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学科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5(A)—0028—0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逐步由外在的制度安排向教育、教学的内部改革延伸,课程改革成了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途径。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以往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改明确提出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同时,强调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让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自然交织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激发学生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教学管理和教材全方位的改革,增强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以什么内容和形式组织教学,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治学态度、思想作风、言谈举止、形象仪表以及个性特点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还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和教学活动以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教学活动本身而言,教师要巧妙地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的教育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工作的分内事。
  (二)课堂教学面广、量大、时间长
  课程结构与教材在改革后,基础教育学科涵盖知识领域广,延续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学生要接受长达12年的教育。因此,在教材的设置上各门学科都具有德育的渗透功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全面的、持续而深刻的。
  (三)课堂教学有切实保证
  学科教学有固定的课时、相对稳定的教材、有专职教师和评价考核体系。且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学习上。这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指的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过程的科学性。第一,目标要明确。每个教师课前要制订具体的德育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内容要正确。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思想观点正确无误。第三,方式要科学合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坚持辩证法,循循善诱,实事求是,不讲假话、空话;第四,要体现学科的特点。不同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方法要有所不同,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二)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原则,指的是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德育渗透。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要采取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进行渗透。
  (三)灵活性原则
  所谓灵活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法。善于抓住契机,巧妙地启发学生学会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领悟其中深刻的内涵,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自我认识的完善。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提高教学艺术,而不是空讲一番大道理。
  (四)长期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大力配合,某一方面的脱节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增多,受不良影响的几率增大,这就要求教师树立长期渗透德育的思想,做到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做到基本内容反复渗透,行为习惯反复训导。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探究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1. 全面吃透教材。教师不仅要吃透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整套教材的教学要求。特别要掌握一个学期所授教材的全部内容。教育、教学内容要有机联系,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2. 准确把握教学点。教师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和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渗透德育的要求要服从教学内容,不能搞形式主义。
  3. 深入挖掘德育因素。中小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教师要深刻挖掘、善于联系,具体而言,要以课改实施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各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为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人文科学类课程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的特点又有隐形的特征;理科类课程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重要载体;技艺类课程(包括体育与健康、音乐与美术)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
  (二)把握时机,适时、适量渗透
  1. 衔接自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决不能把各学科都上成政治课。因此,教师要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但决不能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应紧紧把握知识点。把德育寓于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 研究学生思想,寻找最佳结合点。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能否寻找到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如此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兴奋点、情感点、变化点,要善于捕捉时机,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德育渗透时对症下药。
  3. 适量引入。学科教学中引入相关事件、人物是必要的。通过史实、数据的补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引入相关德育内容时要适度,否则,学科教学会受影响,德育效果也会不佳。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提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也必须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教具,这样有利于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挂图、投影、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素材,教育的效果就会更佳。
   编辑:陈富祥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中学生;语文学习;主体; 课堂;自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8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在布置预习时,应提
在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就需要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寻求解决网络安全的策略.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中ARP协议的概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初中生;审题能力;基   础;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4(A)—0074—01     学生的数学习题解答出现错误往往是由于他们审题不细或审题错误直接导致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
目的:对自制的羡洛昔康口腔崩解片进行质量考察.方法:建立了考察崩解时限的方法并考察了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了溶出度测定方法,比较了自制美洛昔康口腔崩解片与市售普通片的溶出度.进
<中西传记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是四川外语学院何元智、朱兴榜两位教授合作的学术专著,系重庆市教委扶持的重点科研项目.我先后两次拜读,深感这是一本不
<正>~~
期刊
φ800铸钢轧辊需经二次正火加回火处理。本试验通过调整正火、回火的加热工艺、缩短了加热保温时间,获得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取得了节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