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掌握大纲与说明 提高语文应试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考试大纲和说明是语文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确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以及题型等等。它无疑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因其明确了应考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从而有利于考生从容自信地应考,取得优异成绩。
  考试大纲与说明将考试内容划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其中必考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选考内容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文拟按照辽宁省语文高考试题考查内容的先后顺序来解读考试大纲和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
  考试大纲中对此部分的要求为:考生能够理解并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该部分由浅入深,包括6个要点,但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生可结合历年高考试题领悟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解答技巧。
  从近五年辽宁省的语文高考试题来看,现代文阅读一般为三个小题,第1题多为对文章中重要概念的考查,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含义的理解是否属于它的范畴或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如,2010年试题“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2012年试题“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3年试题“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等等。解答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概念的相关信息内容,考生不能怕麻烦而简单的仅凭印象或无端地加入个人认识去答题。其次,要认真加以比对,看准试题表述与原文的异同,在思维上要养成缜密、严谨的习惯。
  例如,2013年试题第1题“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答案为C项“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在文章的第1自然段,作者阐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和’之意”。C项内容体现在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从本段内容整体上看,这句话意在说明本土性是中华饮食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使中华饮食“中和”“融和”的涵义不一致,故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解答这个题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避免断章取义、片面化或绝对化。
  第2题一般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试题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提炼信息,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一般来说,试题往往按照题干的指向选取出文中一些相关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组合,形成判断性的结论,让学生结合文意加以辨析。学生做这一类的试题首先是寻找出与题意有关的信息,其次对于选项中确定的这些信息的关系要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辨别,尤其要注意是否符合文意。
  例如,2013年试题第2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案为D选项“‘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章第4自然段:“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由此看出,D选项漏掉了“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的条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3题一般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是从整体上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驾驭能力,也是对考生是否真正读懂的检验。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和倾向性的语句。如2013年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答案为选项D,相关的内容在第5自然段“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华饮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是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实现的,从而说明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选项D说“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则曲解了原文的意思,是把条件当成了结果。
  现代文阅读是对考生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效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在平时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素养,训练自己的阅读水平,积累自己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考试时才能从容应对、迎刃而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从考试大纲与说明以及辽宁省近五年的考题看,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文言文阅读
  重点考查4个要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类试题一方面考查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文言实词的积累,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在上下文语境中推断词义的能力。(2)根据中心筛选文中信息。这样的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准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不符合要求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张冠李戴,陈述对象不符;二是答非所问。(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多数考查对相关语句句意的分析和理解。解答这类试题,一方面要把选项中每一个意思在文中对应的地方找出,另一方面要结合全文看一看是否有“无中生有”或“错位嫁接”或“曲解原文”的情况。(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类试题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查,一方面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涉及文言语法知识的考查。翻译时,首先结合上下文疏通语句大意,不让句意“跑偏”,然后尽量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这样,才能够准确抓住答案得踩分点。另外,对于难以直译的句子则采用意译的方式,做到句意通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
  考试大纲的主要要求为:(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阅读一般设置两题,第1题侧重于考查诗歌的意象、景物、环境、诗意等。如2009年辽宁省高考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2010年辽宁省高考题“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等等。第2题侧重于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妙处、作品特点等。如2009年辽宁省高考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2010年辽宁省高考题“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2012年辽宁省高考题“‘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其他文献
城市建设离不开两个要素,一是人口,二是产业。光有人口而没有产业作支撑,空有房子而就业欠缺,城市难以为继;既无产业又无人口,建起来的无疑就是一座空城。曾经为美国第三大城市的底
以成圣成贤为“人生第一等事”,不但反映了少年王阳明个人的超越理想和聪明睿智,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化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发展方向,乃是个人和集体汇聚而成的民族文化
<正>~~
期刊
7月25日,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授牌仪式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该平台集氟硅材料研发和服务为一体,整合了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4日在四川成都调研期间,于当日上午与包括硅宝科技在内的几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建构主义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
具委书记王晓旭、县长余航海分别包保洋川镇万亩大坝和风华镇万亩大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晓明、县政协主席钟方伟分别包保蒲场镇万亩大坝和旺草镇万亩大坝;县委将耕地保护纳入
为了提高SiC陶瓷纤维的综合性能,利用聚二甲基硅烷热解制得的产物液态聚硅烷(LPS)与五氯化钽(TaCl5)反应,制得含钽SiC陶瓷纤维的先驱体聚钽碳硅烷(PTCS)。研究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L
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刘涛没有想其他,只想着如何不辜负上级和企业对他的信任,坚守这“一亩三分地”的平安与幸福。在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基层安监干部很辛苦,特别是基层安监
50年过去了,一代代的人们不仅没有淡忘焦书记,反而愈益怀念,他们希望“永远的焦裕禄”就在眼前和身边,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把自己摆在公仆的位置上,把群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