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梦中苏码头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有着庄严的面容。
  那是一个神秘的不易被人忽视的年代,不管是转折前还是转折后,这里发生的一切都铭记在人们记忆深处。而这段历史遗留下来永远的见证品,是位于新疆布尔津小城南面的额尔齐斯河中苏码头。
  依托额尔齐斯河的便利,新疆布尔津和俄罗斯早已“萍水相逢”。
  据当地史志记载,中国政府在布尔津设立码头,并与俄方额尔齐斯河边进行定期通航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
  前苏联在1952年在布尔津还专门建立苏联领事馆布尔津办事处。1950年至1956年间,布尔津曾作为中国重要航运口岸与苏联通过商,额尔齐斯河就是两国通商的航道。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历史开始转变,中苏关系发生变化,布尔津口岸航运就此中断,这里的喧闹随之平静,码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几十年。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喀纳斯旅游的开发和升温,作为喀纳斯旅游第一站的布尔津小城一改往日的沉静,夜市、酒店、宾馆如雨后春笋在码头边、河堤处拔地而起,俄式建筑鳞次栉比。
  我生有幸,出生在布尔津这个小城,见证了中苏码头的遗址。
  记忆深处,幼小的我在母亲的怀中,被额河的水扑打码头发出的咆哮声惊醒时的啼哭,在一片寂静中,它会像风吹过一般随时在我的耳边响起,永生难忘。
  我家门前那个高高的河堤后就是那个神秘的中苏码头。
  记事起,那里已是人去码头空,只留下一个大大的铁船。河岸上光秃秃的戈壁滩与那曾经辉煌的码头、铁船相依相伴。在我幼小的记忆中铁船上的物件已被拾荒的人们拆得精光,只剩下那黑色裸露的铁制船体,船体似乎有20米长,7米或是8米宽。
  小时候的夏日里,没地方玩,和伙伴们跑到铁船上去玩藏猫猫。船很大,藏起来,伙伴们好久才能找到我。
  一天,烈日炎炎下,我们玩累了,坐在码头边的大石头上休息。
  时间的光影转换着,我们几个梳着小辫、脸脏的像花猫一样的小女孩被旋转的时光隧道带入60年前的历史长廊。
  时间像梦一样展开,这是由大人的零星的述说印在我的脑海中的片段:
  我们牵着手,站在码头上,拖着鼻涕,呆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我们尽量压低自己呼吸的声音,怕打扰了这个忙碌的世界。
  码头边和远处密密麻麻地停靠了13艘大大的重吨位的铁船,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铁船上有高高的粗粗的桅杆,桅杆上绑着厚厚的黄绿色或黑色的帆布,随着风鼓成一个半圆形的弧度,发出“呜呼啦啦……呜呼啦啦……”的声音。我们把头高高地抬起,再抬起才能看到桅杆的顶端。
  我们中有人惊呼:“啊!啊!!这么多的船啊!”
  我赶紧把手指放在嘴边:“嘘!嘘!小声点,这还不算多。”
  我记起,住在我家隔壁的老人曾说过,在额尔齐斯河中苏航运最繁荣时期,每天有三十几艘重吨位的驳船在额河上往来穿梭。
  靠我们最近的那艘船的桅杆旁有一个粗粗的黑黑的烟筒,随着铁船发出的“呜……”的汽笛声,那个烟筒也冒出了黑黑的浓烟。一只小鸟飞过来刚好冒出一股浓烟,飞过时,白色的小鸟换了一套灰黑色的衣服。
  铁船的船头是尖尖的,而另一头是平的。尖的那头抵在码头的岩石上,随着水的荡漾,尖尖的船头碰撞在坚硬的岩石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音。
  尖尖船头上串着大大的铁环,足有两个写字台桌面那么大,上面连着沉重的铁链,铁链结实地缠绕在码头岩石侧壁“U”型铁钩上,这种铁钩在岩石壁上足足有17个。
  那些铁船太大了,在当时那个年代,我无法找到身边什么建筑物和它比较,只是觉得它像一个想象中的高楼大厦。
  船下的额尔齐斯河里的水浪一波接着一波,这个时节应该是每年的洪水期,只有洪水期的水才能将这样沉重的铁船和货物托起并运往苏联。
  船被厚厚的结实的木板分隔成上下两层。在船靠后的上层部位,有一个驾驶室,它有我家的房屋那么大,驾驶室下半部是木制的,上半部的四周围着明亮的玻璃。透过驾驶室的玻璃,我看到一个蓝眼睛的男人拿着一个钳子在里面修理零件,汗水从他浓密卷曲的棕红色头发中流下来,顺着他深深的眼窝流到他高高的鼻子上,再往下流入他的脖子,打湿了他的衣服。我断定这是在炎热的6月底或7月初。
  发呆时,听到后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还未回头,旁边已涌过很多的人。他们赤裸着上身,身上的肌肉被炎炎的烈日烤得黑黝黝的油光发亮。他们中有本地的汉族和哈萨克族,也有高鼻子、蓝眼睛的俄罗斯人,他们都是很年轻、很结实的样子。
  他们似乎没有看到我们,匆忙地从船上往下搬运着一些货物。这些货物中有呢子布、香烟、啤酒、面粉,还有我们喜欢吃的方糖、罐头、面包、巧克力。他们路过我们身边时,我伸出手去拽他们的衣角,希望他们能给我们几块好吃的糖,可是怎么也拽不住。
  等他们从船上卸下这些从苏联拉来的物品后,布尔津县城里的青壮年都来了,场景就像是蚂蚁搬家,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忙碌地搬运着。
  他们把高高堆在码头四周的货物往铁船上搬运,看来这批货物是准备拉往苏联的。装船的货物都是一些沉重的矿石,它们统一分装在一种像牛皮纸一样颜色的袋子里,一袋50公斤左右。人们将货物搬运到货船上,堆满船的下层后,再往上层堆放。搬运时,他们流下的汗水打湿了身上所有的衣服,流满了船的甲板,空气中散发出浓浓的汗臭味。
  伙伴中有人悄悄问:“这些石头这么重,苏联要这些石头有什么用?”
  有人答:“石头里一定有金子。”
  曾听老人说过,苏联在离布尔津不远的可可托海建了一个常年采矿场,把采集到的所有有用的矿石装车运往布尔津集中,用船托运到苏联。
  火球似的太阳升到了人们头顶,有人从河堤旁苏联领事馆布尔津办事处方向抬来一筐筐的馒头。看到他们过来,这些干活的人们放下手中的货物,排成队,一个一个领取食物。他们一人领到两个大大的馒头,蹲在河边,就着河水吃下。
  等他们接着搬运时,吃过馒头的身体仿佛更加有力了。
  这时,天气更加炎热了,我感觉到了额尔齐斯河边密草中有窸窸窣窣的动静,等我望去时,发现有一些大大的黑黑的蚊子从草丛中钻出来,它们一批批,源源不断地向外涌出,等到全体出动,稍作休整后就像乌云一般成群结队的朝忙碌的人群扑过去。
  于是,人们放下手中的货物,向码头旁边的仓库跑去。等到他们出来时,身上已是穿上了工装,头上戴上了防蚊纱帽。闷热的天气使他们刚穿上的衣服瞬间湿透,但蚊子长长的吸管仍能穿透他们厚厚的防蚊装备。人们一边搬运货物一边在空中不停挥舞着那只能够闲下来的手。这时有忍耐不住的工人,在匆忙卸下货物时跳进了河里,他们潜到水底,暂时躲避着蚊子的骚扰。
  我感到饿了,回头找寻那些被人们搬下的食品,想知道它们的去处。他们已被卸到码头旁的河堤上,那里商铺林立,人声嘈杂,阵阵叫卖声与额尔齐斯河泛起的波浪声混在一起,合成一体。那些酒店、商铺、住户的门里迅速跑出一些人将他们搬走。
  天暗了下来,河堤上木质的俄式房屋中亮起了灯光。开始是一处,接着是两处、三处,渐渐连成一片,灯火通明。
  我闻到了比瓦、黑面包、熏肠的浓郁气味,同时传出的还有优美的琴声。那是手风琴才有的独特声音,它有着俄罗斯族特有的浪漫、忧郁,还夹杂着欢快的旋律。我看到拉手风琴的人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的成熟俄罗斯男人,围绕在他身边跳着欢快的俄罗斯舞蹈的是一个穿着长长俄罗斯花裙的女孩。她简直太美丽了,她的头发是金黄色的,编着两条麻花辫子,辫子垂下去,长长地垂在她的靴面上,她的皮肤太白了,脸蛋透出淡淡的粉色,大大的眼睛,长长弯弯的睫毛把她的眼睛衬托得更加明亮。她在旋转时裙子飞扬起来,跟着飞起的还有她美丽的金色长辫。她的出现引来了一片口哨声、惊呼声还有狂热的笑语喧哗,那些穿着大皮靴的年轻的俄罗斯船员们围着她,把木地板踏的“嘭嘭嘭、嘭嘭嘭”作响。我感到他们欢舞时,气氛热烈的随时可以用火柴点燃。此时,他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居何处……
其他文献
一个电话、鼠标一点便可方便快捷地投保,且保费还可在传统渠道正常折扣基础上享有更多优惠。这种通过电话和网络购买保险的直销模式,在我国正日益成为一种理财时尚。根据罗兰&#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应以真情感人,以文采取胜。只有在实情实感、写作文采、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才能使新闻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你想,就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任何你所习惯的方式,去体验创新能源带给未来城市的绿色希望与创想。在上海世博会的184天里,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型企
从周恩来书信的艺术风格中可透视周恩来的伟大精神有以下几方面:(一)注重信义,诚恳待人;(二)砥砺思想,切磋学问;(三)无私忘我,崇尚节俭;(四)运筹惟幄,气魄宏大;(四)忠贞不渝,老而弥坚。
7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网站发布了《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新疆天山天池管理委员会申报的“西王母神话”人选该名录。这是从
【正】 在初中的时候,我对写小说有过兴趣,可是从来没有想当小说家,我对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可是从来没有想成为哲学家。可是我却有当自然科学家的理想。高中读的是师大附中
追溯漫长的中国历史,与其说每一时代社会的发展是人才的发展,倒不如说是科学的人事决策带来的发展.社会及各团体都是由人构成的,而人只有科学地管理,讲究人事决策的艺术,才能
天山深处有个会冒烟的山,当地人称为烟云山,常年烟雾缭绕,夜晚可见山体红光点点,走近热气烤人。我和几位爱冒险的朋友试着爬到了出烟口,空气中有股浓浓的硫黄味,大片被烧的石头粉末裡,有红、黄、绿、灰、白、黑等多种颜色,就像百花园裡盛开的鲜花,鲜艳美丽,浓浓的烟雾就从这些七彩的鲜花中冒出。  石头碎裂冒着青烟  烟云山位于天山北坡,距奎屯市70多公裡,山坡上有宽约百余米的冒烟带,常年烟雾缭绕。烟云是由地下
张新萍所著《共产国际若干问题探析》一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对共产国际进行全方位理论探讨的著作.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高度,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全面审视共产国际,以探
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