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城市文化史研究的对象、主题与方法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城市文化史研究成果颇丰,既有宏观视域下理论与方法的探究,又有微观视角下对问题的细致解读.然而,有关其研究范畴、研究主线与主题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尚待理清与明晰.中国近代城市文化史研究内容主要为1840—1949年中国城市文化空间史、城市群体史、城市居民生活史等动静并存的城市文化史.这不仅彰显了城市文化功能的变迁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而且衍生出更为详尽细微的研究对象.城市文化史研究主线是从中国城市近代化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去诠释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变迁轨迹、内在的本质及特点等.而研究主题为中国近代区域城市文化与中国近代单体城市文化,其研究方法亦呈现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的运用、西方理论模式引入等多样化的特点.通过这些基本问题的探究,便于对近代城市文化史进行全面系统深入阐释.
其他文献
公共租赁住房兼具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和功能,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核心环节,已经逐步成为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有效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需求层次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空间均等化成为保障性住房效率与公正的评价标准和可持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借助可达性分析优化保障性住房的综合可支付能力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匹配性以及公共设施服务于居民居住需求的便捷程度."住有宜居"时代要求下,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进入品质化阶段,应更多关注如何完善和均衡公共服务来促进保障
文章采用2011—2019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和股票市场两种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和股票市场资金规模扩张提高了中小企业创新产出数量,由于银行业能够有效规避贷款风险,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也验证了上述结论;从创新质量上看,银行业和股票市场均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对此,一方面中小企业应依据自身创新能力和特点,采取合理的多渠道融资模式,确保其创新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创新环境不断变化、创新系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对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近期,我国能源转型遇到了电力、煤炭供应紧张等因素冲击,亟需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转型路径.本研究通过对全球能源现状及转型路径的分析,结合我国能源禀赋和基础,研究统筹兼顾“清洁用能”和“能源供需平衡”.提出在能源供给侧打造多元化、有韧性的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在能源需求侧打造高效、清洁的能源消费体系,最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基于碳捕捉的化石能源为保障
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共荣、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城乡发展面临城镇化速度快但整体质量不高,城乡二元结构刚性仍然较高,大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农村吸引力不强等困境.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能为破解城乡现存问题提供可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能提升国内大循环中城乡经济循环的能力、提升"融合"型城乡关系的质量、实现城市与乡村建设的相对均衡,这也是两者协调推进的重要基础.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本身具有内在驱动因素,即城乡资源禀赋差异的依托机制、城乡溢出效应的反哺机制和城乡融合发展的
人格权入编《民法典》,对民事执行治理产生了双重影响.尊严型人格权和自由型人格权逐步倚重,失信惩戒的执行威慑力对应削减.在"法法衔接"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强调执行威慑程序中的人格权保障,另一方面也要研究人格权在执行治理当中的法治限度.通过建构以威慑标准和人格权保障为各自主线的双层救济机制和法治限度规则,从程序规则上实现实体人格利益的让渡,由量入质逐步实现执行治理的善治,以期破解执行司法痼疾.
本研究利用微观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中国18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市场势力水平;计算了不同行业因为市场势力造成的整体福利损失.模型的计量过程在大多数两位数代码行业都给出了显著而且稳健的市场势力估计结果.基于上述实证结果和财务数据,讨论了自由竞争、价格管制、补贴以及管制政策在不同行业对市场势力和垄断损失程度的影响.以此为依据,计算得出垄断行为在工业部门造成的损失高达2.3万亿,相当于2008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15.85%,当年GDP的7.32%.研究发现,打破垄断可以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如果我国用10年的时间推
自97新刑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其进行了十二次修订.纵观历次刑法修订,我国刑法在不断的修订过程中更加趋于融贯,结构上更富有逻辑,保持罪刑关系设置的协调性、均衡性.遵从反思平衡的思维方式,考察历次刑法修订在促使刑法体系趋向融贯方面所呈现的特点,从诸多方面印证我国刑法体系融贯性的不同侧面:基于相同情况相同处理原则设定罪状、轻重有序兼顾平衡地设置罪刑关系、法律术语表述的协调与统一、法定刑配置的科学化与均衡化、规则的内部呼应与外部衔接趋于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治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治理困境.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代表的“集成治理”模式的出现,为科层体系的自我调适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基层治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案.文章以T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例,着重探讨集成治理的实现形式、实际效果和内在逻辑,而后指出,借由集成治理,传统科层体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正,且呈现出一些“逆科层化”的改变.在此过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所用,国家既为社会赋权,也被社会赋权.
必要原则是网络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一项义务性规范.它要求互联网平台只处理与其提供服务和收集目的相关的个人信息,强调对"直接相关""最低频率"和"最少数量"个人信息的最小化处理.必要原则主要源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尊重与保护、对特定危险的控制与相对允许、对个人信息的相对自主和对利益冲突的法益平衡.在司法实践中,必要原则的适用体现为"必要的限度"标准,它不仅要求网络平台对个人信息的处理与其提供的服务直接相关,而且要求处理活动要限定在必要的范围之内.必要原则的适用还受到合法、正当与同意等基本原则的限制.
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再解读"和"重写文学史"的观念和实践所依据的后现代主义观念今天得到一些学者的反思,而它们所依据的"新历史主义"的"想象史学"的方法论则尚未得到深入系统的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指导下对它们进行细读,可看出它们都建立在后现代主义"历史文本化"的方法论预设上.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我们需要将其转变为"文本的历史化"的阐释学实践,从而对海内外学界流行的"如何现代、怎样文学"的研究颠倒其思路,从不同的"现代性"的竞争如何带来作家在不同的"政治无意识"限定之下的创作,以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