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美的创造之路与“三化”论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渊冲在文学翻译艺术中倡导“三美”论有着开拓性的意义.本文基于许渊冲对于文学翻译本质“美化之艺术”的追求,阐释“三美”与“化”之法的内在联系.本文指出,许渊冲的“化”之法源于对翻译矛盾的深刻认识.许渊冲通过“化”之法摆脱传统译学对等观念导致的内在矛盾,提出“化”之道也可以是创新之道,优化之道.分析“三化”与翻译障碍、翻译限度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许渊冲的翻译美学主张.
其他文献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隐喻能力研究现状,基于此展开了一项针对儿童隐喻能力的实验.采用人体隐喻实验材料,以某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共300名学生为对象,从理解和产出两个方面探索了儿童人体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结果 发现,儿童的隐喻理解能力发展趋势和儿童的逻辑思维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儿童理解隐喻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非人体隐喻的理解成绩优于人体隐喻的理解成绩,10岁可能是突破字面义、理解无字面义隐喻、突破非人体隐喻、理解人体隐喻发展的转折点.
本文在格理论视域下,主张名词在句中充当谓语等实词的语义角色必定是格成分.假设“无空位”定中结构基于强大的认知力及省力原则,句法表层省却隐含了某个部分,它不仅可能是定语小句的部分甚至整个谓词,也可能是真正的中心名词,而语义深层则必定存在,根据语境语义可推导复原出,从而使定中结构的中心名词有了对应于定语小句谓词的格空位,从而格关系明确.
本研究旨在评估一项电子档案袋测评实验的评分者间信度,分析评分差异的可能原因.从样本框按学号抽取85名学生的档案袋(28.3%).8位评分者分成5组(每组2人,1名任课教师,1名外部评分者),根据量规对旨在反映学生反思能力和自我测评能力的两指标进行独立评分.分别用Cohen的kappa系数、PABAK指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配对样本t检验和效应量对两个评分者的一致性、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估计.结果 表明:1)10组评分中,7组kappa值达到中等以上一致,9组修正kappa-PABAK值达到中等以上
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我国国情和外语专业教育实践,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基于现有文献,文章对我国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梳理,发掘出的重要思想主要包括:要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的教与学、重视学科交叉、重视语言学研究中外融通、重视研究生博学教育、重视学术能力培养、重视思辨能力培养、重视学术规范训练.希望我国专家学者的重要思想为我国开展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深刻启示.
本研究采用固定步速阅读的实验范式,研究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中国学习者对代词二语加工的抑制机制.研究发现:1)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影响代词二语加工的抑制机制,高工作记忆容量组的代词抑制结束较早,而持续时间较短;低工作记忆容量组代词抑制结束较晚,而持续时间较长;2)探测词(先行词及非先行词)及探测点显著影响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的代词的抑制作用.工作记忆容量对先行词的强化机制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非先行词的抑制机制有显著影响.
《国标》提出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外语课程教学确定了目标,外语教学的跨文化学习本质为开展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借助文本表征中的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语体文化及行为文化,英语专业跨文化学习以具体教学路向,通过“发现”“比较”与“领悟”,促进学习者从语言符号学习走向意义建构的文化比较与反思,帮助学习者形成热爱中国文化、欣赏目的 语文化新的文化站位,满足符合《国标》的人才培养需求.
近年来,应用语言学界出现的情感转向使师生和谐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然而,外语环境下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话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还鲜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基于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交际口语》课堂,利用会话分析和刺激回忆考察了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构建和谐关系的过程.研究发现:(1)教师主要通过主题化、内文本化、接受学生对教师个人生活的探究三种行为扩展学生话语并与之共建和谐;(2)在此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回应、个人经历、物理环境等因素使用多种语言与非语言资源与学生动态协商流动身份和关系身份;(3)教师还借助情景身份维系机构目
自我调节与策略使用是可预测外语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多重中介分析,探究了外语学习自我调节、策略使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发现策略使用对自我调节具有中介效应,自我调节与策略使用的系统路径可解释学业成就13%的变异量,系统路径能有效提高学业成就.自我调节不能替代策略使用.策略单一因素不能有效提高学业成就.
致使移动事件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各种语言均有表述,但表述方式不同.本研究基于语料调查发现,英语使动构式概括性强,涵盖各类使动事件;汉语使动构式意义具体,详述不同使动事件.两种语言的使动构式体现出精确与灵活、聚集与离散、静态与动态的系统性反差.英汉使动构式体系的对比研究对探究英汉语言的整体结构特征及思维规律有启示作用.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反思日志与课堂观察,考察一项综合英语口语任务从线下课堂“移植”到线上教学环境过程中学习者体验的变化.研究发现:(1)大多数学习者学习体验良好,其学习效率与效果在可视化学习轨迹与在线促学评价的作用下得到促进;2)学习者合作体验与情绪体验呈现多元化与复杂性:与教师和研究者的预期相左,线上讨论与同伴互评未能加强学习者互动合作体验,且在线教学环境加重了部分学习者的压力与焦虑情绪.本研究的发现为优化提升“后疫情”时代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及学习者体验提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