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用工荒”背后的经济秘密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以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视角探讨“用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补偿性缺工”与“结构性缺工”产生的原因与区别,指出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浙江省企业集团为例,具体分析“用工荒”背后的经济原因。本文立足中国国情,紧跟时代背景,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试图找到“用工荒”产生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用工荒 结构匹配 经济发展
  Abstract :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followed by the time background, 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wa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bor economics, econometr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knowledge,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true reason of "labor shortage" produce
  1.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
  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重点区域,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这在国际市场上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东南沿海分布着大量的劳动力集约型企业,其中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是极其巨大的,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袭击,导致劳动力市场也经历了一场失业风暴。随着经济的回温,东南沿海企业接到的订单也骤然增多,企业在历经市场的考验后看到了曙光,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到了劳动力市场,以求招到最合适的员工加入企业的成长。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企业奔波四处的劳动力市场,大呼招工困难。
  纵观中国劳动力市场,其中有超过一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补充,2004年时,农村外出就业人数就已达到1.18亿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的23.8%,总量巨大。即使企业大呼招工难,但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才市场依旧人头攒动,可见现在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资源性供给紧缺,即不是一般的“民工荒”,更是体现了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间的供求匹配的暂时失衡问题。
  2.企业缺工问题透视
  2.1“结构性缺工”问题
  “结构性缺工”的发生是由于经济结构矛盾的存在,其根源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转型,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三产比重的同时,“结构性缺工”作为副产品必然给经济带来不适应的阵痛。虽然劳动市场上可能劳动力总量并不短缺甚至出现富余,但由于产业结构的矛盾,真正满足企业要求的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结构性缺工”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工人,另一方面劳动力出现“结构性失业”,可能造成企业和劳动力的两败俱伤,但是如果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基础,促使企业和劳动力通过转型进行自我调整,这样双方都能更适应市场的竞争。
  2.2 “补偿性缺工”问题
  “补偿性缺工”根源在于“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口红利”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用工机制,“计划生育”政策在减轻中国发展人口压力的同时,却也加快了“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老龄化”的到来。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65岁人口比率就达到了7.6%,说明中国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大门。“订单热”的突现,只是让社会提前警觉了“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短缺,除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不匹配,也有一部分正是由“人口红利”消失所导致的“补偿性缺工”。
  3.以浙江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3.1投资增长与就业的相关关系
  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让许多企业看到了利润空间,所以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涌现了一批劳动力集约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以劳动力的投入为主,资本投入为辅。但是随着资金的积累增多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渐渐地有些企业开始侧重资金技术的投入,并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机械设备的生产力,甚至造成“相对人口过剩”。但是从另一层面考虑,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选择了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投入,投资的增长就会引起经济的发展,而经济规模的扩大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参与产生。所以投资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出现了看似矛盾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3.1.1投资增长造成就业市场的“挤出效应”。这里所说的“挤出效应”是指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投入增加,机械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经济发展从劳动集约型向资本集约型转变,经济逐步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这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经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第三产业比重增大,第一、二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很多企业已由人工转向机器,就业市场上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势在必行。
  3.1.2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参与。若说在不考虑机械设备等因素情况下,投资增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出现显著正相关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比如一个企业从前需要一百名员工,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了一倍,原来的一百名员工不可能比原来多干一倍的活,所以企业必然需要招收更多的员工来完成更多的生产。
  3.2模型分析--劳动力就业前景分析
  3.2.1 索洛模型建立
  “用工荒”是不是意味着劳动力的需求紧迫,就业前景大好呢?答案是不确定的。“用工荒”不仅是社会和企业的一个难题,而且也是对劳动者的一个警示。以浙江省为例,选取全省企业集团1992年 - 2008年企业的营业收入Y、企业资产K和从业人员L三个经济指标(如下表所示:表1)。   在这里可以选用索洛模型,建立一个道格拉斯函数Y=ALαK β,其中A解释为技术进步,也称索洛余值,是指产出增长中不能被资本、劳动要素增加所解释的部分。L为劳动力要素,K则是资本要素。为计算简便,我们在模型的两端分别取它的对数形式,得到索洛模型的对数变化形式:
  LnY=LnA+αLnL+βLnK+m (m为误差项)
  m表示的误差类似于技术进步所表达的含义,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截取表1中企业的营业收入Y、从业人员L和企业资产K三个经济指标,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计算得到结果:
  LnY=4.372+0.379LnL+0.478LnK
  进一步计算得到模型:Y=79.234 L0.379K0.478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α+β=0.857<1,得出从1992年- 2008年浙江省的企业集团整体规模报酬递减,表明按现有形式扩大再生产是不利的,需要做出调整,A值较大,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对于产量很重要。α=0.379,表示劳动力投入的变化引起产出的变化速率为0.379;β=0.478,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引起产出的变化速率为0.478,从计算结果得出,资本的投入对于产出的效用比劳动力投入更大,所以如果企业追求更高效率产出,那就会更愿意选择资本投入而不是劳动力投入,在要素市场的竞争中,劳动力要素处于相对劣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劳动力要素成本低的特点,不能一笔定论。
  3.2.2 企业集团生产要素选择趋势分析
  为了研究企业集团的生产要素投入选择的变化,我们截取了浙江省企业集团在1992年-2008年各年度新增长的企业集团对于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投入选择数据。以下是这几个经济指标的走势图。
  从图形中可以反映出,从1992年至2008年企业集团的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都呈现向上增长趋势,但相对而言资本的投入力度更大一些,趋势线的斜率为6,大于劳动力投入趋势线的斜率5。从单位贡献率考察,对比更加明显:资本的单位贡献率呈正增长,而劳动力的单位贡献率出现了负增长,即劳动力的单位产出有减少趋势。
  无论是资本、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比较,还是企业集团的投入选择趋势,或者是单位生产要素贡献率,劳动力都处于劣势,竞争力相对微弱。这也说明了,在就业市场上劳动力要达到充分就业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虽然“人口红利”消失的趋势已经逐渐明朗,但是劳动力优势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青壮年劳动力因为有了更重的赡养义务,就业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4.“用工荒”对于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意义
  劳动力输出的减少,也意味着留下了富余的劳动力资源,这对经济发展是莫大的支持。由于自身企业数量、规模有限,人口相对过剩,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劳动力输出地,但是经济的发展需要劳动力的支持,也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人就是财富的创造者。中国人有“家”的情节,在待遇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更多的劳动力倾向于在家务工。近几年国家政策倾斜,使得很多企业都得到了实惠,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政策倾斜、劳动力优势给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突破机会,如何抓住机遇,留住人才,创造经济新亮点,是这些地区该思索的问题。
  同时“用工荒”给劳动力输出地带来了巨大压力。外出务工给这些地区解决了很大部分的就业,同时也创造了很大比例的收入。就像人口问题具有两面性一样,劳动力也是,劳动力只有就业了才能创造财富,不然就会带来压力,产生社会问题。所以“用工荒”给当地的不仅是劳动力还有就业问题。只有富足的职位才能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发展经济,否则不但失去了优势也失去了外出务工的收入。而且东南沿海的“用工荒”的余波波及全国,这些地区势必会受到影响,由于很多投资都来源东南沿海,因此如果东南沿海发展受挫,其余经济必然也会受阻。
  注释:
  ①数据摘自《200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表1数据为累计数,以下数据出处相同。
  参考文献:
  [1]岳春高.“民工荒”和“用工荒”形成原因探析-以闽东南地区为例实证分析.经济理论研究,2010(2).
  [2]杨路.标本建议“用工荒”.中国劳动保障.2005(10):24-25.
  [3]H·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三联书店,199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由开发单位总部聘请“第三方”,对项目参建单位进行检查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此类检查以专业、全面、客观、真实等特点受到开发单位的青睐,其中安全施工工作因易受到社会关注,成为“第三方”检查中的重点。本文将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者的角度对“第三方”安全迎检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安全检查;迎检;第三方  1、引言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现场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員素质、工
期刊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  1.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善于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会提问很重要,只有会提问的人才能想要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不妨采用多媒体、电影、录音
[摘要]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凝聚息息相关,而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公共精神”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实现公民社会,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公民的公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切实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本文从公共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民族精神 公共精神 培育和弘扬  [
爷爷和奶奶住在城中心一座大房子里。有一条砖铺的小路通到它的后门。可是走到后门,先要经过一扇神奇的窗子。   奶奶和爷爷通常都在厨房里。因此,你可以爬上窗外那个大桶,敲敲窗子,然后马上把身子弯下来,不让他们看到是谁敲的窗子。要不,你也可以把脸贴在窗子玻璃上,做鬼脸吓唬他们。要是他们不在厨房,那就没有办法了,只好等下一回再这么干。万一是他们先看到你,他们会对你招手做鬼脸。有时候,奶奶还会用手把脸遮起来
期刊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尤其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存在.企业经营的成果受到企业管理
法律与税务专业服务之间关系密切,实施税务专业服务往往需要借助法律的支持实现服务目标。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法律、法规、立法和司法解释以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
期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在世,当以宽容为伴.如果将宽容当作一种习惯,它会让我们活得踏实坦然;如果将宽容当作一种习惯,它会让我们收获真情快乐;如果将宽容当作一种习惯,
四川报警运营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省内从事报警运营的公司大约有200家,已初具规模,绝大部分报警企业都是在成都理想“神眼模式”下发展起来的。面对行业竞争,四川
期刊