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列普活化炉尾气余热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列普活化炉以水蒸气为活化剂生产活性炭,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尾气.本课题对活化炉尾气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活化炉尾气进行焚烧处理和余热梯次利用,将产生的水蒸气再次用于斯列普炉活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斯列普炉尾气成分中的H2、CH4和CO总含量约占19.95%,发热量为3.28×107 kJ/h,以斯列普活化炉尾气为燃料,经余热利用,年增产水蒸气5.37万t,年减少SO2排放量183.7 t,不仅可实现水蒸气的自给自足,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分析了李家壕选煤厂煤泥水难沉降原因,并使用不同分子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不同离子度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不同分子量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絮凝剂,使用钠盐、钾盐、钙盐、镁盐、铁盐、铝盐和聚合氯化铝作为凝聚剂对煤泥水进行了沉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作为凝聚剂,分子量为1800万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二者组合使用煤泥水沉降速度快,沉降后澄清区浊度低,煤泥水沉降效果较好.
土壤湿度作为表征矿区地表环境的重要指标,准确监测荒漠化露天矿的土壤湿度对矿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以典型荒漠化露天矿区-准东红沙泉矿区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利用基于植被信息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条件植被指数VCI,基于热红外波段的表观热惯量ATI和条件温度指数TCI以及基于反射率特征空间的垂直干旱指数PDI、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MMI反演红沙泉矿区的土壤湿度,结合实测土壤湿度数据验证得知上述指数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样点的土壤湿度不符,即传统
概述了发展水煤浆的意义,介绍了水煤浆湿式棒磨机的研磨原理;通过对湿式棒磨机磨筒体衬板提升角进行优化,改变了研磨体的提升高度,达到了增产、降耗的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衬板优化后吨浆能耗有效降低16%左右.
为研究煤矿井下液压钻机的振动特性,指导钻机优化设计和状态监测,以ZDY6500LQ型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整机振动测试与分析.根据钻机工作原理得出主要激振源,以低速高转矩运行状态为例,计算了该状态主要部件激振频率.基于振动测试原理,确定了试验方案,结合钻机综合性能检测平台搭建了振动测试系统.在空载、低速高转矩和高速低转矩3种工作状态下对钻机的8个主要位置进行了振动测试.应用频域分析方法,将测试数据转化为对应频谱,分析了低速高转矩状态下主要激振源引起的钻机振动特性;应用1/3倍频程方法,对比分
针对芦岭选煤厂浮选精煤水分偏高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浮选精煤脱水研究现状,研究了传统快开压滤机和高效低耗快开压滤机在芦岭选煤厂煤泥脱水环节的应用效果.从2种快开压滤机的入料组成、入料浓度、隔膜压榨时间、反吹风时间、泵给料时间等影响因素出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作参数的条件下,高效低耗压滤机能够获得的最低滤饼平均水分为15.03%,比传统隔膜压滤机3 a平均水分低了12个百分点左右,降水效果显著.
分析了新河选煤厂精煤脱介筛脱介效果差的原因,介绍了新型轨座式山形高透筛TP筛板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并与原脱介筛聚氨酯包边不锈钢筛板进行了比较,将该筛板替代原不锈钢筛板.应用效果表明,精煤脱介筛精煤带介可下降42%左右,选煤厂吨煤介耗降低0.27kg,减少了重介质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非离子型复配捕收剂在低阶煤煤泥浮选综合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浮选效果易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型影响.选用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聚氧乙烯单叔辛基苯基醚(OP-4)、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分别与煤油混合制备复配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借助药剂分散性试验、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研究了酯类、醚类、酰胺类非离子型复配捕收剂对长焰煤煤泥浮选的影响规律与强化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复配药剂具有较优捕收性和选择性,均可不同程度改善浮选效果,其中复配酯类Span80捕收剂浮选
鲁奇炉煤气化副产重芳烃,其质量受煤质及操作参数的影响.本文基于工业生产中原料煤灰分变化对重芳烃、产品煤气及焦渣等的实际影响,提出了提高重芳烃质量的途径,包括增加带有特殊加热内件的分液及蒸馏装置,将煤气水分离后系统设备底部重芳烃抽回前系统重新分离收取、增加循环倍率等.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能将重芳烃水含量由15%降至3%,有效降低产品煤气水重芳烃含量,并提高重芳烃收取效率.此外,通过增设三相离心机分离焦渣,还可有效提高焦渣回收效率,为焦渣回炉掺烧提供良好的条件.
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效果对重建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多通过复垦后植被变化的长期监测分析复垦效果.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易受到外界干扰,恢复稳定性呈现较大空间差异,亟需探究排土场干扰类型划分方法及其影响机理.以长时间序列中最优状态下植被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为比照标准,在前期构建复垦排土场干扰指数(DRDI)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干扰动态特征划分干扰类型,并分析影响干扰类型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选择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4个排土场作为研究区,其复垦类型、复垦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各异.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
土壤可蚀性不仅可以定量刻画土壤自身抗侵蚀能力,还能反映人类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煤炭采动损害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有利于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以陕北煤矿区沉陷年限分别为1~5、6~10 a的典型沉陷坡面土壤(垂直深度20 cm以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MS2000激光粒度仪和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并以此为基础利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阐明了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沉陷坡面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 陕北煤矿区开采沉陷不会改变土壤质地类型,但随沉陷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