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6.1%(31/36),误诊为肝脓肿者3例,误诊为肝内血管瘤者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诊断PCC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临床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11.85
作者单位:414200湖南省华容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是指起源于肝段胆管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癌,与肝细胞癌都位于肝实质内,同属原发性肝癌。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3.25%~8.2%。临床上无特异性的表现,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阐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本组36例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57.8岁;合并炎症性肠病者3例,合并囊性胆管疾病者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者6例,合并先天性胆道闭锁者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东芝5300彩色多普勒成像仪,使用腹部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对患者肝区病灶分别采用超声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2 结果
2.1 二维灰阶图像 本组36例患者中,肿块≤5 cm者12例,多呈圆形,低回声或结节状低回声,肿瘤周围可有声晕;肿块>5 cm者24例,呈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等回声,少数呈结节状高回声,肿瘤周围多有声晕。病变发生部位中,位于肝左叶者17例,肝右叶14例,肝尾者3例,肝脏内弥漫性分布者2例。癌肿伴有出血、坏死液化者8例,呈混合型回声;弥漫性分布者2例程肝内布满低回声结节,其中1例仅呈现肝内光点增粗而无结节样回声。
2.2 彩色多普勒图像 本组36例患者中,12例肿块≤5 cm者肿瘤周围可见声晕,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不丰富;24例肿块>5 cm者14例患者肿瘤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丰富,肿瘤周围有丰富抱球样血流,其余10例患者血流图像多呈现短线装或斑点状;17例患者门脉血流成像模糊,不能清晰呈现,但可见门脉管壁模糊。本组3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6.1%(31/36),误诊为肝脓肿者3例,误诊为肝内血管瘤者2例。
3 讨论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是指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梢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肝脏第二高发的原发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老年人,其中95%为腺癌[1]。与发病相关的因素包括慢性的胆系感染、胆石症、胆总管囊肿以及寄生虫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常较大,直径5~20 cm,质地较硬,中心可有致密的纤维条索,坏死、出血范围小且少见。
由于超声检查价廉、方便及无创伤性,使之近年来成为肝内占位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的普查使无症状的肝内占位病变的发现越来越多,这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多为单发的、均匀的、低回声肿物,有时可以见到卫星灶。有个别PCC患者二维声像可表现为均匀的高回声肿物,周边可伴有低回声区。但常规超声检查分辨力较差,对于肝内占位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分辨力有限。传统的二维超声图像对于PCC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由于PCC在没有行动脉栓塞或其他治疗前多具有较丰富的血供,因而为彩色多普勒检测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彩色多普勒能检出肿瘤区的血流信号,多呈现线条状、斑点状、分枝状、网篮状、环状、簇状等彩色血流。在本组36例患者中,12例肿块≤5 cm者肿瘤周围可见声晕,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不丰富;24例肿块>5 cm者14例患者肿瘤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丰富,肿瘤周围有丰富抱球样血流,其余10例患者血流图像多呈现短线装或斑点状;17例患者门脉血流成像模糊,不能清晰呈现,但可见门脉管壁模糊。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门静脉血流状况的观察是十分客观方便和准确的。彩色多普勒除了用于PCC的定性诊断外,还可通过彩色血流的分布情况进行肿瘤的定位及通过肿瘤内血供的多寡判断疗效改变。如在经介入治疗后,肿瘤内彩色血流可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提示疗效佳。当门静脉癌栓形成时,彩色多普勒可显示门静脉是完全或不完全性阻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癌栓内线状深暗色或多彩血流。
但由于肝内多种病变的血流病变混淆性较大,对于肝脏脓肿、肝内血管瘤等与PCC相似血流改变的多种病变容易发生误诊,因此,结合CT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彩色多普勒对PCC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宁尚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6):474-476.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临床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11.85
作者单位:414200湖南省华容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是指起源于肝段胆管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癌,与肝细胞癌都位于肝实质内,同属原发性肝癌。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3.25%~8.2%。临床上无特异性的表现,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阐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本组36例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57.8岁;合并炎症性肠病者3例,合并囊性胆管疾病者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者6例,合并先天性胆道闭锁者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东芝5300彩色多普勒成像仪,使用腹部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对患者肝区病灶分别采用超声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2 结果
2.1 二维灰阶图像 本组36例患者中,肿块≤5 cm者12例,多呈圆形,低回声或结节状低回声,肿瘤周围可有声晕;肿块>5 cm者24例,呈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等回声,少数呈结节状高回声,肿瘤周围多有声晕。病变发生部位中,位于肝左叶者17例,肝右叶14例,肝尾者3例,肝脏内弥漫性分布者2例。癌肿伴有出血、坏死液化者8例,呈混合型回声;弥漫性分布者2例程肝内布满低回声结节,其中1例仅呈现肝内光点增粗而无结节样回声。
2.2 彩色多普勒图像 本组36例患者中,12例肿块≤5 cm者肿瘤周围可见声晕,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不丰富;24例肿块>5 cm者14例患者肿瘤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丰富,肿瘤周围有丰富抱球样血流,其余10例患者血流图像多呈现短线装或斑点状;17例患者门脉血流成像模糊,不能清晰呈现,但可见门脉管壁模糊。本组3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6.1%(31/36),误诊为肝脓肿者3例,误诊为肝内血管瘤者2例。
3 讨论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是指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梢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肝脏第二高发的原发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老年人,其中95%为腺癌[1]。与发病相关的因素包括慢性的胆系感染、胆石症、胆总管囊肿以及寄生虫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常较大,直径5~20 cm,质地较硬,中心可有致密的纤维条索,坏死、出血范围小且少见。
由于超声检查价廉、方便及无创伤性,使之近年来成为肝内占位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的普查使无症状的肝内占位病变的发现越来越多,这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多为单发的、均匀的、低回声肿物,有时可以见到卫星灶。有个别PCC患者二维声像可表现为均匀的高回声肿物,周边可伴有低回声区。但常规超声检查分辨力较差,对于肝内占位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分辨力有限。传统的二维超声图像对于PCC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由于PCC在没有行动脉栓塞或其他治疗前多具有较丰富的血供,因而为彩色多普勒检测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彩色多普勒能检出肿瘤区的血流信号,多呈现线条状、斑点状、分枝状、网篮状、环状、簇状等彩色血流。在本组36例患者中,12例肿块≤5 cm者肿瘤周围可见声晕,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不丰富;24例肿块>5 cm者14例患者肿瘤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丰富,肿瘤周围有丰富抱球样血流,其余10例患者血流图像多呈现短线装或斑点状;17例患者门脉血流成像模糊,不能清晰呈现,但可见门脉管壁模糊。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门静脉血流状况的观察是十分客观方便和准确的。彩色多普勒除了用于PCC的定性诊断外,还可通过彩色血流的分布情况进行肿瘤的定位及通过肿瘤内血供的多寡判断疗效改变。如在经介入治疗后,肿瘤内彩色血流可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提示疗效佳。当门静脉癌栓形成时,彩色多普勒可显示门静脉是完全或不完全性阻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癌栓内线状深暗色或多彩血流。
但由于肝内多种病变的血流病变混淆性较大,对于肝脏脓肿、肝内血管瘤等与PCC相似血流改变的多种病变容易发生误诊,因此,结合CT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彩色多普勒对PCC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宁尚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6):47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