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与中美关系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自身条件的日趋完备 ,中国入世进程明显加快。 1 999年 1 1月中美两国达成中国“入世”协议 ,中国“入世”进入倒计时阶段。这是中美双方顺应时代潮流 ,互利合作的结果 ,它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同时也适应了WTO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中国“入世”是大势所趋。中国加入WTO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各国和地区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很显然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持续增长。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 ,各
其他文献
意象是决策者认知图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决策者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干预性变量.美国更不例外.本文将克林顿政府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意象"概念以及意象与决策者再现问题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分析克林顿政府在制定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对干预对象所持的意象与他们认识科索沃问题以及最终实施军事干预的相互关系.文章最后结合克林顿政府在后冷战时期面临的对外战略形势,探讨了意象对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几点影响.
欧印关系近年来突飞猛进,从开启首脑对话大门到确立战略伙伴关系,相隔不过4年时间。如今,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互动频繁,经济关系发展迅猛,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落实。作为双方关系主要塑造者的欧盟,选择印度为外交重点出于三方面原因:发展到特定阶段的自然要求、现实利益驱动和战略上的考虑。欧盟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使欧印双方得益,而且对当前世界格局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
[编者按] "9·11事件"已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这一事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震撼性冲击尚未结束,人们对恐怖主义问题的探讨与反思还在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关系研究界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也在不断深入.其中分析研究的一大热点就是恐怖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称恐怖主义孳生的土壤问题.国际社会对此意见纷纭.这种分歧决不仅局限于学术层面,而且已直接影响各国的反恐怖政策和国际反恐怖合作.为此,本刊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六位专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编者按]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美欧历来被认为是"一家人".尽管"兄弟阋于墙"的情况在它们中间并不鲜见,但遇有"大事",往往就会体现出其"手足之情"."9·11"后的同仇敌忾,阿富
目前,国内为数不少的学者认为,"9·11事件"后,普京的外交政策明显"西倾",理由是普京主动提出与美开展反恐合作,允许美军进入中亚,对美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反应温和等
这次事件对美国既有短期的又有长期的影响,在国际社会引起的震撼也是强烈的。从近期看,反击恐怖主义是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恐怖袭击增强了美内部的凝聚力:共和党、民主党两大互
10月29日,欧盟25国领导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欧盟历史上首部宪法的签署仪式,向全球送出欧盟已"长大成人"的明确信号.① 欧盟宪法一路走来可谓历尽艰辛.2001年12月,为应对东扩的需要,欧盟宣布要拟定一部欧盟宪法;随后,一个由各国议会和政府、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代表及一批专家和观察员组成的制宪大会成立;2003年7月,制宪大会完成了欧洲宪法草案;10月,欧盟各国就宪法草案开始政府间谈判;12月,由于各国在理事会内的表决权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曾被寄予厚望的欧盟首脑会议不欢而散;2004年6月18日,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