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6.2级地震及晋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

来源 :地震学刊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fq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张北6-2 级地震震中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和靠近震中区的晋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构造运动、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区域应力场的积累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晋北地区地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重力场变化,并具有异常范围大、幅度高的特点。
其他文献
在对中国大陆东部与银川地震带及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进行划分与研究的基础上 ,将安徽与周边特定地区每周期的地震活动 ,划分为 2 4个时空序次。分析研究安徽 4个地震与周边特定地区 2 0个地震时空序次的关系 ,预测未来几年内安徽中西部地区可能发生MS5 .0~ 5 .75地震
地球自转不规则变化的加速段与苏皖及其附近地区中强地震的相关性较好。用周期图分析的拟合曲线外推至 2 0 2 0年 ,可见这次地球自转不规则变化加速段将持续到 2 0 0 4年左右。因此 ,苏皖及其附近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将持续到 2 0 0 4~ 2 0 0 5年左右。根据美国NEOS提供的数据 ,目前地球自转确在加速段。
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地震科技期刊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是:国外出版机构急夺国内作者和作品;国外地震科技期刊进入国内市场,争夺国内地震科技期刊的市场点有份额
1999年 6月 5~ 8日海安地震台地电N6 0°E测向为ρs 值异常升幅 2 % ,而N30°W、N70°W两测向 ρs 值均处于正常年变化形态。经勘查、测试分析 ,确定为新埋设的地下自来水金属管道干扰所致。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对日本关东、阪神二次大地震作了概述 ,并将其灾情作了比较与分析。进而提出了日本首都的地震危险性问题 ,针对东京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高度集中的大都市的特点 ,提出几点防震减灾建议。并希望以上分析工作能对中国大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一点启示。
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表将公元288 年以来M≥4 .0 地震活动划分为与华北二至七周期相对应的六个地震周期,每周期分为与华北相似的初震段、前震段、主震段和余震段四个地震段。安徽地震周期超前于华北地震周期,每周期4 级以上地震从皖渐交界一带的皖东南地区开始活动,各阶段最大地震震中由南向北迁移。第七周期4 级以上地震活动至1979 年固镇5 级地震已结束,未来将进入第八周期初震段。近几年皖东南地区的广
根据原淮阴市境内,淮阴、盱眙、沭阳、宿迁4 个地震台1984~1996 年13 年来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各台DD- 1 测震仪的放大倍率、仪器的频率特性等资料,运用理论和统计两种计算方法,对淮阴市境内的测震能力进行分析,并通过定位精度研究[1] ,得出淮阴市境内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可控制ML≥2.0 地震,定位精度为2 km ,高于Ⅰ类精度5 km 的要求。
介绍了结构控制研究的任务,主要的减振装置,结构的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结构的开环和闭环控制及其相应的算法;对土建结构控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土建结构振动控制工程应
京杭大运河在宿迁附近走向发生东西方向的拐折,研究认为系与该区存在近东西向断裂有关。文中应用人工地震和地质钻孔资料详细论述了这一地区的地貌特征,并对发生拐折的成因作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