初二之后基本开始异性关系的发展。再之后,异性之间通过真正恋爱学会了付出,组建了良好的关系和家庭。直到最后,当他能够对一个陌生人感受到一种爱的情感,对其的感受产共鸣,比如看到清洁阿姨的劳作会觉得她很辛苦,这就是一种博爱。有博爱之心的人,人格的广度和深度将更加博大。
  依恋的发生是基于人的天性,我们从出生落地就离不开他人的照顾。在日复一日地被照顾中,在每次得到满足而感受到愉悦的同时也记住了对方的容貌、声音和体味。如果孩子的各种情感得到满足,他的情感就不会缺失,往往会表现出安静、知足和快乐,反之,则会哭闹、烦躁、喜怒无常、躲避等。所以,早期的情感依恋是身为父母对孩子进行初期心理控制的资本,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无条件地接受其要求和观念。没有形成依恋情感的人,如同浮萍一般无所依靠,难以构建健全人格。
  三、健全人格的及时雨:幼年塑造积极身心
  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养身,更需要养心,所以为人父母之前需要关注好以下问题。
  1.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年,父母一定要亲自带孩子。切身感受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各种情绪,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2. 是否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
  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年龄越小,依恋越深。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于父母的挣钱能力强弱、父母的智商水平高低,也不是事业成就大小,而是在生命初期的付出有多少,陪伴和提供的情感满足到哪种程度。
  3. 是否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
  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关键期。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懂解决而父母没有提供相应的教育时,孩子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心理抚养就不到位。有时,看起来把事情解决了,然而下次遇到更大难题的时候,还是无法有客观的认识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这个时候,他可能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学习,直至我们发现问题再行动,为时已晚。
  孩子在被抚养的过程中,就会被抚养人不断影响,包括性格与人格,行为方式与态度。孩子第一个模仿的人是母亲,其次是父亲。他会通过父母的种种行为形成自己的认知,所以有时父母面对自己养大的孩子突然变得“陌生与奇怪”,曾经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暴躁,这都是平时不经意间的举动影响了孩子形成的认知,认知使得孩子做出相应行为。孩子懂得善待小动物,懂得勇敢果断,是因为周围的人曾经这样做过,给予了他力量。反之,很多孩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被人照顾,所以长大也习惯被照顾而不懂如何去照顾他人,难以承受苦难,难以挑战困难,这类孩子到了初中往往表现出逃避学习、退缩自闭。
  所以,为了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好榜样。夫妇之间相亲相爱,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生活之中尊德重礼,有礼有节。
  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需要物质的支撑,更重要是心理抚养,给孩子物质财富不如教给他们立身处世的道理,健全的人格是真正决定命运走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丽珠,金芳,孙岩.终身发展理念下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构建及教育促进实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4(08).
  [2]马振,杨丽珠,范文翼.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心理研究,2016(02).
  [3]庞辉.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4(06).
其他文献
14岁那年,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没有下班前就回村了,父亲赶不上回村的车。为了解决交通困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当时正值暑假期间,几天下来的学习,我开车的技艺已经很纯熟了。那时父亲的工作任务很紧,他提议由我骑摩托车载他到镇上,然后下午4点半的时候再到约定的地方去接他回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天,我骑摩托车把父亲送到了镇上,说好下
摘 要: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青年教师,如何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地阅读与学习,积极研课与进行课题研究,学会反思与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理念付诸实践,以实现自我增值、自我发展、自我飞跃、自我超越、自我成就。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成长  教师是校园的第一资本。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摘 要:计算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教师的角度,从教学实践出发,分别从算理的理解、计算练习的开展、计算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探索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开展,试图总结出具体可行、行之有效且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
愿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一个人自尊心萌芽的表现。   从小妈妈就教我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她是那种对没完没了的“为什么”永远不厌其烦的妈妈。   不过,妈妈从不简单地给我答案,而是让我自己先思考。渐渐地,我学会了在做事之前,先用自己的小脑瓜分析所有的可能性,遇事常常自问:“如果有人这么对我,我会怎么想?”妈妈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为我形成良好的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13岁生日那天,妈妈把我叫进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终端的智能性日益凸显,移动智能终端应运而生,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诉求。移动智能终端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逐渐发展,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了解学生、加强互动、分享资源,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移动智能终端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其中的“终端”是指电子
儿子非常喜欢篮球。上小学时就爱打,读初中后更加痴迷,后来功课紧了,才不打了,但看美国NBA篮球赛,仍是他的喜爱。  因为关注NBA,他精力分散,耽误了学业。初三期中考试时,他在班里的成绩排名已经跌进“后十强”,让我非常揪心。  一天,我开完家长会回到家,见他又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NBA,顿时怒从心头起,上前关了电视机。  儿子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让我看?”  “先看看你的成绩吧。”我把成绩单扔
网瘾,已成为影响家庭和谐和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孩子们上网成瘾达到了怎样一种严重态势?孩子到底为什么那么迷恋网络?家长们又该如何面对?  本刊特邀请《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主持人柯惠新,郝向宏和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陶宏开,共同为您揭开青少年网瘾的神秘面纱。    走近网瘾青少年  陶宏开    人数:2404.2万  柯惠新: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人数已达到2404.2万,约占青
摘 要:古人常把茶品、人品相提并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仪式,茶文化是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小学品德育人重点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学会做人。在小学品德育人工作中,以“育人先育德”为理念,“立德”为核心。茶文化和品德育人工作两者看似毫无联系,实质上却有着许多共同点。  关键词:茶文化;小学品德;礼法教育;道德修养  2014年,笔者在秋季茶博会上与茶
摘要:语文韵味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特征之一,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就在于其有没有语文韵味。在“研学后教”的模式下,研学问题的设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韵味必然会有所影响。文章从阐述语文韵味与研学问题的关系中,探讨研学问题的设置。  关键词:研学问题;语文韵味;语文教学  一、语文韵昧的含义  万事万物都有其境界,教学亦不外如是,如果把教师比喻为大雁,笔者认为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雁过无痕。
亲爱的家长朋友: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