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教学刍议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教学依托“球型全景技术”这一理论背景,立足大语文观、大课程观的指导之下,从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的内在需要出发。通过深入多个领域,面向全体学生,为语文阅读教学探索打开了新路径。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立足课堂教学层面,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对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一、全面整合资源,让文本“扩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对教材和资源的掌控和整合能力,全景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文本出发,整合全部资源,从知识、技能、方法上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设计,要能够认真领会课标要求,把握文本内容,认真对教材进行研读,并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单一文本走向多元文本,从单一能力训练走向多元技能掌握,最终树立语文阅读的大文本观。
  例如,在《春晓》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三个层面进行了重新整合,实现了全景教学目的。一是立足课内,整合文本内部信息。从基础层面,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古诗中的字词问题,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使学生能够做到熟练背诵课文,熟练默写课文,知晓古诗所描述的现代文意义,初步建立感知与理解上的全景,对课文形成整体认知;二是立足技能训练,整合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立足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以“读”为牵动,引领学生知其意思,晓其意境,明其意义,在形式多样,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走进诗词的内容,感受和体会诗歌的画面和情趣;以“听”与“说”为载体,在师生,生生的朗读互动中,进行评价和展示,引导学生从“诗面”走向“诗心”;以“写与画”为提升,将“写”与“画”两种形式,作为拓展训练的主要形式,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或者对古诗进行扩写,或者根据诗意描绘一幅《春晓图》,在自由选择中,一方面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另一方面将各种语文技能训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语文阅读技能训练的全景设计;还有立足课外,扩充学习资源。
  《春晓》诗意简单明了,语言清新明快,学生较易掌握,基于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对接起来,为学生扩充描写春天的诗句,补充关于诗人孟浩然的诗作和一些小故事等,扩大阅读的范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全面考虑全景资源,教师紧紧把握住了“文本”这一关键要素,从打通基础知识入手,从融合听说读写多种技能训练入手,从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入手,有效地夯实了基础知识,加强了基本技能,提升了基本素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多元的全景阅读视域,体现了教师独特的智慧,以及对文本的创造性使用能力,为有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做出了准确的设计。
  二、全元解读文本,让课堂“变深”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全景式阅读教学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全员参与,全体互动,将调动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作为根本目的,在学生参与阅读,体验文本,对话作者,拓展资源,实现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为每个学生提供阅读的“抓手”,思考的“切点”,实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进而提升阅读的思考力,加深对文本的掌握和理解,助推阅读教学从广度走向深度。
  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表层上对该诗进行理解与学习,在通过抓“六月”“西湖”“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等字词,学生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即:该诗为一首描写夏日西湖胜景一首诗歌,该层含义较为浅显,学生能够较为轻易掌握。在讨论与探究中,学生得出这首诗在盛夏空间的转换中,在红绿色彩的强烈对比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西湖夏日的美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层面理解诗歌,教师引入课外资料,介绍送别林子方的原因,学生通过探究资料发现并得出:作者不但有不舍之意,还有规劝之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是作者以极为含蓄的方式规劝好友林子方不要远行,如果想要在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是要留在离朝廷近的地方,也有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通过不同层面的解读,将阅读教学推向了有深度。
  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全员解读,教师从内容层面,写作特色层面,写作背景层面将一首看似浅显的古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学生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在问题的驱动和资料的补充下,通过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提升了阅读的思维能力,从内容思想和情感上完成与作者语文本的对话,让语文阅读体现了生命的张力。
  三、全体参与评价,让思维“提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全景阅读教学下的阅读教学注重评价的实时性、实效性,倡导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提升客观评价及诊断的能力,学会吸收和借鉴的能力,为初高中阶段的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奠定基础,学生在多方观点的交融和诊断中,提高阅读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教师以读导课,以读评课,实现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在个体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学生读的精彩的地方,如:“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评价学生读的精彩的原因是抓住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小兴安岭冬季的生机与活力。在小组朗读环节中组织开展生生互评,并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要抓住:朗读形式、季节特点、重音与气息、句式转换、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评价,为使评价更客观准确,学生认真听,认真分析,认真理解,文本与朗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有一定信服力的评价,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适时对评价进行点评,进而使评价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深度走进文本,深入进行思考提供了媒介和方式。
  全景式评价,全景式发展,在全景式阅读评价体系中,学生不在被单一性诊断性评价的所束缚,不在局限于师生评价的权威性,亦不在沉浸于片面的赞美式评价中,而是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解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评价方法,发展思考能力,实现阅读教学对思维与情志的促进作用。
  体现课改精神,彰显课标理念,全景式语文阅读实现了对人的全面關注,扩大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提高了阅读课堂的深度,提升了学生思维的高度,在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改精神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224001)
其他文献
通过对高温加热–遇水快速冷却后的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和三轴实验,研究了800℃内高温花岗岩遇水快速冷却后的力学性质随温度和围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 400℃为高温
作为南宋末期浙东的儒家学者,黄震既是程朱理学的继承者,又是其修正者。黄震虽然极为推崇二程、朱熹,但对其不当之处也一一指出。黄震虽然身处疑经惑古思潮兴起的宋代,既不固
知识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哲学话题,也是认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知识理论认为,知识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然而,这一观点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
自从Malcolm在1954年指出“人们……不太强调……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这个概念”起,“生活形式”就始终是维特根斯坦研究者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就是一种对维特根斯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通过单中心分析儿童骨科手术的输血状况,为儿童骨科手术的临床用血和血液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三年间我院儿童骨科手术患儿7217例,采集年龄、病种
目的检测代谢性骨病患者跟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四种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y,TRAP)、脱氧吡啶酚(deoxy pyridinol
组织单元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社会和物质群体。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 A)理论中,组织单元亦被称为决策
使用NDA-105大孔树脂对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中锰的吸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5、流量为10BV(床体积)·h-1、温度为25℃时,NDA-105树脂对废水中锰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