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正与60年代的青海油画创作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乃正,1935年生于六朝古都江苏南京。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大起大落中最终找寻到了他自己的绘画语言,给我国的油画发展史添上了一笔最艳丽的色彩。朱乃正自己曾写道:“要说童年,我是不完整的,或是有缺陷的,夸张的说:我的童年没有童年。”童年的不幸并未停止,在1959年的一天朱乃正被分配到了青海省工作,说的分配但是其实是带有一点“发配”的意思。朱乃正自己曾说,“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青海的山川大河更具魅力。生存在这里的人,首先要对这里的人文地理有所了解。而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更要珍惜这片土地。当时,我被‘发配’至青海,但没有将艺术修炼放弃。这里恰恰成为了我进行艺术创作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只要大家认真挖掘,应该能在此地取得艺术成果”。
  朱乃正在被‘发配’至青海后,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一待就是21年的时间。从北京来到青海,从大城市到西部边陲地区,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如人意。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朱乃正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青藏高原这个世界的屋脊之上。“我们这一代有漫长痛苦经历的人,是最能体味取得这个环境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正是有过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才造就了今天的朱乃正先生。在中西交融的世界时代浪潮之中,他始终坚持自我。左良先生说:“乃正善于从最一般、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形象中发现美、挖掘美。”朱乃正立足于青海高原本土,细致生动的描绘了勤劳朴实的青海人民。
  来到青海的朱乃正并没有就这样消沉下去,反而在逆境中越战越勇。他立足于青藏高原,描绘青海的碧水蓝天。这里缺少氧气、缺少食物、天气恶劣,但是一切的一切没能击倒这位真正的英雄。英雄总是在最困苦的时候涅槃重生。朱乃正曾说:“中国油画无需西方的认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加上在青海的这一段“艰苦岁月”,朱乃正先生创造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精美画作。本文探讨的是在1959年朱先生分配至青海工作后,1960年至1970年这十年间朱乃正绘画的第一个高产时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作品,1960年的《冰湖捕鱼》、《小鹿》,1961年的《草原晨曲》,1962年的《河源初春》、《雪原风情》、《藏族老人》、《藏区小铺》、《秋声》、《秋云》、《格萨尔》,1963年的《金色的季节》、《五月星光下》、《草原儿女》,1965年的《归途》,1969年的《自画像》。在青海的头一个十年中,朱先生对绘画创作充满了热情,他说“人是通过一门来认识世界的。”、“广闻博见犹如星星和月亮一样暗淡无光。”他走出毡房,深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内部,去感受他们的世界去描绘他们的生活。
  作于1960年的《雪原情》,在一片冰天雪地中黝黑的康巴汉子扛着猎枪在马上回头看望他心爱的姑娘。姑娘背着奶桶,在被小伙子注视的那一刹那,娇羞的低下了头。如同拍电影似的将原本凝滞的画面瞬间动了起来。远处,是苍茫的白雪。四周孤寂一片。但是,此时小伙的心却是火热的,在遇见了心爱的姑娘后那苍白的土地上瞬间像大红的腰带那样充满着喜悦之情。微微泛黄的天空和淡蓝色的雪地给画面带来了萧索之感。逆光下的两个人物轮廓清晰动作自然,丝毫没有扭捏之态。朱乃正写道,“当我开始到藏胞中间画画的时候,我同样被他们强悍的体魄、淳朴的性格和沉郁的精神状态所激动。我想许多到过西藏的画家都有此体会。但过去人们往往由于主客观的各种限制,回避了那些生活中真实而本质的东西。甚至相反,常常把头脑里臆想的生活来个移花接木,用虚假的光彩去打扮和粉饰现实生治。许多年来,对现实、政治和艺术的关系的曲解,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艺术和政治本来同属上层建筑,但前者成了后者的随从,削弱或丢掉了艺术自身激动人心和借以恒久流传的力量。……”
  在《雪原情》中,我们见到的不是俊男美女,他们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衣裳。但是,往往就是最真实最朴实的东西往往能打动人的灵魂。朱乃正没有人云亦云更加没有移花接木,他遵守自己本心,描绘自己眼睛所见到的真实。他把最现实、最生活的劳作着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看。他展示的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藏族同胞。
  正是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真实的情感不矫揉造作,他的思想天马行空,但是他的笔下却是言出有物。朱乃正的舞者表现了女性一种原始的古朴、健康的美丽。朱乃正在自己的想象中任意驰骋,将自己的想象化作力量将其具象于画面上,朴华宁静而又动感十足。
  《金色的季节》是朱乃正早期油画作品中非常著名的一幅作品。两位藏族妇女在落日的余晖中筛青稞,青稞随风而下。微风轻拂着妇女的头发和腰带,其中一个妇女系着红色的头巾,及腰长发随风而舞,她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朱乃正说过:“我要画永恒的东西”。我们在《金色的季节》中可以看到他的这一份执着和坚守。在很多表现藏族人们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他们往往是努力的刻画藏族人民的服装、脸颊上那具有代表性的一抹高原红,而往往忽视了藏族人内心的精神面貌的描绘。朱乃正笔下的藏族妇女,朴实大方而又睿智,她们辛勤劳作默默耕耘。朱先生和青海藏族人民进行了灵魂上的沟通,也使他的画面显示出了与其他人的与众不同。
  朱乃正谈到,“我曾长期在西部高原生法过,虽然历尽艰辛,我非但无怨无悔,而且非常感念那一段难忘可贵的生活历程。如果没有那段岁月的冶炼,也不可能有我的现在。”在青海高原的这数年中,朱先生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是逆风迎上,在逆境中展现出自己的艺术光芒。朱先生的许多作品描述的都是青海的风光,他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他表现的是地地道道的青海風味,不杂糅丝毫其他。他所描绘的是他最深爱而且也是最留恋的三江源。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不受他人干扰,表现最地道、最精致的青海风土人情。朱先生凭借着自己对绘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创造出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李荣林.艺术与人生——乃正师授艺录解[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2]朱乃正.朱乃正品艺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张劲彪(1992—),男,汉族,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学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在三乙醇胺体系中,利用桑色素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铍,当激发波长为400um时,铍-桑色素络合物的最大荧光波长为525um,铍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05~1.0μg/10mL。在盐酸介质中,利用偶氮胂-TBC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钍,钍的测
本世纪以来,项目管理的风险防范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其中法律风险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为项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航天汽车零部件生
疫情爆发以后,钢铁企业的制造成本也上升趋势。为此,国内钢铁企业也都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系列变革措施,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是各单位的
读与写,是一个人文字生涯的两端。大凡与文字打交道的人,都不乏一些读与写的经验。不过有的经验有借鉴之义,比如孙犁谈读写就很有意味。孙犁在《与友人论学习古文》中说:“我从来
在碱性介质中,痕量锰(Ⅱ)能显著催化H2O2氧化水杨基荧光酮的反应。本文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测定条件为:4.0×10^-5mol/L水杨基荧光酮(SAF)0。012%H2O2,2.4×10^-2mol/L NaOH,60℃。线性范围为0.1 ̄2.0μg/L,方法检测限
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安段软基施工过程中采用真空预压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工期提前,工后沉降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详细阐述了预应力柬管道摩阻试验的原理及计算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某实际工程进行了预应力柬管道摩阻试验,并详细分析计算,最后验证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