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所在。趣味性教学能够贴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来提高教学趣味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实践教学经验为基础,综合分析当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趣味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抽象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且缺乏吸引力,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尚处于数学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真正在快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趣味性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面对天性好动、爱玩且自制力不强的小学生,想要让他们一直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易事,因而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那样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觉枯燥和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把握学生的兴奋点,采用趣味性教学在课堂中创造出一种轻松、舒适、欢乐的课堂气氛,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孩子的“伙伴关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和启发;当学生得到结果时,要给予肯定。
四、通过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问题激励、诱导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与好奇心理,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欲望主动的学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疑”如果设得好、设得巧,还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诱惑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设计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吗?②如果车轮是三角形的那会怎么样呢?③车轮设计成圆形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有的认真思考,有的与同学讨论,有的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立时火了起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化静为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通过巧妙的评价让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去主动学习,因此提倡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课堂上,随时扑捉到孩子们身上的一些细微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性的肯定,尤其对那些反应较慢,学习较慢的孩子,他们自卑感较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只要发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并引导别的学生互相评价。在互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增强自信心,还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表扬是一缕阳光,在它的沐浴下,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评价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趣味教学,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赋予了数学以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金宏.在数学中探寻奇妙: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下旬,2013(11).
[2]喻志东.趣味教学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5).
[3]王志宏.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小学,2014(3)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抽象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且缺乏吸引力,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尚处于数学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真正在快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趣味性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面对天性好动、爱玩且自制力不强的小学生,想要让他们一直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易事,因而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那样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觉枯燥和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把握学生的兴奋点,采用趣味性教学在课堂中创造出一种轻松、舒适、欢乐的课堂气氛,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孩子的“伙伴关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和启发;当学生得到结果时,要给予肯定。
四、通过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问题激励、诱导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与好奇心理,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欲望主动的学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疑”如果设得好、设得巧,还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诱惑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设计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吗?②如果车轮是三角形的那会怎么样呢?③车轮设计成圆形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有的认真思考,有的与同学讨论,有的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立时火了起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化静为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通过巧妙的评价让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去主动学习,因此提倡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课堂上,随时扑捉到孩子们身上的一些细微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性的肯定,尤其对那些反应较慢,学习较慢的孩子,他们自卑感较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只要发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并引导别的学生互相评价。在互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增强自信心,还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表扬是一缕阳光,在它的沐浴下,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评价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趣味教学,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赋予了数学以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金宏.在数学中探寻奇妙: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下旬,2013(11).
[2]喻志东.趣味教学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5).
[3]王志宏.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小学,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