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的战争宿命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历史,从雅典到罗马,从西班牙到英国,战争似乎总是大国崛起历程中如影随形的宿命。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也认为,既有霸权为维护自身地位,对新兴强国难免猜忌、防范和遏制;新兴强国为拓展生存空间,争取利好国际秩序,也往往会孤注一掷,犯险求胜。因此,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导致与既有霸权国家的战争,取胜一方将作为主角,续写世界格局。
  今天,中国的发展聚集了世界的目光。已经没有人怀疑,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终将超越其他国家、崛起为大国,终将实现民族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不同于过往的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文明也历来主张求同存异、和谐包容。走出战争与霸权的宿命,在和平中实现国家崛起,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文明形式演进探索新范式,更是“中国梦”的深层内涵。
  战争伴随着伤痛与仇恨,而和平永远弥足珍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超越“强必霸,霸必战”的思维窠臼,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走出一条尊重各方利益,实现持久和平的共赢之路,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
  然而,“将强未强”、尚在崛起的中国,却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传统霸权和既有世界格局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科技竞争、商业规则等各方面的强大压力和步步紧逼,甚至颇有将中国“逼离和平发展道路”之势。和平不属于“无脑”国家,情势如此,就更加需要战略定力和伟大智慧,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作出最准确的战略判断;和平也从不是单方面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决不意味着为了“和平”可以一味地迁就与退让、可以放弃原则与底线。我们慎战而不惧战;我们深知“好战必亡”,但更深信“忘战必危”。
  属于中国的时代即将到来,更加严峻的战略挑战也将接踵而至。追求持久和平、开创新的文明范式,既需要新的体制机制,也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中国不追求霸权,不追求对世界秩序和其他国家的控制,但必须对自身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解决方案进行严肃而缜密的学术和理论分析,以超越既往的战略智慧,确保“人类发展的下一步”在中国安安稳稳地迈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
  为了维护和平发展,无论是主张裁军和非战,还是推出自由贸易和新型金融体系,美国都提出了相应的一套机制,并通过谈判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实实在在地将主张变成新机制,即使可能面临战争风险,但中国依然可能比美国更成功地走出和平崛起的道路。
  ——熊志勇
  没有物质力量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国,只有掌握了话语权与价值体系,才可以堪称一个主导性的大国。西方大国目前已经出现了若干问题,开始背离了自己的价值信仰。这是中国的一个机会,也是责任。应让西方了解,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东方文明的大国崛起,是能够共同携手为人类创造福祉与和平的崛起。
  ——张亚中
  我们期待,一个能够涵盖大陆与海洋空间的“大欧亚”观念,能够为处理欧亚大陆及周边海域的事务提供丰富的真知灼见。这一观念反对在大陆与海洋轴心上必然存在地缘政治力量冲突的陈旧观点,也不认同美国的“自由”与欧亚大陆的“封闭”之间存在冲突的陈词滥调。
  ——岩下明裕
  当今世界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两个重大因素:一是世界经济体系一体化基本形成,二是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出现。这两个因素仿佛让“国家们”用“商业理性”武装头脑,进行战争的成本计算,在发动战争的利益诉求与同归于尽之间进行权衡,在毁灭与和平之间进行选择。
  ——倪乐雄
  凭借或运用必要的武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摧毁对手的抵抗意志,乃是中国古代王朝崛起的根本途径。换言之,希望践履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原则,以和平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统一和王朝崛起,往往只是理想的追求而很难成为现实的选择。
  ——黄朴民
其他文献
摘要 俄罗斯是原苏联地区最大的转型国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俄罗斯基本上完成了转型任务,建立起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体制。在俄罗斯实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民众忍受了巨大痛苦。2000年以来,俄罗斯实现了稳定发展。俄罗斯政府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政策,确定既符合本国国情,也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政策。俄罗斯的发展为中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摘要】商鞅以法治国思想的精华是2300多年传统中国以法治国思想的最高成就。商鞅以法治国中的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最好方法,其法治思想体现了强国利民因循的原则;同时,商鞅提出并践行了法治是人人平等、法治高于权治、法治就是治官、法治就是利民爱民、法治就是法官独立、法治就是普法等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对于当前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当代中国的法治应汲取商鞅法治思想的
【作者简介】  赵穗生,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当代中国》(英文)主编。  研究方向:中美关系、中国外交、中国政治。  主要著作:《权力的设计》(英文)、《东亚权争》(英文)、《邓小平时代的决策过程》(英文)、《转型中的中美关系》(英文)等。  摘要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不得不对两国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潜在冲突进行
南朝宋末齐初的学者敬胤是《世说新语》的第一位注家。北宋学者汪藻所撰《世说叙录》之《考异》部分保存了敬胤注本《世说》以及敬胤《世说注》的残卷,包括《世说》原文51条,其中38条有注,13条无注(这些佚文分别见于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宋本《世说新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清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刻本《世说新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宋本《世说新语》,下册。本书引文依据上海古
【摘要】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先进和器官移植立法的滞后形成鲜明反差。《刑法修正案(八)》采取利用刑法现有罪名解释规定及增补新罪名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和非法摘取人体器官行为的刑法规制,但仍需弥补器官受体购买行为、走私人体器官行为的刑事立法空白,以进一步健全我国器官移植危害行為的刑法规制。  【关键词】器官移植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知情同意原则 生命科技犯罪    立法背景   器官移
【作者简介】  杨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主要著作:《美国隐蔽经济金融战争》、《美国官方数据如何被操控》(论文)等。  摘要 布热津斯基曾倡导美国推行“智能帝国主义”政策,即利用隐蔽的秘密行动来维护、扩大美国战略利益。中国近代史上的衰落、民族的苦难始于鸦片战争,但这场战争不单纯是一场军事战争,也是一场运用“智能帝国主义”谋略的战争。
【摘要】“四个全面”总纲领的提出,把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提升到了党和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新高度。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道路、法治体系“三位一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落实,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发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
摘要 政党提名公职候选人已经成为当代政党政治的“铁律”。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与执政党,党管干部与组织提名理所当然。但如何防止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是执政的核心与关键问题,也是我国民主政治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走西方那种“以政党竞争促民主发展”的路子,只能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新路”,其关键在于干部制度民主化、科学化,其奥秘在于“组织提名、群众选择、差额选举”。  关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的全面转型,各种新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这迫切需要将社会体制改革提升到“主导性改革”的战略高度,以“尊重民权和改善民生”为价值依归,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将其作为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通道和突破口。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成为当下“时髦”的热议话题,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等相关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城市中奔波忙碌,满怀憧憬,追逐着更美好的理想,更体面的生活。人们对于城市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享受着它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而另一方面,也必须面对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引发的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尽管矛盾不断、问题不断,但是创造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更宜居、更美好的城市环境,一直都是人类不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